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宣佈委任龐鼎全教授為副校長(行政)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宣佈委任龐鼎全教授接替賀致信(Mark HODGSON)先生出任副校長(行政),由明年7月1日起生效。
龐鼎全教授
龐教授服務科大多年,在校內及高等教育界別均曾出任多個高層行政職位。他現為科大首席副校長資深顧問及大學教育創新中心的署理總監,亦為教資會研究評審工作小組及質素保證局委員。龐教授是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研究範疇包括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及電子學習等。科大經嚴謹的全球招聘程序委任龐教授。
科大副校長(行政)主要負責籌劃及管理包括人力資源、財務、物業及其他資源等範疇,同時亦負責大學資源的策略性發展,以確保大學在教研方面得到充分支持。
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先生對新任命表示欣喜﹕「龐教授對科大的運作、以及大學所面對的機遇和挑戰具深厚認識。憑藉龐教授豐富的經驗,以及他致力貢獻大學與學生的熱忱,我認為他有充分的視野、能力和投入度帶領科大邁步向前。」
科大校長史維教授續稱﹕「龐教授經驗豐富,並對科大及香港的學術和行政事宜貢獻良多。科大現正積極推進多項大型項目,我深信龐教授將能以其獨到的見解、熱誠以及主動而務實的態度,帶領大學的行政運作。」 科大亦想藉此機會,感謝賀致信先生的出色領導、以及其多年來對大學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
龐教授於1978年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取得數學及物理學士學位後,於1981及1984年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龐教授於1991年加入科大,此前他於明尼蘇達大學擔任副教授。

新聞
構建香港智慧城市(只供英文版本)
Prof. CHEN Ka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 now the brain behind what will become Hong Kong’s ‘brain’ in future – the next-gener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computing hub for the entire city that encompasses smart bus schedules, taxi dispatch, typhoon warning, medical diagnosis, fintech and others.

新聞
科大發現阿爾茲海默症治療新靶標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研究團隊利用了一個研究大腦的嶄新方法,不但有助評估潛在藥物對阿爾茲海默症(AD)患者的作用,更因而發現了治療AD的新靶標,為阿爾茲海默症的研究及藥物開發開闢新路徑。
葉玉如教授 (左二)及其研究團隊。
阿爾茲海默症的病理機制研究已開展了數十年,但至今仍未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傳統的研究方法在判斷分子靶標是否可應用於藥物開發方面存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分子和病理研究中,AD患者腦部會被當作一個整體進行分析,但不同類型的腦細胞以及其異變對AD的作用,卻往往因此而被忽視,尤其是一些數量較少、例如僅佔腦細胞總數5%的小膠質細胞及1%的內皮細胞等。
由科大研究與發展副校長、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及生命科學部晨興教授葉玉如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不僅解決了這個問題,更同時在內皮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發現了多個潛在的新分子靶標,可用於開發治療AD的藥物。
葉教授的團隊利用先進的單細胞轉錄組分析技術,分析AD患者遺體大腦中特定細胞的功能。這項技術讓研究人員在單細胞水平上追蹤傳統工具無法觀測到的大腦分子變化。研究團隊對AD患者大腦中特定細胞的轉錄組變化作了全面分析,找到與AD相關的細胞亞型和病理途徑,並發現在大腦血管中內皮細胞亞群的作用。研究首次發現血管自然的增新程序和內皮細胞亞群中的免疫激活與AD的發病機理有關連,顯示血管失調與阿爾茲海默症之間存在聯繫。研究還發現了新型分子靶標,有助恢復AD患者的神經動態平衡。

新聞
壯大創科人才庫
有別於科技巨企,中小型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並沒有足夠資源去聘請對創新科技抱有熱忱的實習生;另一方面,大型科技公司所提供的實習機會亦一位難求,競爭激烈。為了滿足雙方需求,科大參加了由香港政府推出的「創科實習計劃」,使逾300名科大學生成功獲得實習機會,人數是本地參與大學之冠。
「創科實習計劃」由創新科技署提供,特別為教資會資助大學的學生而設,旨在培養他們在畢業後投身科技行業的興趣,藉此增添本地的創科人才。
主修計算機工程的三年級生Monesh Govind LALWANI,便以暑期實習生的身份,受聘於本地一家研發流動教育平台的企業 — 文承智能教育有限公司。在兩個月的實習期裡,Monesh負責為公司建立網站,一手包辦設計、構建和推廣工作。他十分慶幸自己可以藉此磨練其資訊科技方面的技能,還可以學習公司的整體運作,包括其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