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07

新聞
科大教授獲心理學「傑出科學家」殊榮
香港科技大學市場學系客座教授韋博雅(Robert Wyer)獲美國實驗社會心理學會頒授「傑出科學家」榮銜。 設於美國水牛城的實驗社會心理學會,致力推動實驗社會心理學,有會員 700人,分佈全球。這個「傑出科學家」獎的設立,是為表揚那些對實驗社會心理學有傑出貢獻的人士。 韋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理解個人在作出判斷,或形成對人對事物看法的過程。這個研究涉及社會認知的不同層面,包括在接收資訊時,影響个人作出回應的各類因素;在認知層面上,個人如何整理及儲存資料;及這些資料如何影響個人行為或對事物的判斷。 韋教授與其博士研究生進行多項研究,包括有關消費行為的研究,當中個人在接收訊息時的情緒或感情反應(與博士生楊穎敏及吳浩合作);圖像及語言的結合如何影響個人決定(與博士生姜宇威合作);個人意識(self-consciousness)如何影響个人的捐贈行為(與博士生洪偉萍合作),及個人的價值觀如何影響其消費行為等(與博士生徐靜合作)。 韋教授除了獲頒「傑出科學家」獎外,亦是美國 Thomas M Ostrom Award 首屆得主,及德國 Alexander von Humboldt 傑出科學家特別研究獎得獎人。 韋教授著作甚豐,有四部獨立或與其他學者合作的學術著作,包括最新出版的《社會理解》(Social Comprehension),及160篇學術論文。韋教授亦曾任兩本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實驗社會心理學期刊」及「消費者心理期刊」的編輯。 韋教授對獲頒發「傑出科學家」獎感到非常高興,並希望與他的學生,分享這項殊榮:「無論在伊利諾州或香港,我都有機會與不少超卓的學生合作 ,我認為他們才是實至名歸的得獎人。我願意代表他們接受這項殊榮。」 韋教授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畢業,取得人格及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加入香港科技大學前,韋教授曾在伊利諾大學任教多年,亦曾於英國、德國、澳洲及比利時等地任客座教授。 另一位與韋教授同時獲頒授實驗社會心理學會「傑出科學家」榮銜的,是史丹福大學羅斯教授(Prof Lee Ross)。 傳媒查詢:
新聞
科大為波音客機研發無線電通訊系統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應美國波音公司之邀,成為其科研計劃的合作夥伴,為波音的商用飛機設計機上無線電通訊系統,包括最近推出的波音787,這是本港首家獲邀與美國波音公司合作進行科研計劃的大學。 除科大外,其他兩家獲邀成為波音公司科研合作夥伴的大學,包括北京清華大學及南京東南大學,兩所大學均以卓越的科研及學術成就著名。 三家大學 ─ 香港科技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及南京東南大學將會就不同範疇的無線電通訊科技,各自開展其科研計劃。   科大將會為波音公司發展機艙內,以無線電通訊系統啟動的消閒與娛樂設施,及改善地勤維修人員的溝通方式,讓他們可以利用無線電通訊系統,有效溝通,以提高維修效率。 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的科研小組負責這項計劃,小組成員包括系主任倪明選教授,副教授張黔博士及該系的研究生。 該項計劃為一長期計劃,沒有固定時限,波音公司會根據內部檢討及批核研究計劃的慣例,每年為這項計劃進行檢討,再決定來年的撥款數目。 倪明選教授表示:「能成為世界上最大民航客機製造商的科研計劃合作伙伴,我們深感榮幸,顯示科大具備深厚的研究實力和技術條件,進行精密的研究計劃。」 張黔博士指出:「由於客機的數據,如客機的飛行紀錄及往績等,仍未能電子化,飛機一旦出現故障,地勤維修人員只能在飛機安全著陸後,才能進行檢查及維修,不但延誤該飛機的班次,也可能令其他飛機的航班受到影響。科大是項科研計劃,將會致力於使用無線電通訊科技,加快訊息在飛機、維修人員、機場倉庫之間的交流,把飛機的維修時間,盡量縮短。」 美國波音公司與中國三家大學簽訂的科研合作協議,展示出該公司「無分地域界限,善用全球優秀研究資源」的宗旨。 波音公司發言人表示:「中國大學的科研實力,近年不斷提升,不少跨國公司,均已在中國建立實驗室。中國科研人員,把無線電及電訊科技研究計劃,搞得有聲有色,波音公司正好善用其研究成果,來改善公司的飛機質素。」 科大將會取得這項科研計劃成果的知識產權。 傳媒查詢:
新聞
科大加強與白俄羅斯大學進行學術合作
香港科技大學 (科大) 今天與白俄羅斯國立無線電信息大學簽訂協議,加強兩所大學的學術合作和交流。白俄羅斯國立無線電信息大學是白俄羅斯共和國內一所優秀學府,在計算機科學、無線電電子學及電子通訊領域的教研工作,在該國首屈一指。   科大顯示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郭海成教授,與白俄羅斯國立無線電信息大學校長M Batura今日簽訂協議,雙方展開合作的新一頁。 科大與白俄羅斯國立無線電信息大學的合作,始於2002年。當時,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暨顯示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郭海成講座教授,與該大學簽訂了研究合作協議,雙方展開學術交流,己經取得一些重要成果。 郭海成教授表示,科大很榮幸,能夠與白俄羅斯著名的大學進一步加強合作。根據今天簽署的協議,兩所大學將交換學生、老師及研究人員,為期五年。雙方可以在納米材料及納米電子學上,尋求和開拓研究合作項目,進一步擴大兩校的合作和交流範疇。 白俄羅斯國立無線電信息大學簡介 白俄羅斯國立無線電信息大學於1964年成立,致力培育計算機科學、無線電電子學及電子通訊領域的工程及科技人員,在白俄羅斯共和國內首屈一指。今天,白俄羅斯國立無線電信息大學成為該國內一所規模龐大的教研中心。 傳媒查詢: 陸錦榮 Tel: 2358 6306 Email: kluk@ust.hk   
新聞
科大高新技術成果於中國「高交會」展出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於今天舉行的第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高交會)中,展出最新的科研開發技術及產品。   今屆高交會於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展期由今天起,一連舉行六天(10月12日至17)。科大在高交會展出14項由校內科研人員及創業公司成功開發的創新技術和產品,從資訊科技、納米技術到生物醫藥,當中包括: 用於先進移動網絡的實時視頻效果增強系統:這項技術可以提高 3G視頻網絡帶寬的使用效率,同時通過自動曝光及逆光補償系統,提升視頻影片的圖像質量。 隨賞- P2P互動網絡電視:隨賞(Any-Vue)是一個基於對等網(P2P)的高互動性多媒體解決方案,提供予觀眾互動性高,但發布成本低的優點。 高精度節能型智能注塑機控制器的開發:該項目的創新地方之一,在於採用學習控制和模型預測控制有效結合的方法,對注塑機各關鍵參數進行控制,以提高產品質量的穩定性。 研發「麗安康」:「麗安康」為香港科技大學中藥研發中心所研發,該中心於去年8月成立。「麗安康」是一種防治更年期綜合症或骨質疏鬆症的組合物及提取物。 其它技術和展品包括納米導熱界面材料、可檢測有毒氣體的納米顆粒等。 第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舉辦詳情如下: 日期:2007年10月12至17日 地點:深圳市福田區福華三路深圳會展中心 網址:http://www.chtf.com 高交會是國家級交易會,主辦單位包括商務部、科學技術部、信息產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及深圳市人民政府。 傳媒查詢:
新聞
科大頒授榮譽博士予三位社會傑出領袖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將於11月9日(星期五)舉行第15屆學位頒授典禮,屆時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將以科大大學監督身份主持畢業典禮,並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三位社會傑出領袖,以表揚他們在不同界別的傑出成就及對社會作出的貢獻。 這三位獲頒授榮譽博士學位的社會傑出領袖分別為: 著名小說家及《明報》創辦人查良鏞教授:文學榮譽博士 著名慈善家及信興集團主席兼董事長蒙民偉博士:工商管理學榮譽博士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卡爾‧夏普斯教授:理學榮譽博士   以下為他們的簡歷: 查良鏞教授: 查良鏞教授筆名金庸,是當代最優秀的華文小說家。查教授於 1955至1972年期間,共撰寫了15本武俠小說,風靡全球。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說。查教授在香港新聞界的成就顯赫,他是《明報》創辦人,亦是該報首任總編輯,至1993年榮休。 蒙民偉博士: 蒙民偉博士現任信興集團主席兼董事長,他於 1953年創辦信興行,為樂聲牌產品在港澳區的總代理。蒙博士於1984年成立「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多年來捐款逾4億6千萬港元,令教育界、醫療、康樂及環保等社會各階層受惠。 卡爾‧夏普斯教授: 卡爾‧夏普斯教授 2001年獲頒諾貝爾化學獎,以表揚他在烯醇鹽的立體選擇性氧化反應(stereo selective oxidation reactions)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他曾任麻省理工學院及史丹福大學的化學系教授,現任美國Scripps研究所教授。 傳媒查詢: 陸錦榮 Tel: 2358 6306 Email: kluk@ust.hk 
新聞
科大教授把流動電話變為媒體中心
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區子廉教授成功發展了一項全球嶄新科技Pan-V,把流動電話變成一個小型媒體中心,供全球商業應用。 區教授在今日(10月9日)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一直以來,可供用家下載到流動電話的影像或音訊,選擇不多。現在,用家卻可以透過Pan-V,隨時隨地把家中各種收費或免費的錄像或音訊包括從電視、影碟、監察錄影機、電子相機取得的影像或音訊資料,遙控下載到流動電話上使用。大大擴闊了流動電話的用途而無需增加消費者的經濟負擔。」 這項名為 Pan-V的嶄新科技,把電腦與電視、監察系統及視聽器材連結起來,然後利用流匯網絡,把已錄製或現場播放的視像或聲音檔案,發放到用家的遙距接收站,包括流動電話、電子手帳、及手提電腦等。Pan-V的獨特功能,使用家可以遙控轉台或選台、啟動或終止錄音或錄影。 Pan-V的設計,完全符合數據處理及通訊的國際標準,可以在世界上任何角落使用。Pan-V的兼容性極佳,用家即使以價格相宜,構造簡單的流動電話型號,仍可使用這項科技,而無需在電話加裝任何電腦軟件。 「這項嶄新科技,將會革新現時流動電話的使用模式,進一步改善我們的生活,是大學、企業及政府三結合所締結的美好成果。」區教授表示。 以往流動電話的資料用量以 Kb計算,所費不菲,令消費者卻步。本港的流動電話網絡商,卻提供收費套餐,讓消費者可以用更相宜的價格,享用這種服務。其中一家流動電話網絡商,更以觀看錄像時間長短,來徵收費用,令收費更為吸引。 這項嶄新科技,已由研究計劃的合作伙伴,安科移動電訊(環球)有限公司取得發展權。計劃由創新科技署資助。 傳媒查詢: 陸錦榮 Tel: 2358 6306 Email: kluk@ust.hk 
新聞
香港科大教授獲國際「杜邦年輕教授」榮銜
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吳洪開博士獲杜邦頒授「杜邦年輕教授」榮銜,吳博士是全球唯一來自香港的得獎學者。 杜邦設立「杜邦年輕教授資助計劃」,是為協助潛質深厚及未獲終身僱用合約的年輕學者,開展其科研計劃。吳博士將會自今年起,獲杜邦連續三年資助其研究計劃。 吳博士在獲獎後表示:「我非常感謝杜邦把這個獎項頒授給我。我將會用杜邦的資助金額,在科大設立實驗室,以繼續我在微流體學、生物分析科學及材料化學的研究。」 「我和我的科研小組將會利用微電子力學系統、微流體學、軟刻蝕技術及表面化學的技術來研制出嶄新的科技,以促進大眾瞭解材料和生物科學的基本概念,並加以應用。材料和生物科學涵蓋甚廣,包括微流體化學反應器、高通量單細胞分析及化合物分離。」 「這個國際性的獎項不但肯定了我的往績,更敦促我要不斷向前,在廣闊的科研天地裡繼續探索、尋求。我特別希望與我的學生分享這項殊榮,有了他們的參與,我的科研計劃,才得以具體落實。」 吳博士今年二月加入科大化學系為助理教授。他在2002年於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化學博士學位後,到美國史丹福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並於2005年回國,到北京清華大學化學系任教。 吳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取得理學學士及碩士學位。該大學位於安徽合肥,以培育資優學生著名。 吳博士為全球十五名獲是項殊榮的其中一名傑出學人。其他得獎者來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國、以色列、巴西及美國等國家。 自1968年杜邦設立這個獎項以來,全世界已有超逾500位得獎者,不少學者在獲獎後在其科研領域繼續努力耕耘,並且大放異彩,取得更矚目的獎項或科研成就。 傳媒查詢: 陸錦榮 Tel:2358 6306 Email:kluk@ust.hk
新聞
科大MBA蟬聯EIU排名榜亞太第一
https://bm.hkust.edu.hk/zh-hk/press-releases/2007/09/hkust-again-no-1-asia-and-australia-eiu-mba-rank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