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6

新聞
聯繫, 健康
Come and Get Free Fruits
To support IPO students during examination period and provide them with more vitamin C plus dietary fiber under examination pressure, free fruits will be distributed to IPO students.
新聞
科學, 國際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威廉·莫納教授 於「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分享超高解像度顯微技術的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昨天舉辦「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由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威廉·莫納教授擔任主講嘉賓。科大師生踴躍參與講座,反應熱烈。 莫納教授以「單分子的故事:低溫中的精確超高解像度光譜如何令超高解像度顯微技術誕生」為題,與聽眾分享自1980年代起首次利用光學和光譜技術觀測處於凝聚態的單分子後,超高解像度顯微技術的最新發展。 莫納教授說:「超高解像度顯微技術成功開拓嶄新領域,我們可以於20至40納米及以下的高解像度情況下,觀測固定活細胞的生物結構。儘管當今的焦點都在超高解像度,但就算在『傳統』的低濃度,單分子—生物分子的活動而不是其延伸結構的形狀—都能被追蹤及記錄。我們在生物學領域中還有很多學習空間。」 莫納教授是史丹福大學的Harry S. Mosher化學教授、應用物理學教授及化學系主任。他的研究範疇包括物理化學、單分子化學物理、單分子生物物理、細胞超高解像度成像及追蹤,以及於溶液中收集單分子。莫納教授的研究興趣廣泛,包括為單分子性質準確定量的方法、單分子三維成像及追蹤的策略、應用單分子測量數據以了解細胞的生理過程,以及單光合蛋白質和酶的光動力學的觀察。 莫納教授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科學促進會、美國物理學會及美國光學學會院士。莫納教授亦屢獲殊榮,包括厄爾勒·K·普利勒獎、歐文·朗繆爾化學物理學獎、匹兹堡光譜學獎、彼得德拜物理化學獎、沃爾夫化學獎及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新聞
獎項及排名, 教與學
香港科技大學頒發卓越核心課程獎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致力發展全人教育,為本科生提供優質的核心課程,大學今日舉行第四屆卓越核心課程獎頒獎典禮,表揚優秀的核心課程。 今年奪得卓越核心課程獎的課程是「發掘內在領導潛能」,由管理學系李羅傑教授及劉麗麗博士任教。課程透過知識分享以及自我發現,啟發本科新生發掘其內在潛能,推動他們發展成為未來領袖。課程內容包括由60多個來自各行各業的社會領袖主持講座,配以實際案例,另有自我反思、小組計劃以及互動教學等項目,讓同學們學習如何發揮個人優點成為領導者。 另一個由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商啟教授任教的「環境質量管制及改善」課程,獲大學頒發榮譽獎。商教授去年將課程由傳統演講式講課,轉變為小班「反轉教室」教學模式,鼓勵同學以探究及解決問題的態度,瞭解可持續發展。課程亦包括前往廣西的學習團。有學生表示,新課程有助推動他們追尋課本以外的知識。 校長陳繁昌教授主持頒獎典禮時祝賀得獎者,他表示﹕「大學本著提升整體學習經驗,以及為同學建立一個全面知識基礎的理念,致力強化核心課程內容。對於我們優秀的教學團隊所付出的努力得到認同,我感到非常高興。」 核心教育課程委員會主席周敬流教授稱,一個設計全面的課程,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亦會持續更新,切合社會需要。「今年的得獎課程正正反映了這些特質,令同學了解自己,助他們於瞬息萬變的社會為自己定位,課程多年來備受學生及同事推崇。」 核心教育課程主任張志成教授亦送上祝賀,他說:「核心課程是本科生課程中一個重要部分,我們希望為學生建立一個平衡而廣博的學習基礎,讓他們於其專業領域中獨當一面,並成為負責任的公民,貢獻社會。」
新聞
社會科學, 國際
著名哈佛大學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於「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 分享給下任美國總統的意見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舉辦「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由哈佛大學歷史系勞倫斯·A·蒂施教授、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兼北京清華大學客席教授尼爾‧弗格森擔任主講嘉賓。科大師生踴躍參與講座,反應熱烈。 弗格森教授以「給下任美國總統的六個歷史教訓」為題發表演說,為下任美國總統分析歷史的忠告。弗格森教授經常就前美國總統喬治·布殊以及現任總統巴拉克·奥巴馬的外交政策作出評論,他最廣為人知的著作包括《貨幣崛起》以及《文明:決定人類走向的六大殺手級Apps》,其於去年發表的最新著作《基辛格1923-1968年:理想主義者》,講述前美國國務卿兼國家安全顧問亨利·基辛格的生平事跡。 弗格森教授為著名傳記作家,計有14本著作。他首本著作《紙與鐵》有份入圍競逐History Today Book of the Year圖書獎,而他編著的另一本散文集《虛擬的歷史》則成為英國最暢銷書籍。1998年,弗格森教授出版了兩本廣獲好評的著作《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1918,戰爭的悲憐》以及《羅斯柴爾德家族》,後者更奪得沃茲沃思商業歷史獎,其他著作亦包括2010年出版的《頂級金融家》。 弗格森教授於2004年獲選為《時代雜誌》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他亦是得獎製片家,他的美國公共電視網《貨幣崛起》系列獲得2009年艾美獎最佳紀錄片殊榮。弗格森教授的其他獎項包括班傑明·富蘭克林公共服務獎(2010)、海耶克終身成就獎(2012)以及艾哈德經濟新聞獎(2013)。
新聞
在校, 學生創新, 合夥, 可持續性
Apply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a more Sustainable Campus
In the "Psychology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course, students from a variety of backgrounds worked in groups to address real-world sustainability issues on campus.
新聞
獎項, 獎項及排名, 研究
Environmental Science, Policy and Management (ESPM) Students Won the IPO Best Research Award 2015/16
Students of the MPhil/PhD program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Policy and Management (ESPM) won the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s Office (IPO) Best Research Award 2015/16 which recognizes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research students and foster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research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The award presentation was held on 9 May 2016 to present the prizes.
新聞
大數據, 創新, 研究
香港科技大學成立大數據生物智能實驗室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成立香港科技大學大數據生物智能實驗室,致力為生物學及醫療保健方面設計大數據分析方案,拓闊知識領域,改善人類生活。 設於科大的大數據生物智能實驗室,將由科大新明工程學教授、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楊強教授,以及數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汪揚教授共同領導,實驗室將成為一所具領導地位的生物智能大數據研究實驗室,加強學者和從業員在相關領域的知識交流。 科大獲得朱慧恒先生的慷慨捐助,成立大數據生物智能實驗室。朱先生於典禮上致辭時表示:「作為一名專心致志的實業家超過三十年,我很高興在科大慶祝創校二十五周年的時刻,能為這所優秀大學的發展作出貢獻。透過在美國及香港學術界尤其是和楊強教授及其科大跨學科團隊的聯繫,我對大數據在生物醫藥和可持續生活方面的應用產生興趣。我希望我的支持可以增強大學的研究力量,造福人類。」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表示:「我衷心感謝朱先生的慷慨支持,襄助科大設立大數據生物智能實驗室。大數據的應用將會為人類的生活帶來革命性的轉變。大數據研究亦是科大策略發展方向之一。隨着實驗室的成立,我深信科大能為大數據研究的迅速發展帶來新見解。」 楊強教授說:「朱先生對於生物智能的發展極具遠見,結合新的大數據方案和有機農業系統及現代醫療服務,改善人類生活。我們的實驗室會探討新的大數據方案,例如深度學習及遷移學習,以加強數據分析的應用。」 科大的大數據生物智能實驗室的研究範疇包括「深度學習方案」,即透過豐富功能描述機器的學習問題,從而讓電腦作出決定;以及能讓電腦模型輕易地在不同領域中應用的「直推式遷移學習」。實驗室亦會專注研究基因養殖,令過程更為自動化和易於使用,以及配合龐大的數據來源。 傳媒查詢:
新聞
在校, 可持續性, 校園生活
Getting to Know the Green Team---Ansh NASTA
Interview of Ansh NASTA, Green Team me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