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闻
追求卓越,从未止步
要想成为第一名,需要具备什么?第一不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它已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基因之中。
新闻
物理学, 奖项及排名, 粒子物理学, 研究及科技, 研究
"科学界奥斯卡" 得奖名单出炉:科大共同荣膺基础物理突破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学者联同世界各地研究人员一同参与的研究项目,荣获被誉为"科学界奥斯卡"的2025年基础物理突破奖。该获嘉许的项目为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旗下的超环面仪器(ATLAS) 合作组,而科大团队参与了「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以及跨越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探索工作,为该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次获奖不仅表彰ATLAS合作组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进行突破性的高能量粒子碰撞研究,亦同时印证科大研究人员过去十年来,致力于研究创新的成果。 突破奖是全球最大的科学奖项之一,由Google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Meta联合创始人马克·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等科技界重量级人物共同创立。大会特别表彰ATLAS合作组于粒子物理领域的重大贡献,包括对希格斯玻色子性质的详细测量、稀有过程(rare processes)和正反物质不对称性(matter-antimatter asymmetry)的研究, 以及在极端条件下探索自然规律。 ATLAS 合作组汇聚全球243个机构的超过6,000名科学家、学生、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自2014年加入合作组以来,由科大、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数十名研究人员组成的香港研究团队,在推进对希格斯玻色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助科学界解开宇宙奥秘。 科大于2014年开始参与合作组,协助建设ATLAS渺子(muon)探测系统,并参与数据分析以探索新物理。香港团队在基础物理联合研究(JCFP)的框架下进行协作,成员包括10个来自科大赛马会高等研究院基础物理中心的物理学家、学生和工程师,他们领导测量希格斯玻色子性质、开发先进分析技术方面的工作,包括详细测量希格斯玻色子性质以确定质量生成对称性破缺机制、研究稀有过程和正反物质不对称性,以及在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上探索最短距离,和最极端条件下的自然规律。
新闻
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 于香港国际创科展2025展示多项人工智能科研新成果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领导、多所大学共同参与的「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HKGAI)于「香港国际创科展2025」中,以「香港市民的好陪伴」为主题,展示人工智能如何深度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获香港特区政府的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资助下,HKGAI 在去年展览后,进一步强化实际场景的落地能力,应用越来越广泛。今年初,HKGAI发布了港产最新大模型HKGAI V1,在「香港国际创科展2025」上展示了多个基于HKGAI V1大模型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科研项目,包括: 「港话通」:市民可通过手机端与「港话通」实时互动,轻松查询本地交通、旅游攻略、政务咨询等生活信息。该系统针对香港本土表达进行了深度优化,真正做到了「懂香港、懂市民」,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港法通」:针对婚姻、租赁、消费纠纷等法律问题,为市民提供专业的风险评估与解决方案。用户只需输入案情,系统即可自动生成简明易懂的法律建议,帮助市民规避潜在风险,让法律服务变得更加触手可及,为市民的权益保驾护航。 「港文通」:多功能AI写作辅助工具,专为满足跨领域多样化内容创作需求而设计,市民可结合场景化模板,扩展创意为完整文件,大幅简化写作流程,让市民能高效产出专业级成品。 「港会通」:市民可快速把握会议整体讨论内容,无需人工记录,能够自动将会议语音内容转换为文字记录,输出高度提炼总结,并生成会议纪要,提高会议记录的效率和准确性。 「港环通」:通过环境科学知识和数十万例实地环境分析案例数据,聚合实时数据,进而多维度构建关联分析,全域计算污染分布,并生成精细化环境分析报告和管控建议。 「随哼成歌」:用户仅需录制 1 分钟语音,系统即可在 2 分钟内生成个性化歌曲片段,支持粤语、英语及普通话演唱,能够精准模仿音色、创作旋律,为市民的娱乐生活增添了更多乐趣。 科大首席副校长兼HKGAI中心主任郭毅可教授表示:“「我们正以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为根基,打造多款AI 工具,让它们真正成为香港市民的好陪伴。我们希望HKGAI V1不仅在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提供便利,更能助力香港迈向全面AI化的国际创新枢纽。」”
新闻
研究及科技, 奖项, 奖项及排名, 创业, 创新
科大于第五十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创历史佳绩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第五十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再创辉煌。37支参展队伍共夺得38个奖项,包括两个特别大奖、22个金奖 (其中7个为评审团嘉许金奖)、以及多个银奖和铜奖,充分展现科大在包括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先进製造业、新能源技术、航天工程等不同范畴的领先地位。科大今年的获奖数目冠绝往年,再度创下历史佳绩,并领先本地同侪,彰显大学于创新发明方面的领先地位。 在众多获奖项目中,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孙庆平教授领导的团队,获颁特别大奖「Prize of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Cluj-Napoca – Romania」以及「评判特别嘉许金奖」,其零温室气体弹卡製冰机发明,如取代现时所有商用雪柜,每年预计可减少全球约 650 万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另一队荣获特别大奖「Swiss Automobile Club Prize – ACS」以及一项金奖的队伍,则由科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毕业生、现职科大(广州)人工智能学域助理教授刘浩所领导,团队将大语言模型应用于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整合即时交通数据,以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流量。 今年,不少参展项目均由科大与政府及业界伙伴共同开发,尽显科大具能力转化科研成果贡献社会。这些跨领域、跨学科的研发,旨在以坚实的科研基础,为全球包括医疗健康、气象预测、交通车流控制、汽车与机械人、洪水预警及乘客出行模式等不同领域所面对的挑战,提供实际解决方案。当中三个研究项目由具海外研究团队参与的两个科大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智能晶片与系统研发中心(ACCESS)」及「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HKGAI)」所领导。 
新闻
我们的高光时刻
哪些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科大)的瞬间让你难以忘怀?从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到难忘的校园时刻,我们用这段视频带你重温一整年的精彩!
科大举办健康同乐日  展医疗科技  共筑健康社区
新闻
大学盛事, 医学教育, Healthcare Technology, 精神健康, 学生发展及联系, 社区参与
科大举办健康同乐日 展医疗科技 共筑健康社区
医疗科技进步有助提升大众生活质素,但个人身体健康则有赖良好生活习惯。有见及此,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4月11日)举办的第三届同乐日,特别以运动和健康为主题,于校园内设置多个以滑雪、赛车、单车、篮球及拳撃等活动摊位,为现场逾千名科大师生、校友、中小学生和公众人士,进行体能与智力的大考验。 除摊位游戏外,科大亦设置展览,介绍多个由科大团队研发的最新医疗科技,涵盖睡眠测试、检测癌症细胞成像技术、预防青光眼装置、视网膜疾病药物导入及AI牙齿检测技术。其中科大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更提供两部VR健身单车机,结合虚拟街景,让参加者由科大踩单车「出发」游历九龙市区。此设备平日设置于长者复康中心,旨在提升长者的运动能力及认知能力。 科大现正申请建立香港第三间医学院,多位同学与现场参与者于校园内一幅标示着「Shaping the Future of Medicine(塑造医学未来发展)」的大型马赛克壁画上,踊跃张贴打气字句,齐齐「集气」支持科大推动医学创新。
新闻
科大研发多款智能医疗器械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副教授申亚京领导的团队,近日成功结合人工智能及机械人技术,研发出三款突破性的智能医疗器械,分别适用于诊疗监测、手术辅助及术后复康,旨在辅助医生解决目前诊疗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优化程序及提高效率,促进智慧医疗的发展。目前,团队正积极与公私营机构、产业及投资者探讨合作,推动项目的临床应用及转化落地。AI手部触觉交互系统PhyTac:人类的双手拥有高度密集的神经分布,具备细腻的触感及灵巧的控制能力,然而,当手部神经、肌肉或关节处受到压迫或发生病变时,或会出现功能丧失、麻痹或针刺感等症状,特别是脑中风后,不少患者会经历手部动作障碍,及早发现和准确地诊断这些病症的严重程度,有助减低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困扰。然而,现时手部功能的评估一般依赖医生透过观察患者的动作,并结合经验作诊断。有见及此,申教授的团队开发了一个AI手部触觉交互系统PhyTac,这个呈圆锥状的装置设有多达368个感应单元,可精准对应手部各个发力点。患者只需手握装置尝试发力,医生便可即时在AI系统中对应手部位置的发力点,有助医生能快速监测患者的康复过程,更可配合VR虚拟实境技术设计游戏,让病人利用装置进行复康训练,从而制定合适的复健方案。是次研发的技术突破之处,在于团队首创以植物「螺旋芦荟」的结构为灵感作设计,与一般芦荟不同,「螺旋芦荟」叶片呈三角形,以其对称及五尖的螺旋状纹见称,能够避免叶子互相遮挡,从而摄取阳光。受此启发,团队运用螺旋状纹设计PhyTac,显著提升感应器的密度之余,亦大大提升装置的传感范围,使装置能够准确反映手部力度,准确率高达97.7%。团队亦正积极与医院管理局社区复康中心探讨合作,研究于中心内应用PhyTac技术帮助病人。
新闻
土木及环境工程, 粤港澳大湾区, 合伙
香港科技大学与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