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2022

新闻
求学在科大?体验个人化的学习旅程
在今年《求学在科大?》访问系列的第二篇,来自菲律宾的两位同学和一位校友,分享他们如何在科大的跨学科教学模式下灵活规划课程内容,帮助自己在个人成长及专业发展两方面获得长足进步。
按个人需要规划课程
Clyde说:具备多方专才的求职者现时在市场更具竞争能力,因此科大开创先河的跨学科学习模式很有吸引力。
Clyde ANG是来自马尼拉的尖子学生,四年前获奖学金入读科大,修读「数据科学与技术及计算机科学」双学位课程。表现卓越的他除了以一级荣誉毕业,更是学业成就奖得主。Clyde说,科大的跨学科教育达世界级水平,弹性的课程编排在亚洲的大学也属罕见,是学生日后发展事业的绝佳起点。
他说:「具备多方专才的求职者现时在市场更具竞争能力,因此科大开创先河的跨学科学习模式很有吸引力,是我选择在这里升学的主要原因。我攻读的学位课程由理学院与工学院合办,我能同时选修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学科,我亦因此获得相关的实习职位,以至毕业后能顺利投身数理金融及科技业界。」Clyde现时在一家环球自营交易公司任职计量交易员,职位须具备金融、数学及电脑程式的知识和技能。
Clyde修读的课程范畴广阔,他可因应个人志趣和日后的事业发展需要,去规划合适的学习路径;而为了开拓更多出路,他更把握机会加入「本科生研究计划」(UROP),尽早体验研究工作。
「我在科大修读的学科包罗万有,例如数学领域中的微积分和统计学,还有属于计算机科学的演算法和数据结构等。因此,我可以运用在各个科目学到的基本知识,在不同领域继续发展。另外,修读数据科学,使我有机会对一些以数据为本的现实生活课题进行研究。 举例说,我的UROP和专题研习项目,便利用了真实数据来试验或深入研究我的演算模型,从中获得新的见解。"
2021

新闻
求学在科大?让人生更上层楼
「求学在科大」系列第二篇介绍两位来自哈萨克的同学,获取奖学金来到科大升读学士学位。在科大求学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学术研究,到企业实习获取职场经验,还有享受多元化的校园生活,种种经历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对未来就业及持续升学大有帮助。
Amirkhan 喜歡科大的多元化課外活動,他就讀一年級時,便參加了機械人團隊的課程,是校內其中項最受歡迎的課外活動。
作为国际物理奥林匹克铜牌得主,Amirkhan BAILIN自然不乏升学选择,但在他眼中,科大在芸芸学府里却如鹤立鸡群,与别不同。
现为科大数学系二年级生的Amirkhan说:「科大持续在各主要大学排名榜上名列前茅,例如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便高躆第27位,而且数学学科名闻遐迩,毕业生亦深得雇主青睐。在科大,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尽情发掘自己的志趣。」
19岁的Amirkhan正在修读统计学及金融数学。他说这课程吸引之处,在于理论与实践并重,而且紧贴市场脉搏。 「从一开始,大学就不会局限学生的事业发展路径。我有充裕时间探索自己对财务学、运算科学等不同领域的兴趣,再决定毕业后的去向。」
2020

新闻
支援弱势社群抗疫
香港于7月中爆发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前,科大商学院二年级学生冯纪宁经常与救世军露宿者综合服务的员工一起在晚间进行外展服务,向无家者派发食物和生活必需品,有时多达每周三次,但因疫情严重,近来不得不减至每周一次。
香港于7月中爆发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前,冯纪宁经常在晚间进行外展服务,向无家者派发食物和生活必需品,有时多达每周三次。
疫情下,卫生及医疗服务缩减,露宿者深受影响。纪宁因此向他们伸出援手,免他们流落街头增加感染风险。
他说:「疫症对弱势社群的影响最大。很多之前从事饮食业的人失去工作,生活无以为继,别无选择下最终露宿街头。」
政府早前规定食肆须在晚上10时收市,连24小时营业的连锁快餐店亦不例外,一向夜宿快餐店的无家者因而无处容身,生活更加困难。纪宁于是开始为这家服务油尖旺区露宿者的非政府组织编制清单,详列当区可供使用的社区中心,希望在这个艰难时期助他们找到容身之所,暂解燃眉之急。
另外,他还负责管理该组织的社交媒体平台,并尝试以不同方法唤起公众关注露宿者问题。
纪宁是透过参与「公民伙伴实习计划」获安排于7月起在救世军工作。该计划隶属科大侍学行,旨在为同学提供服务社会的机会,从而促进个人成长。同学可于非政府组织实习或参与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时间由6周至12个月不等。尽管疫症带来种种限制,但今年参与计划的同学却展现了无比创意,以及继续服务社会的决心。

新闻
嘉许杰出艺术及多元才能
科大以科技学科见称,但这丝毫无阻富有艺术才华的学生培养及发展他们的创作能力。事实上,大学设有形形色色的奖学金,嘉许在学术以外领域表现出众的优秀学生。
薛俊朗是「田家炳奖学金(艺术 ) 」八位得主之一。对俊朗而言,科大校园临海而建,远离市区,风景秀丽,不仅是求学的好地方,更是让他享受最大嗜好 - 观星的理想地点。
阅读相关文章:Picture Perfect Balance for Student Life (只提供英文版本)
薛俊朗把自己的两大兴趣合而为一,创作了一首名为《深空天体》的粤语歌,并透过安装在高空气球上的音乐播放器送上太空边际。
在科大主修数学的四年里,他一直热心带领天文学会在社交平台向公众推广科学知识,并积极参与国际天文学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