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1

新闻
研究, 创新, 健康, 科技
结合科学和创意的新冠肺炎流动检测站
快速和准确地检测病毒,对遏止新冠肺炎在社区扩散至为重要。香港特区政府已着力提升社会在这方面的整体测试能力,但科大亦不敢怠慢,主动为大学社群在校园提供便捷的检测服务,让关心个人健康的学生和教职员感到放心。 在科大健康、安全及环境处安排下,一个聚合酶连锁反应(PCR) 流动检测实验室于3月4日至8日进驻校园,为有需要人士进行深喉唾液及鼻拭子测试。 上述设施是科大物理学系温维佳教授与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辖下非牟利实验室的合作成果。 此流动测试平台应用了由温教授设计的微流生物芯片快速检测仪,可按需要到访不同地区,让普罗大众受惠。    
新闻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纳米技术, 创新, 科技, 研究及科技
郭海成教授膺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 (NAI Fellow)
Prof. KWOK Hoi-Sing,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has been elected a 2020 Fellow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NAI), the highest professional distinction accorded solely to academic inventors.

2018

新闻
研究, 发现, 科技
科大研究人员研发新一代液晶显示器 大幅提升其效能、解像度与色彩表现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一个崭新的液晶显示器(LCD),其解像度、能源效率及色彩饱和度均有显著提升,是为显示科技上的重大突破。 这个名为「有源驱动铁电液晶显示器(FLCD)」的技术,由电子及计算器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郭海成及其团队研发。相较一般显示器,FLCD除了能提升三倍解像度,更可削减能源消耗达三至五倍,成本亦较低。 由于传统LCD中的彩色滤光片会阻挡及消耗约百分之七十的背光和能源,因此它们的能源效率十分有限。研究团队因而研发反应较快的「铁电液晶」,透过新颖的「场序彩色显示技术」,即按时间快速而顺序发送颜色信息,成功摘除彩色滤光片,只靠人类视觉系统将这些图像融合成全色图像。由于彩色滤光片成本占LCD制作成本约百分之三十,因此移除彩色滤光片令FLCD成本低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 有别于市面的LCD,研究人员采用「RGB LED」,而非一般LED作为FLCD的背光系统,所以其色彩饱和度亦有所提高。由于RGB LED光谱较窄,其色域(颜色的范围)亦因此较广阔,令FLCD的表现较现存市面任何一款的显示器都更为优胜。由于不同颜色的子像素(Sub-pixel)已被移除,所以FLCD的解像度也提升三倍。 郭教授指﹕「FLCD耗用较少能源,所以十分适合应用到如智能手机、平板及手提电脑等便携式的电子仪器,可有效延长它们电池的使用时间。这个创新的液晶显示器拥有更佳的解像度及色彩表现,可用于高端产品,例如虚拟实境(VR)设备及头戴式显示器等。」 研究团队与台湾友达光电共同制造FLCD的原型(Prototype),并于近日国际资讯显示学会创新比赛中取得最佳展品奖。 有关香港科技大学
新闻
大学联合, 教与学, 科技
科大与南科大携手成立深港微电子学院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南方科技大学(南科大)今日于深圳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筹备成立南科大—港科大深港微电子学院(学院)。 凭借科大与南科大在研究实力上的互补优势,筹备中的新学院将构建成为一个产学研全方位合作平台,就不同范畴如集成计算机与系统、通讯系统单芯片设计、人工智能及机械人,以及包括宽禁带半导体装置等新一代微电子仪器,培育产业所需的高端人材并促进科技创新研究。 签署仪式的主礼嘉宾包括深圳市副市长高自民先生、中联办教科部部长李鲁教授、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邢锋先生、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许建领先生、科大署理校长史维教授、南科大党委书记郭雨蓉女士及校长陈十一教授。李鲁教授表示,微电子学院的成立不但会加强政府、院校及业界之间的合作,促进地区于微电子业方面的发展,更突显了香港与深圳为提高国家科研实力所作出的贡献。 陈校长于仪式上对中联办及深圳市政府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港科大是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在科学、工程、商业管理及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均臻达世界一流水平,而南科大则是中国以至世界上最年轻、但成长最快的大学之一。此次两校响应国家大力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号召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的重要指示,共同建设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的国家级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将为两校带来新的、巨大的机遇和前景。」 科大署理校长史教授亦指出,是次合作将对国家大湾区的发展计划有所贡献:「科大多年来一直为深圳的微电子和集成电路产业作出贡献。在我们积极探索于广州设立分校的同时,科大期望可透过是次合作,协助深圳于落马洲河套区等地成为一个产业拓展、教育及研究活动的重要平台,以支持内地在这个工业领域的市场和战略需求,成为大湾区发展计划中独特的一部份。」 按计划,微电子学院将座落于南科大校园,并将开办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另会就四个范畴设置研究中心,它们分别为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与电子设计自动化、通讯、系统单芯片及系统整合,以及宽禁带半导体装置。 两所大学将分别派遣代表成立联合工作小组,与深圳市政府进一步商讨有关支持微电子学院基础建设及营运的各项细节,并就落实计划进行申报。 有关香港科技大学
新闻
国际, 科技
科大举办首个智慧城市论坛 云集世界、国内和香港专家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极智慧城市中心今天(星期五)首次举办智慧城市论坛,云集本地、国内和国际专家集思广益。 极智慧城市中心的「极」字,来自英文的GREAT字,而GREAT字也是五个字母的缩写;它们代表环保 (Green),有复原力 (Resilient),授权 (Empowering),有适应力 (Adaptable),和有转化力 (Transformative)。 开幕礼由科大署理校长史维教授、科大工学院院长郑光廷教授、前环境局副局长兼科大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首席发展顾问陆恭蕙教授主持。科大极智慧城市中心主任罗康锦教授则介绍中心的工作大计。 罗康锦教授强调:「没有一个机构可以独力发展智慧城市,因此必须成立一个横跨学术界、业界和政府的平台,以创立一个跨学科、跨界别的平台。这正是中心的目标。」 陆恭蕙教授说:「科大有很多卓越的研究课题已经成为国家重点项目,包括斜坡管理、水利管理和空气质量控制。我们可以在项目管理和政策厘订方面,对内地和世界各国作出贡献。同时,科大商学院的学者们也可以在融资整合方面提供专业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会荣誉主席郭仁忠教授建议使用「虚拟地理环境」,作为建构大数据平台的基础。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兼未来城镇与基础设施研究院执行院长方东平教授强调:智慧城市应该有高度适应能力,以面对天然及人为的灾难。他认为智慧城市应该设置物质、社会及网上架构的系统,并建议开发一个城市仿真器,融合各学科的知识技术,为加强城市适应能力进行建模、分析和视像化工作。 此外,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和美国的专家及香港政府的代表,亦分享了各地区建设智慧城市的计划。这论坛对香港发展成为智慧城市的进程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充实的数据。 有关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www.ust.hk)是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其科学、工程、商业管理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臻达世界一流水平。科大校园国际化,提供全人教育及跨学科研究,培育具国际视野、创业精神及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
新闻
教育, 工程学, 科技, 本科生
香港科技大学推出革命性的综合系统与设计课程 为全港首个让学生参与规划学习内容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推出革命性的综合系统与设计(ISD)学位课程。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参与学习范畴及课程内容的规划。教学过程采用体验式学习,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进行综合系统研习,学习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完全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将于2018年9月展开,致力吸纳在特定学科领域中具备过人才能或学习潜力的人才,并不以申请人的学业成绩为唯一标准。通过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举办的四年制课程,学生团队在教授与学部业界伙伴的悉心指导下,透过开放式专题研习,边做边学,获取设计和系统思维方面的知识,建立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学生亦可自由选择研习方法和学习途径,由传统常规课程与大规模网上学习(MOOCs)、以至翻转课堂及网上课堂、甚至自学皆可。 学部署理主任吴景深教授表示:「科技成果的爆发性增长为颠覆性创新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颠覆性创新成果引领新市场,创造崭新的价值链进而推动地区与国家的经济增长。智能手机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模式,正是此类创新成果引领经济发展的最佳案例。颠覆性创新成果的诞生离不开前沿科学发现与崭新工程技术的结合,更有赖于一批掌握并能融合不同知识范畴,且具备以人为本精神、了解社会需求的创新者。要培育这种创新人才,工程教育应当具备创业家孵化器的作用,我们的教学方法必须创新,以强化学生的互动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学生对自身能力和特点的认知,激发引导他们的创新潜力。」 隶属工学院的新学部,正正希望透过小组专题研习,培养学生的技术专才、批判性思维以及敏锐的商业触觉。此外,学部亦会协助促进不同学科教职员之间的互动,冀激发更多新思维与合作机会。 不少支持学部理念,与学部志同道合的企业,包括腾讯、飞利浦、戴森、大疆和亚德诺半导体等,其资深管理层及工程师也获邀参与课程之中,就学生的研习题目,提供业界和市场的观点,以及宝贵的实习机会。
新闻
教育, 教与学, 研究, 科技
科大与Minerva Project合作 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Minerva Project (Minerva)今日宣布,将合作推出崭新科大-Minerva学人计划,以科技及创新课程丰富科大学生的学习体验,亦让Minerva的学生得以参与科大的学习与研究。 自2018年秋季学期起,合资格及被录取的科大生将可于其学位课程的首两年,攻读科大课程之余,同时选修四个Minerva基础课程。而于Minerva Schools at KGI修读最后第四年课程的学生,亦可选择部分时间到科大上课,于科大前沿的实验室中,与科大教授一同参与并亲身体验研究工作,但学员须同时完成其Minerva毕业年的课程以及相关专题项目(Capstone work)。 Minerva教学法中的重要一环为主动学习平台(Active Learning Forum),此创新技术平台提供实时的小型互动研讨会。而Minerva的四个基础课程,则集中训练学生不同的能力,包括批判力、创意思维,沟通力与互动技巧,这些训练旨在增强同学于社会上成功所需要的能力。透过独特的教学模式: 即结合Minerva的基础课程,以及科大一直提倡的主动学习教学方法,让同学的竞争力得以提升。 四个基础课程将由科大教员教授,在类似视像会议的环境中,透过讨论、辩论、分组、模拟、意见收集及团队报告,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主动学习。由平台收集到的实时数据,不但能让教授确保所有同学生都参与其中,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更可搜集同学对课堂的意见。 Minerva 创办人及行政总裁宾•尼尔森表示:「Minerva与科大的合作,为我们达成『为世界培育批判智慧』这使命,迈出令人振奋的一步。获得科大这领先国际的学府采纳我们的主动学习教学法、跨学科而有组织的课程设计,以及卓越的课堂研讨技术,令教育的成效不再限于Minerva Schools at KGI的同学。而令我感到特别自豪的是,我们的第一个合作伙伴是香港科技大学,它不仅是亚洲科技领域的翘楚,更是一所领先国际的学府。」
新闻
企业项目, 人工智能, 科技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Executive Recruiting"-Corporate Project Sponsored by Barons & Company, HARMAN, a Samsung company and IBM Global Business Services
With the support of Barons & Company, HARMAN, a Samsung company and IBM Global Business Services, 2017 fall term's Corporate Project merg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executive recruitment to coach students to provide an AI solution in executive recruitment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for business growth. The project aims at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hands-on experience in solving complex real business problems and polishing their advanced skills in strategic thinking and executive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