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7

新闻
科大成为亚洲大学联盟的创始成员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成为「亚洲大学联盟」的创始成员。亚洲大学联盟(联盟)由清华大学发起,于四月二十九日在北京成立。联盟由15所亚洲大学组成,旨在加强亚洲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在解决区域和全球问题上发挥作用。
联盟旨在促进学生、学者和教职员交流及互相学习,加强研究合作和创新,建立多层次的对话与讨论平台,共同商讨高等教育的战略及政策,并汇编和发表有关亚洲高等教育的年度报告。
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史维教授出席了启动仪式,对「亚洲大学联盟」的成立感到欣喜,「我们相信随着『亚洲大学联盟』的成立,更多公开的交流得以进行。虽然大家的语言不尽相同,但成就却可以共同分享,而且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科大是联盟中唯一来自香港的创始成员。科大与国际接轨,与全球思想领袖紧密联系,期望可藉此帮助其他成员进一步迈向国际化。史维教授表示:「我们的经验将可作为其他大学的参考个案。」
联盟的使命旨在解决区域性与全球性在高等教育、经济及科技发展方面的挑战。随着亚洲新兴市场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联盟将致力提升亚洲大学成员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
「亚洲大学联盟」十五名创始成员包括:香港科技大学、朱拉隆功大学、印度理工学院、沙特国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北京大学、首尔大学、清华大学、阿联酋大学、印度尼西亚大学、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马来亚大学、东京大学及仰光大学。
有关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www.ust.hk)是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其科学、工程、商业管理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臻达世界一流水平。科大校园国际化,提供全人教育及跨学科研究,培育具国际视野、创业精神及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科大的研究于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2014研究评审工作」获得最多「世界领先」评级,亦于最新的《QS》年轻大学排名位列全球第2,而科大的毕业生在2016年度的全球大学就业能力调查排名第13位,位列大中华院校之首。
传媒查询:

新闻
科大的学生主导黑客松(Hackathon)参赛人数创新高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2017年4月21至23日期间举行全亚洲最大型、由学生主导的黑客松,吸引逾六百名来自本地及海外多间大学的参赛者。
科大黑客松是一个让拥有不同学术背景、志趣相投的年青人可以聚首,实践创意的平台,他们可以共同开发产品原型、互相建立友谊,并与业内翘楚交流。
今年的黑客松新增硬件环节,参赛者需要将他们的技能提升至一个全新的层次──所有参赛队伍需要于48小时内提出一个硬件方案。而软件环节的参赛者则需要在24小时内,以游戏、经济、医疗保健或交通为主题,想出一个软件方案。
优步(Uber)除向科大黑客松提供部分赞助,更向各参赛队伍提供真实的大数据,令各参赛队伍所提出的计划更具活力及趣味。
科大创业中心副主任兼黑客松协办人萧观明先生乐见今年参加比赛的人数创新高,他说:「今次活动得以举行,全赖筹办活动的学生所付出的努力。我们其中一个长远目标,是将科大发展成亚洲区黑客松的枢纽,以及推动创业家及凡事皆可为的精神。今年活动的反应非常热烈,除了本港的参赛者,亦有来自中国以及海外地区,包括尼泊尔、法国、英国及美国的参加者。
萧先生补充道:「今次活动提供一个绝佳的平台,令年青一代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人及业内翘楚,亦可以令他们开阔眼界。」
科大的团队今年续在今年的比赛中独占鳌头,于六个比赛项目中取得五个冠军,以下为胜出项目:
「Moving Hotel」,一个提高旅客长途旅途舒适度的方案。
「Cargo」,一个用以改善时间管理,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产品原型。
「Anonymous Tiger」,一个让用家可以分享闲置的停车空间,以避免交通挤塞的应用程序。
比赛评审基于创意、创新、开放原始码、合作、技术执行以及演说技巧选出冠军。如欲了解更多有关科大黑客松2017的信息,请浏览:http://hack.ust.hk/
有关香港科技大学

新闻
凯洛格 - 科大EMBA荣膺QS首届排名全球之冠
凯洛格-科大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于Quacquarelli Symonds (QS) 首度发表的全球EMBA课程排名中再创佳绩,位列全球榜首。
QS首次就「全球分区EMBA课程」,以及「全球EMBA合办课程」(即由两家或以上位处不同地区或采用不同平台授课的课程)进行排名。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不单获选为全球最佳合办EMBA课程,更成为全球120个获评分课程整体分数最高的EMBA课程。
科大商学院院长谭嘉因教授欢迎课程获表扬,他表示:「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于1998年推出,是亚洲首个与海外学府合办的EMBA课程。我们一直配合市场需要,制定适切的策略,因而能保持多年的国际领导地位。于QS排名再取佳绩,我们感到十分鼓舞,实属课程迎接二十周年的喜讯。」
科大商学院副院长及凯洛格-科大EMBA创办课程主任戴启思教授表示:「我们当年在亚洲率先推出同类课程,多年的努力令课程取得今天的成果。作为同类课程的先驱,与凯洛格商学院合作为课程提供国际视野,令区内学生受惠于全球网络及最优质的行政人员教育。」
QS全球EMBA课程排名就五项主要指标为课程评级,当中包括「雇主评价」、「领导力」、「学员职位和经验」、「就业表现」及「多元化」。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在五个范畴均取得卓越表现,整体分数成为所有120个获评级课程之冠。
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主任区敏仪女士表示:「课程再度获肯定是我们力臻完善,加上学生和校友,以及两间顶尖学府教职员努力的成果。我们会贯彻承诺,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培训具国际视野的商界领袖,继续保持课程的领导地位。」
详尽排名结果:http://www.topmba.com/emba-rankings/joint-programs/2017

新闻
科大中央制冷系统优化计划夺亚太区奖项 项目节省至少两成耗电及百万计成本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获美国能源工程师学会颁授2016年亚太区年度能源计划大奖,以表扬大学一个将中央供冷站提升为区域性供冷系统的项目,不但有效减少能耗,更节省逾百万计成本。
科大创校初期,已采用当时崭新的海水制冷技术,为科大的学术大楼供应冷气。至2012年,大学筹建八层高的郑裕彤楼,便决定扩充中央制冷系统,而非为新大楼兴建一座新的供冷站,以达致最高制冷效能及减少碳排放。
科大副校长(行政)贺致信先生对于这环保项目有效提升制冷效能,并受到美国能源工程师学会的肯定表示欣喜。他说:「这贯彻大学推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使命,以及大学实践这使命的决心。我十分感谢各位同事与师生众志成城,将科大校园化身为展示各项尖端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运作的生活实验室。大学将继续向节能、减废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目标进发,体现「科大2020可持续发展挑战」的承诺。」
优化计划预计可减低郑裕彤楼每年耗电量达20%至35%,由于区域性供冷系统无需额外人手、零件、化学品处理及承办商服务,因而有助节省每年达港币150万元的营运及维修费用。优化计划自2013年开始更换中央供冷站九台制冷机组的其中三台,工程于2015年完成。新机组比旧的效能高18%,而优化计划亦为大学省却兴建一个新的制冷系统预计所须的港币700万元资本支出。系统冷凝水所产生的剩余热力,亦被循环回收,为大学设施作提供热水之用。
新供冷系统亦会为预计于2018年竣工的多用途大礼堂服务。
科大于1997年引入能源管理合约,是东南亚当时首个引入此崭新概念的机构。承包商向大学提出节省能源的方案,并与大学分享所省免的电费。科大将致力把2020年的用电目标,维持在2013/14基准年度的90%。
有关香港科技大学

新闻
「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完满结束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天野浩教授分享发光二极管LED技术的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举办最后一场「杰出人士讲座系列」。该系列为科大25周年校庆活动之一,过去一年多共举办了27场讲座,邀请来自全球各地的领袖、学者和实业家分享他们的成功之道。系列最后一位演讲嘉宾为著名半导体物理学家及工程学家天野浩教授,他亦是演讲系列中第9名诺贝尔奖得主。
2014年,天野浩教授的三人团队凭借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LEDs),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发明令白色光源更明亮和节能。天野浩教授以「LEDs照亮地球」为题,向观众分享有关氮化镓(GaN)的开发和应用,这种二元III / V直接带隙半导体,自90年代起获应用于LED上,当中的全色显影技术,为智能手机及手提电子游戏等产品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氮化镓亦有助降低能源损耗,并为净化水源提供一个简单而低成本的方案。天野浩教授更进一步阐述第三类半导体未来的应用范畴,及其对建立可持续社会的贡献。
天野浩教授是未来电子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兼名古屋大学材料与可持续性系统研究所教授。早于1985年,天野教授已研发出低温沉积缓冲层,为技术供货商提供高质量的第三类半导体LEDs和激光二极管(LDs)。至1989年,他成功制造全球首个P型氮化镓及P-N结LEDs。天野浩教授乃美国国家工程学院(NAE)外籍院士,也是日本应用物理学会和物理研究所(IOP)会员。他出版了超过529篇论文,撰写或合撰共27本书,并获奖无数,包括1994年的光电子研讨会特别奖和1996年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激光与光电学门(IEEE LEOS)工程成就奖。
「杰出人士讲座系列」是科大25周年校庆活动之一,旨在实践大学提升学习及开拓知识的使命,共吸引了逾7,000名学生、教职员及嘉宾出席。欲了解详情,请浏览网址https://25a.hkust.edu.hk/sch/index.php。
传媒查询:

新闻
科大MBA课程连续八年位列全球15强
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科大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于《金融时报》MBA课程排名榜中,位列全球十五。科大MBA课程已连续八年荣膺全球前十五位。
科大MBA课程在《金融时报》全球MBA课程排名的多项评级中一直保持卓越的表现。课程多年来培育了大批市场所需的人才,成功为毕业生创优增值。
科大商学院院长谭嘉因教授表示:「学院秉承不断求进及创新的精神,积极提升课程内容,回应全球商业环境的转变及学生的需要。对学生透过我们的课程能在事业上取得丰硕成果,我们感到十分高兴,亦喜见学院的优质商学教育在区内保持领导地位。」
根据《金融时报》的2017年全球MBA课程排名榜,科大MBA课程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的平均年薪达149,538美元(约116万港元),较就读MBA前上升103%。排名榜同时对全球一百间院校的MBA课程在「物有价值 – Value for Money」进行排名,比较各课程的毕业生薪酬及课程修读年期和费用等因素,结果科大MBA课程位列全球第十,排名亚洲第一。
科大商学院副院长(工商管理及理学硕士课程)及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主任霍格信先生表示:「修读科大MBA课程的同学除可与我们校内来自全球各地的同学砥砺学习外,更可透过课程的全球网络,与60间顶级学府的学生交流,或参与不同的海外学习活动,争取扩展国际视野的机会。」
请按以下连结浏览《金融时报》2017年MBA排名榜:
https://rankings.ft.com/rankings/2710/global-mba-ranking-2017
传媒查询:
2016

新闻
微软人工智能及研究部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 于「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剖析人工智能的未来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举办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由微软人工智能及研究部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担任主讲嘉宾。科大师生踊跃参与讲座,反应热烈。
沈博士以「实现人工智能﹕从机器主导至人类主导、从感知到认知、从理性至感性」为题,与听众分享微软对加速实现人工智能的愿景、付出的努力以及实际进展。
沈博士于讲座中剖析人类将如何从学习计算机的世界,演变至一个计算机了解及明白人类、并主动协助我们的世界;人类又将如何把今日识别图像与文字的计算机,发展成他日可阐释周遭环境的计算机;而今日负责执行简单任务及数字分析的机械人,未来又将如何演变为向我们提供信息并作情感交流的机械人。
沈博士亦提及将深层神经网络应用于计算机视像及语音识别系统的最新进展,以及微软于中国、日本及美国,透过结合智商与情商,和可交谈的计算机技术,推出仿真智能对话的崭新计算机程序chatbots。他续分享微软发展人工智能的理念,是以造福人类为原则,让机器与我们合作,提高人类的技术和能力,而非取代我们。
科大首席副校长史维于演说后,以「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的未来」为题,与沈博士主持小组讨论。其他小组成员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兼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高文、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剑博士,以及科大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权龙教授。
沈博士在计算机视觉及计算机图像方面的研究贡献良多,并因此成为美国计算机协会和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沈博士亦为科大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客座教授,并于2011年获科大颁发荣誉院士。沈博士于微软负责推动人工智能策略、领导公司前瞻研究以及涵盖基建、服务、应用程序及代理等发展工作。他亦同时是领先全球计算器科学界的微软研究部的掌舵人,并领导公司工程师团队与研究部的整合工作。
「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演讲嘉宾包括诺贝尔奖得主、政策领袖、企业领袖与实业家等。讲座首位主讲嘉宾为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兼美国前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教授。欲了解详情,请浏览网址https://25a.hkust.edu.hk/eng/dss.php。
传媒查询:

新闻
科大研究团队研发崭新音频科技及商业模式 制作更实惠及更高性能的助听器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发一款智能助听器,不但可以让用家选取并锁定音频来源以调较清晰度,价格亦更经济实惠,只为现时市场上同类型产品价格的十分之一。
这项新颖的音频技术由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系苏孝宇教授,以及他的学生──科技领导及创业哲学硕士课程应届毕业生张健钢所研发。这项技术不但能有效改善长者及听障人士的生活、提高语音识别系统的精确度,亦可改善保护听力设备及手提电话、对讲机等通讯设备的音效质素。
苏教授指,新一代智能助听器结合创新科技及新销售模式,既满足市场需求,价钱亦更相宜。他说:「听力障碍是长者普遍面对的问题,但不少长者基于金钱考虑及产质量素问题,拒绝使用助听器。我们希望此新产品能协助改善有需要使用助听器人士的生活质素。」
这项新技术透过由生物工程学启发研制的音频过滤和模式识别系统,将目标音频讯号及环境噪音隔离,用户可调校目标音频讯号的音量,令助听器功效显著提高。该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并已申请专利。
此外,苏教授及張健钢所组成的初创企业「音科有限公司」,为了将研究成果商业化,推出一个手机应用程序,让潜在买家可于网上试用产品。该程序首先为用家进行认可的听力测试,再根据其测试结果,度身订造个人化的试用体验,用家对结果感到满意后,才订购产品。此销售模式能大幅削减产品价格,减幅达市面助听器价格约九成。
团队凭借其创新的音频技术,于大中华区创业比赛中屡获殊荣,当中包括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创新创业大赛的卓越创新奖,以及「新世界集团杯」首届前海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初创团队组一等奖等。
工学院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学院于2014年秋季开办科技领导及创业哲学硕士课程,并于同年春季与工商管理学院合办为本科生而设的创业副修科目。学院师生多年来成立多所初创企业,当中包括由电子及计算器工程学系毕业生汪滔成立的大疆创新,汪先生于2014年获《福布斯》杂志中国版选为中国十大创新人物。
传媒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