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8

新闻
科大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展开合作计划 促进人道救援工作 透过体验式学习提升同学的国际视野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宣布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开展合作计划,范围涵盖研究工作与一系列活动,包括工作坊及为科大生预留实习机会等,合作旨在促进国际人道工作,并让学生透过体验式学习提升国际视野。
科大师生将透过今次合作,与ICRC专为促进与包括科大等机构开展研究工作而成立的新部门,就人道工作对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统计研究。此外,科大同学亦获预留一个实习生名额。作为一个三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道救援组织,ICRC的实习名额一向为全球竞争目标,而今次也是ICRC首次预留实习生名额予本港院校的学生。
被选中的学生必须善于沟通、积极主动及对人道工作有兴趣和热诚,他/她将到ICRC位于日内瓦的总部工作一年,协助处理外交事务,接待包括国家领事代表和国际集团管理层等组织捐款者与合作伙伴。
为了让科大同学感受ICRC前线员工每天面对的挑战,ICRC亦于二月在科大举办「模拟工作坊」,安排了一整天的小组讨论、汇报及角色扮演。这个工作坊亦是ICRC于亚洲首次举行。
科大学生事务处副处长(辅学课程)兼科大侍学行项目主任汪含芳女士认为,今次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她表示﹕「我们十分荣幸可以与这个独特的国际人道救援组织展开合作,是次计划不只对科大学生有利,同时也为科大教职员及校友提供一个平台,提高他们对全球议题的参与。」
今次合作为「科大侍学行」的最新项目。「科大侍学行」乃科大一个小区参与计划,透过跟广大小区持续合作及举办各种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公民意识,并促进教职员对推行公民教育的投入。
ICRC政府事务及捐款者关系区域市场主管叶维昌先生表示﹕「通过这个实习计划,亚洲的学生得以从一个国际人道救援组织获得直接及充实的经验,我希望未来将有更多来自亚洲的年轻专业人士加入ICRC。」
经过多轮面试,环球商业管理及营运管理学四年级学生黄子容最终脱颖而出,将于今年六月中开始有关实习。

新闻
科大举办首个智慧城市论坛 云集世界、国内和香港专家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极智慧城市中心今天(星期五)首次举办智慧城市论坛,云集本地、国内和国际专家集思广益。
极智慧城市中心的「极」字,来自英文的GREAT字,而GREAT字也是五个字母的缩写;它们代表环保 (Green),有复原力 (Resilient),授权 (Empowering),有适应力 (Adaptable),和有转化力 (Transformative)。
开幕礼由科大署理校长史维教授、科大工学院院长郑光廷教授、前环境局副局长兼科大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首席发展顾问陆恭蕙教授主持。科大极智慧城市中心主任罗康锦教授则介绍中心的工作大计。
罗康锦教授强调:「没有一个机构可以独力发展智慧城市,因此必须成立一个横跨学术界、业界和政府的平台,以创立一个跨学科、跨界别的平台。这正是中心的目标。」
陆恭蕙教授说:「科大有很多卓越的研究课题已经成为国家重点项目,包括斜坡管理、水利管理和空气质量控制。我们可以在项目管理和政策厘订方面,对内地和世界各国作出贡献。同时,科大商学院的学者们也可以在融资整合方面提供专业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会荣誉主席郭仁忠教授建议使用「虚拟地理环境」,作为建构大数据平台的基础。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兼未来城镇与基础设施研究院执行院长方东平教授强调:智慧城市应该有高度适应能力,以面对天然及人为的灾难。他认为智慧城市应该设置物质、社会及网上架构的系统,并建议开发一个城市仿真器,融合各学科的知识技术,为加强城市适应能力进行建模、分析和视像化工作。
此外,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和美国的专家及香港政府的代表,亦分享了各地区建设智慧城市的计划。这论坛对香港发展成为智慧城市的进程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充实的数据。
有关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www.ust.hk)是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其科学、工程、商业管理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臻达世界一流水平。科大校园国际化,提供全人教育及跨学科研究,培育具国际视野、创业精神及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

新闻
科大举办「挑战与机会—女性·创新论坛」 庆祝国际妇女节
作为一所鼓励性别平等及多元化以培养学生个性及全人发展的学府,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推出了一系列以#itsME为主题的国际妇女节庆祝活动,藉此加强推广性别不应阻碍个人发展的讯息。
活动其中一项重头戏是今日举行的「挑战与机会—女性·创新论坛」。论坛邀请了来自商业、创科及教育界的领袖和学生,讨论不同议题,包括在STEM界别(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界)中常见的性别定型、女性在男性主导社会中所需具备的特质,以及女性在STEM与商界面对的挑战等。
科大校友兼大疆创新科技司库暨企业发展总监张晓楠女士先为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揭开序幕,其后与一众嘉宾﹕共享空间及创业网络公司浩观的联合创办人马衡先生、内衣企业高华集团行政总裁刘敏姿女士、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林文怡博士、科大社会科学部系主任兼论坛主持蔡欣怡教授;以及两名科大工程系学生参与讨论。
本港及内地公众亦有透过实时串流参与论坛,数十位来自八间中学﹕包括部分未能亲身到场的中学生,亦有透过实时广播,踊跃与论坛嘉宾即场进行互动。
林文怡博士表示:「我们今日的讨论就如何打破性别定型,以成就更多卓越创新,带出了一些有趣的真知灼见,希望能藉此提升社会对隐伏于潜意识中,有关性别偏见的认知,让我们携手创建一个更包融,更具创新与创意的社会。」
科大一直与大学的女教授协会紧密合作,改善科大学生及教授中女性的占比。近年,科大各个社群的男女比例日趋改善,实有赖多项大学推行的新措施﹕包括鼓励招聘女教授及不同女性与家庭友善政策等。
为响应妇女节,科大自二月起推出一连串活动,包括电影放映会、航拍机工作坊、有关性别定型的小测试、别开生面的网上活动﹕有关女性于数学、工程、科学及创科领域的照片分享,以及供网民表达对妇女节支持的特制脸书头像框等。
2017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联同耶鲁管理学院和巴黎HEC商学院 合办双硕士学位课程 培育环球商界领袖
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科大商学院)与全球两间顶尖学府联合推出双硕士学位课程(简称M2M课程),为有志发展国际事业的年青人建立环球视野和跨国网络。
科大商学院参与由全球五间著名学院首次共同策划的M2M课程合作计划。科大商学院率先与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Yale SOM)和法国巴黎HEC商学院(HEC Paris)合作,推出三款组合的双硕士学位:
HKUST-Yale国际管理双硕士学位
HEC-HKUST国际管理双硕士学位
HKUST-Yale环球运营管理双硕士学位
三款组合的双硕士学位课程均为期两年,让学员可在两地不同院校修读,毕业后除获颁两院的双硕士学位和成为两间学院的校友外,更受惠于两校就业支持服务和扩阔国际网络的机会。
科大商学院院长谭嘉因教授表示:「为配合全球化经济所带来的人才需求,我们致力与全球顶尖学府携手合作,冀为学员提供多元化的国际学习体验、扩阔视野,亦为他们未来晋身环球商界作好准备。」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加入Partnership on AI 带领探讨因人工智能衍生的道德问题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最近加入了国际性非牟利合作组织 — Partnership on AI to Benefit People and Society (PAI) — 推动人工智能在亚洲区的发展之余,亦确保其引申的道德、安全、保安、私隐、透明度以及公平性问题得到重视。
由包括亚马逊、谷歌、脸书与微软等科技公司巨头所创立,PAI近日邀请科大以及其他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如牛津大学网络研究院,和普林斯顿大学信息科技政策中心等出任为其成员,科大是首个加入PAI的亚洲机构。
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欢迎加入这个新同盟,他表示:「人工智能正推进我们于健康及均衡生活、交通与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但亦同时带来有关安全、可信性、公平性及透明度等迫切隐忧。我很高兴科大能在这个关键时刻,与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科技领袖一同努力,就解决这些问题一同出谋献策。」
为了把构想付诸行动,科大电子及计算器工程系教授兼人工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领域方面的专家冯雁,代表科大出席PAI于10月23日及24日在柏林所举办,为期两天的论坛,与全球专家就人工智能对安全及保安、劳工,以及有关科技对社会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交流。
作为PAI唯一的华裔成员,冯教授在会议中提出建立一个亚洲分会,以促进人工智能的道德发展。 随着人口老化和技术的迅速演化,亚洲 — 尤其是中国、南韩和日本,已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主要动力之一,当中中国所拥有的庞大用户群以及包括由科大训练出来的大量工程人才,更令它迅速冒升为人工智能的超级大国。冯教授在论坛上提出,人工智能现有的道德标准,必须转化为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及历史背景具敏感度的应用指引,以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小区的道德发展。
PAI为不同组织提供一个开放及兼容的平台,以开发人工智能、分享最佳案例、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的了解,并促进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发展。
有关香港科技大学

新闻
凯洛格 - 科大EMBA课程第八度获全球排名第一
凯洛格 - 科大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在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课程2017年排名中位列榜首,第八度荣膺全球第一EMBA课程。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陈繁昌教授对课程屡获认同深表欢迎:「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为行政人员提供优质教育,培育具备环球视野的商界领袖,让他们有能力应对现今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与凯洛格的合作模式揉合东西精髓,结合两所学府出色的国际教学团队及来自全球的优秀学生,于亚洲开创合办EMBA课程的先河。」
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自1998年推出以来,一直为全球高级行政人员提供优质管理教育。由2007年至今,课程已八度荣膺世界第一,实有赖课程一直保持极高质素,以及严格的入学要求,在二十多年间成功建立逾九百人的强大精英校友网络。
根据《金融时报》刚公布的2017年全球EMBA课程排名,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在多个范畴中表现出色。在「事业发展」方面,课程毕业生的平均年薪水平在毕业三年后一直高踞榜首,今年更达478,379美元 (约3,733,795港元);另毕业生在修读课程前后的平均薪金增幅达62%。
科大商学院院长谭嘉因教授表示:「课程再创佳绩,实为庆祝课程成立二十周年的最佳礼物,我们感到非常鼓舞。这将推动我们继续追求卓越,引进新的课程内容,以装备同学面对全球大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科技日新月异,势将改变全球营商环境,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会推出如金融科技等新的内容及工作坊,以及加入一带一路等元素,以协助环球高级行政人员掌握未来发展机会。
《金融时报》2017年EMBA排名榜全表已上载于:
https://rankings.ft.com/rankings/2766/executive-mba-ranking-2017

新闻
科大机械人团队横扫九个机械人大赛奖项 包括国际水底机械人大赛全场总冠军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机械人团队(团队)今年横扫各项本地及国际赛事合共九项殊荣,当中包括于海洋先进技术教育(MATE)在美国加州长滩举办的国际遥控机械人(ROV)大赛中,勇夺世界冠军。是该比赛自2002年开始,首支赢得世界赛全场总冠军的亚洲团队。
继团队的Robocon小队「火之龙」于今年六月的全港大专生机械人大赛中八度夺冠后,另一支专责设计水底机械人的科大机械人小队「白鲸」,亦击败来自欧洲、美加、亚洲,以及中东地区的24支冠军队伍,夺得国际遥控机械人大赛世界赛的全场总冠军以及安全意识奖。
团队导师兼科大环球社会中心总监胡锦添教授认为,团队的成绩斐然,全因队员上下一心,全力以赴应战。他说:「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与文化背景,说不同的语言,但每次面对问题,他们总能利用事实和理据这些共同语言,克服障碍,充分体现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的精神。」
15名来自10个不同地区的团员,利用各自的文化特质,为「白鲸」队带来独特的优势。例如香港的团员经常游走深水埗鸭寮街一带,寻求改善机械人性能的「贴士」、来自内地的队员则埋首淘宝采购重要的机械人组件、印度尼西亚的成员协助团队收集其国家所举办的同类型赛事资料;而来自美国及加拿大的成员,则以流利的英语向评审解说科大机械人的设计理念。
国际遥控机械人大赛的参赛队伍,须控制他们的机械人于15分钟内在水底完成包括建筑工程、维护工程、环境清理及缓解风险四项任务。团队亦须就其设计的机械人制定宣传策略与相关推广文件,包括编制报告等,以证明机械人符合所有技术及安全要求。
有关香港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