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闻
工程学, 土木及环境工程, 交通, 奖项及排名, 奖项
Less is More: Saving Manpower on Traffic Control While Improving Road Efficiency(只供英文版本)
HKUST Dean of Engineering Prof. Hong K. LO and his team have developed an award-winning smart traffic control plan to mitigate the notorious congestion in Kwun Tong District, Hong Kong. And they have a broader vision to share in this story.
新闻
工程学, 土木及环境工程, 女性工程学, 交通
Moving People Forward Through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只供英文版本)
Becoming a leading-edge early career faculty member in smart mobility has proved transformative professionally and personally for Prof. JIAN Sisi, a journey she is now encouraging others to try.
新闻
工程学, 教与学, 校友, 环球社区参与,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STEM教育
专注体验式与服务学习的教育家
2020 年初第一波新冠疫情爆发时,胡锦添教授与他带领的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机械人竞赛团队学生果敢地决定继续他们的工作。他们谨守防疫限制和规定,把团队细分成几个小组,全天24小时轮流在实验室工作。当「全港大专生机械人大赛2020」(Robocon 2020)由6月延期至9月举行时,团队成员已早着先机,比其他在疫情高峰时暂停备战的队伍走前了整整五个月。最终科大机械人竞赛团队先於香港赛事摘下冠军,再在ABU Robocon Festival 2020中获亚太区亚军,又一次展现了他们坚毅不屈丶勇往直前的团队精神。

2023

新闻
工程学, 土木及环境工程, 水力学, 气候变化, 女性工程学
A Fresh Look at Fathoming Global Warming(只供英文版本)
With the help of HKUST’s exciting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data advances, School of Engineering faculty are seeking more accurate weather forecasts and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climate change to enable more effective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by policymakers, companies and individuals.
新闻
工程学, 土木及环境工程, 土力工程学, 研究
Digitalizing Disasters to Counter Climate Change(只供英文版本)
In the face of increasing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that often trigger further dangers, School of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s are setting out to develop a pioneering city-scale slope digital twin to boost forecasting,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Hong Kong’s number one natural hazard: landslides.

2019

新闻
工程学
香港科技大学委任倪明选教授为首席副校长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宣布委任倪明选教授为首席副校长。倪教授预计于今年第二季履新。 倪明选教授是一位享负盛名的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者,拥有丰富的学术行政及管理经验。他现为澳门大学(澳大)学术副校长和该校的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系讲座教授。 倪教授于2015年加入澳大前,已在科大担任要职逾十载。他早于2002年至2008年间担任计算器科学及工程系系主任,并于2010至2014年担任霍英东研究院院长和校长特别助理。在2006至2014年间,倪教授亦曾兼任科大多间研究所的所长。 倪教授是备受推崇的计算器科学家,荣获多个国际性奖项和荣誉,包括中国计算器学会颁发2009年海外杰出贡献奖和在2011年获国家颁发自然科学二等奖。他是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终身院士,以及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和香港工程科学院(HKAES)院士。在2006年2011年间,倪教授亦曾任国家科技部973项目无线传感网络的首席科学家。 倪教授的聘任是经由首席副校长遴选委员会领导的严谨全球招聘程序,并于独立顾问公司的协助下,以及考虑科大各持份者的意见后所得出的成果。 科大校董会主席廖长城先生对倪教授重返科大并担当领导角色表示欣喜:「倪教授的学术成就和行政经验备受认同、对推动教与学和推广跨学科学习课程充满热诚、具领导变革的意志和能力,以及充分了解本港及区内的高等教育、科研及创科的发展面貌。无可置疑,他绝对是合适的人选,并定能把握良机,带领科大续创高峰。」 科大校长史维教授亦衷心祝贺倪教授,他表示:「我谨代表所有同事,欢迎明选回归科大。我深信凭借他的策略远见和领导才能,定能为科大制订全面的学术策略和优次,并监督大学不断提升教与学的质素。我深信整个科大社群将鼎力支持明选领导大学的学术发展。」 倪教授于台湾大学取得电机工程学理学士学位,其后前往美国深造,分别于韦恩州立大学和普渡大学取得电机及计算器工程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2018

新闻
体验式学习, 本科生, 工程学
科大工学院计划将「体验式学习」 课程 订为工程学生必修科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今天(2018年12月4日)宣布,计划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将「体验式学习」课程订为必修科,日后每年入读工学院的800位本科一年级学生,均需修读「体验式学习」课程,动手制作工程作品,学习跨学科的工程知识,贴近现实需要。 工学院院长郑光廷教授说︰「现时市场上日益需要的人才,并不是只懂一个范畴的工程师,而是拥有不同工程学科知识的工程师。我们希望透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用自己一双手设计一些创新发明,汲取跨学科的知识,建立解决难题的能力,成为贴近社会需要的人才。即使学生在毕业后长期投身社会不同岗位,也能适应和继续创新。」 科大工学院正式引入「体验式学习」课程已六年。现时,每年约有180位本科一年级学生报读「首年基础工程设计课程」;另外约有130位本科生在不同教授的指导下,参加本地及海外的工程设计比赛。他们均需亲手设计和制作工程作品,例如飞船、小型智能车和水底机械人等。工学院计划在两、三年内将「体验式学习」课程订为必修科,日后每年入读工学院的800位一年级学生,必需修读「体验式学习」课程,从而学习跨学科的工程知识,获取实战经验。 为配合「体验式学习」,工学院特别为学生提供了每天24小时开放的「学生主导体验式学习实验室」。该实验室可随时组装变身成为设计、制造样板或作仿真展示等用途的工作室,并设有激光切割机、高效3D扫描系统和动态捕捉系统等设备。实验室由担当「学生技术顾问」的高年级工程学生全权管理。此外,工学院亦刚刚开设全新的「Dream Team Open Lab」,让更多学生能制作自己的工程作品,参加比赛。 工学院院长郑光廷教授补充︰「由学生主导、让他们动手创造及制作工程作品是全球工程教育的趋势。科大是一所年轻的大学,我们在教学方面勇于创新。工学院于本科生教育中的『体验式学习』投放大量资源和人才,继续确立科大工学院在工程教育创新的领导地位。」
新闻
本科生, 研究, 教育, 工程学
科大新本科课程「生物工程」 学生透过尖端科技领略探索科学的乐趣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将推出一个簇新的「生物工程」本科生课程,给学生宝贵机会到海外顶尖学府进行研究。课程旨在培养生物医学技术和大数据范畴的领袖,以支持香港政府重点发展这些行业。 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副教授兼本科生课程主任周迎教授说:「生物工程课程在分子层面处理医疗问题。举例说,课程涵盖生物材料设计、药物工程,以及基因组分析。」 教授这课程的,都是生物工程研究的明日之星,他们不断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 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吴若昊教授正在设计一种微流体的器材,可以捕捉及调控细胞,包括进行单细胞基因组分析。虽然每个微流体器材可以用来研究各种生物的细胞,包括细菌、动物和植物,吴教授的研究重点是人类肿瘤如何生成,最终目标是了解癌症并加以预防。 同系的助理教授黄子维教授正在开发一个新颖的显微镜,可以在几分钟内确定癌症病人在初步切除手术后是否仍有癌细胞遗留下来。这远胜于目前的病理学程序一般要一星期才有结果,以致有时候须要进行第二次手术来切除余下的癌细胞。 吴教授和黄教授都对促进人类健康有很大贡献。 生物工程课程将于2018年秋季开课。学生必先在「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修改课程选择期间(7月12至14日)报读科大工程学(联招课程编号:JS5200),才可以攻读这个主修。 周迎教授说:「我们很荣幸可以推出这生物工程课程,将学生放在工程研究的世界前沿,培养他们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