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闻
科大于第四十九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创历史佳绩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在第四十九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取得破纪录的骄人成绩,36支参展队伍一共夺得36个奖项,包括中国代表团发明和创新优秀奖、四个评审团嘉许金奖、以及多个金、银、铜奖,获奖数目属历年之冠。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带领的突破性研究,以血液中的可溶性ST2(sST2)蛋白为治疗靶点开发阿尔兹海默症药物的创新策略,荣获中国代表团发明和创新优秀奖及评审团嘉许金奖两个奖项。 研究成果为阿尔兹海默症的药物开发开拓了新方向。 针对sST2的治疗方法能够降低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风险和改善患者的病理症状,有望成为比传统阿尔兹海默症治疗方法更简单、侵入性较低和安全的新型治疗策略。
另外三项获评审团嘉许金奖的项目,分别是由科大霍英东研究生院院长及土木及环境工程系讲座教授吴宏伟教授领导,以都市固体废物制成的无水泥环保砖;由科大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助理教授向畅颖教授带领,用于隔热的先进光电智能窗口;以及由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团队所开发的扎铁机械人,该中心为科大牵头成立的其中一间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研究中心。
是次写下科大历史佳绩的36个参展项目涵盖多个领域,包括生物医学与健康、信息科技与人工智能、智能建造,以及可持续发展与新能源。 除了扎铁机械人,另外有五个项目亦由科大牵头成立的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研究中心,包括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及智能芯片与系统研发中心,与世界顶尖科研机构共同研发。 这些项目涉及基因组编辑、细胞治疗、智能塔式起重机、自动工具链、人工智能加速器等前沿技术。
是次参展的项目亦包括一些由科大与政府和行业领导者进行合作的研发项目,以期为社会带来深远的贡献,例如与教育局合作、专为香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HKMOOC)而研发的虚拟课程。 此外,科大亦与港铁公司和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合作,分别开发多重交通彷真模型,以估算乘客量,以及结合人工智能、机械技术和物联网的数字孪生平台,供物管行业使用。 此外,当中24项参展的创新成果已在科大支持下成立初创企业,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对社会有贡献的解决方案,在知识转移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新闻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荣获30年长期服务奖:科研如寻宝 致力传承科学家精神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获科大颁发30年「长期服务奖」,以表扬她服务大学多年的贡献。她于1993年回流香港,一直服务科大至今,先后出任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及副校长(研究及发展)等重要岗位。除了是香港八所资助大学中首位女校长,亦是本地高教界中鲜有于原校一直升任至校长的学者。
与科大结缘
1990年,时任纽约再生元生物制药公司高级科学家的叶教授,在巴黎一个学术会议晚宴上,巧遇当时为科大筹备委员会成员之一的蒲慕明教授。蒲教授对叶教授的研究领域相当感兴趣,便决定招揽她加盟科大。叶教授指:「当时我希望将外国取得的经验带回香港这个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并培育年轻一代的科学家,贡献社会。」
蒲慕明教授忆述:「当时科大并未开拓脑神经科学领域,全赖Nancy的勇气、担当及毅力,才能不断获取经费及研究突破,所以我一直觉得她会成为香港的大学校长。」
对科研保持热情

新闻
科大与港大「DNA复制起始新机制研究」获选为2023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联同香港大学(港大)与其他研究所领导的「DNA复制起始新机制研究」,获选为2023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是唯一入选的香港研究团队。
2023年度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和科学传播与成果转化中心共同承办;《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及《科学通报》五家期刊编辑部协办,并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等数千位专家精心挑选,旨在宣传国内的前沿及创新研究进展,从而激励更多科研人员进行基础研究,并加深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关心及支持,营造良好的国家科学氛围。
是次入选的联合研究团队成员包括港大生物科学学院翟元梁助理教授、科大生命科学部党尚宇助理教授与科大高等研究院(IAS)资深成员戴杨碧瓘教授。团队发现人体MCM2至MCM7蛋白复合体(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2-7,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7)调控DNA 复制起始的新机制,有望被应用于研发新型、高效及更具针对性的抗癌药物,有望能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
港大翟元梁教授指:「是次获选对研究团队来说是一种极高的荣誉,也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认可。虽然科学家已经对DNA的复制有了一些了解,但我们对这个过程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由于这个领域还有很多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因此每一个新的发现都是对科学的一大贡献。透过研究DNA的复制过程,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基本过程,还可能为治疗癌症等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科学家们不断努力,希望未来能揭开DNA复制的神秘面纱,为人类健康和医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闻
科大刘纪美教授获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系荣休教授兼新兴跨学科领域学部研究教授刘纪美,获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据美国国家工程院指出,此乃工程学的最高专业荣誉之一。
刘纪美教授凭籍她于「III-V半导体器件在矽组件上的应用,对光子学及电子学所作出的贡献」,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她是今届新增114位院士和21位国际院士中唯一当选的香港学者。 刘教授在其研究生涯中屡创突破,是少数于电子及光电技术领域享负盛名的学者。 她是次当选院士,不但成为少数香港土生土长的院士之一,亦证明了她在科大所领导的世界级研究,备受世界各地同侪赞誉。
美国国家工程院颁发院士,用以表扬「对工程学的研究、实践或教育 - 包括对工程学著作有重要贡献」,以及「开创新科技,推动工程学的传统范畴作重大改进,或发展/实践革新工程学教育」的专家。
刘教授表示:「我非常荣幸能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此崇高的殊荣不仅肯定了我在半导体材料及元件方面的贡献,亦为我科大的研究团队,开启更多与卓越的工程界领袖交流与联系的机会,让我们能共同突破创新的界限,为这个领域带来深远影响。科大一直以来于鼓励学者研究不遗余力,让我过去廿载所取得的成果得到认同。我亦非常欣慰很多当年的学生与研究员,今天在不同的大学、研究院和业界继续实践使命,体现薪火相传的精神。 」
校长叶玉如教授对消息感到欣喜:「我们衷心祝贺刘教授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这项殊荣印证了她在光子学和电子学领域的卓越贡献,以及她为研究和创新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作为这些领域的先驱,刘教授一直致力开拓突破性的研究,让科大引以为傲,我们希望她的杰出成就能启发香港的年轻一代投身科学及工程领域,追求创新。 」
2023

新闻
裘槎基金会颁发奖项予四位杰出科研学者
裘槎基金会上周五(12月8日)举行裘槎基金会成立纪念日晚宴暨颁奖典礼,向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及香港大学(港大)的四位优秀学者颁发2023年裘槎麦德华前瞻科研大奖,以表扬他们的卓越科研成就。 颁奖典礼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主礼。
获奖名单如下:
傅凯骏博士
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夏利莱博士物理学助理教授
王澜博士
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生命科学部助理教授
冷凯博士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系助理教授
李灿博士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电机电子工程系助理教授
「裘槎麦德华前瞻科研大奖2023」得奖学者简介:
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夏利莱博士物理学助理教授傅凯骏博士
傅凯骏博士是一位凝聚态理论物理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多体作用所洐生的集体现象。他的研究兴趣广泛,量子材料中对称性、拓扑学和局部性之间有趣的相互作用;强关联电子的磁性和超导性;基础能带理论;拓扑材料发现;二维和摩尔纹材料,以及量子动力学与量子资讯理论之间的关系。他现时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为如何描述高度纠缠的量子多体态及其对于量子材料的物理特性的影响。 (按此参阅傅博士的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