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新闻
科大获非凡集团捐款两千万 支持大学吸引一流科研人才
捐款亦会为30位资深学者的研究项目或设立研究中心等计划提供创始资金。
新闻
科大与法国总领事探讨蓝色经济及可持续发展
海洋覆盖地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被称为蓝色星球,为各种生物提供超过90%的栖息处,蕴藏丰富资源。面对蓝色经济机遇,我们该如何利用创新推动海洋科技,实现可持续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日前举办全球对话系列研讨会,探讨蓝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议题。 法国驻港澳总领事 Christile DRULHE 女士应邀出席是次研讨会,就蓝色经济和国际合作的可持续性问题发表演讲。研讨会由法国-香港科技大学创新科技中枢园主任杨经伦教授主持,强调了海洋治理、可持续基础设施和海洋研究的重要性。 是次研讨会就蓝色经济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深入讨论,旨在推动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倡议以负责任方式使用海洋资源。  
新闻
科大学生参加亚洲大学联盟青年论坛探索可持续未来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3位学生代表参加了3月12日至18日由阿联酋大学主办的2023年亚洲大学联盟青年论坛。 论坛以「携手共建可持续的世界:亚洲青年起动」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亚洲12所顶尖大学的43名学生。通过互动工作坊、演讲和讨论,参与者对亚洲地区面临的各种可持续发展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科大学生有机会与来自亚洲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学生互动和交流,并亲身体验亚洲文化的多样性。 作为全球领先的大学,科大致力于赋能新一代变革者,共同绘制可持续发展的美好蓝图。  
新闻
晶体表面在固-固转变前就可变成另一种晶体
冰在零下摄氏几度尚未达到零度熔点时,表面就已经熔化出一薄层水了,这种预熔化现像对滑冰和雪花生长很重要。类似地,液体往往在达到其凝固温度前便于平坦的基底上结出一薄层晶体,即预凝固或预结晶。逼近相变(如熔化和结晶)温度时,表面层的厚度通常会增加并发散。除了预熔化和预凝固外,是否存在类似相变前兆的表面层仍很少被探索。 香港科技大学韩一龙教授的团队提出,在固-固相变前,某些晶体表面可形成同素异形晶体层,并将其命名为预固-固转变。比如,金刚石表面附近的碳原子若能在达到金刚石-石墨转变温度之前就重排列成石墨晶格,那么这就是一个预固-固转变。其机制与预熔化或预凝固基本相同,即新形成的表面层降低了总表面能量。韩教授的团队指出,预固-固转变出现在两个同素异形晶体可以形成一个共格界面时,即两个晶格的格点间距和方向恰当时,它们在界面处可完美吻合,所以能量极低。因此,高密度的晶体表面可以形成一层低密度的同素异形晶体。 韩教授的团队进一步在实验和计算机模拟中证实了预固-固转变。他们发现具有三角晶格的胶体薄膜晶体的表面可以形成四方晶格,因为它们能形成共格界面,表面层的厚度随着温度逼近固-固转变点呈幂律增长,与预熔化类似。这些实验结果都被他们的模拟所证实,而且模拟发现不同相互作用的原子模型都具有类似现象。 1842 年,电学之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首次推测预熔化的存在,但直到 1980 年代才通过实验明确证实。预凝固作为第二类现象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被提出并观察到。韩教授的团队提出并观察到的预固-固转变是第三种作为相变前兆的表面浸润层。 虽然这是热平衡下的现象,但他们发现表面结晶层也可以存在于急剧变温后的非平衡过程中,例如熔化、结晶和多晶退火 表面层促进了这些过程,对材料制备和加工有一定意义。从多晶退火、吉布斯相律或其他证据都可排除表面晶体是越过固-固转变点后的普通固-固转变的可能。另外,他们还在预熔化和预固-固转变的重叠温度范围内发现了液体层和四方晶格层共存的新颖双表面层。
新闻
科大与中国联通成立联合实验室 推动智慧社会研究发展
就科大建构智慧校园,推动建设数字化政府,促进香港发展成为智慧社会,开展研究及技术转移合作及培养人才。
香港科大故事
拥抱性别平等 — X世代和Z世代有话儿
趁着国际妇女节,我们找来四位科大人谈谈他们怎样看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
新闻
研究, 化学, 抗生素
科大研究人员开发出崭新方法合成炭疽霉素 刷新全球最高产量纪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崭新化学合成方法制造炭疽霉素(anthracimycin)和炭疽霉素B (anthracimycin B),产量较现有方法多63倍,刷新全球最高产量纪录。此项突破性的发现将大大推动把炭疽霉素转化为抗生素的发展,以对付由抗生素耐药细菌甚至超级细菌引起的致命细菌感染。  自科学家于十年前在一种海洋微生物中发现炭疽霉素后,便一直就炭疽霉素能对抗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臭名昭著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和炭疽杆菌)的潜力进行研究。于众多病原体中,MRSA一般会引起难以治疗的葡萄球菌感染,因为该细菌对青霉素(penicillin)等一些常用抗生素具有耐药性。虽然科学家们正努力将炭疽霉素开发为一种新的临床抗生素,以应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及治疗失效的威胁,但由于现有合成炭疽霉素的方法所制造的产量稀少,故此遇到了研究上的困难。   由科大化学系副教授童荣标教授和科大海洋科学系讲座教授钱培元教授领导的团队设计了一种高效的化学合成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炭疽霉素的产量。这个化学合成方法仅由十个步骤组成,是现有合成炭疽霉素的路线中最短。这不仅较目前的方法能生产多63倍的炭疽霉素,而且于化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和溶剂减少,从而降低了成本。 团队亦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炭疽霉素能够抑制MRSA生物膜的形成。另外,相较被视为抵御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药物——万古霉素(vancomycin),较低浓度的炭疽霉素便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 
香港科大故事
WISE杰出女生 振翅翱翔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今年二月的「妇女和女童参与科学国际日」致辞时提出了一条简单的方程式:「越多妇女和女童投身科学等于更好的科学 。」一语道尽两者的密切关系。 综观现今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 (STEM) 领域,女性的参与比例仍然偏低,但回顾过去10年,越来越多有远大抱负的女性投身这些由男性主导的专业,而且表现卓越。  每年,科大向出类拔萃的女生颁发「杰出科学与工程女生奖学金」(Wome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简称WISE) ﹐支援她们在STEM世界一展抱负,追寻梦想。今期,我们走访了三位WISE奖学金得主。这三位扬眉女子各自努力,期盼在航空航天工程、物理及计算机工程上发光发热。对于有志以创新和科技推动世界向前的一众后辈,她们的故事绝对值得借镜。 明智抉择助人生起航  金多贞 (前排中间穿杏色外套) 2004年修读航空航天工程,与同学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