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教育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联盟 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未来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香港教育大学(教大)及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大)于8月31日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及教育未来联盟」,以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科研和发展。 在新的合作框架下,三校将各展所长,针对国家、大湾区及香港特区的教育发展需求,开展与人工智能及教育未来相关的科研和教育项目。此外,三校将会成立研究中心,并联合举办有关人工智能及教育的国际峰会和论坛,以此构建一个交流平台。 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强调了人工智能对未来教育的深远影响,并表示对合作充满期待。他说:「人工智能对未来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香港科大致力开创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应用,取得了许多成果和经验,这次合作可以更好地把我们的技术能力和应用经验推广到教育领域,让人工智能造福下一代的培养。」 教大署理兼候任校长李子建教授(9月1日已履新为教大校长)表示,三校联盟有助加强内地与香港院校间的连系,对促进本港及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有莫大裨益。他说:「透过跨院校、跨地域的协作,我们期望可以发挥和融合各自的独有优势,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在教育方面的应用,让科技与教育发展并驾齐驱。」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教授表示:「今年是沪港合作机制建立二十周年,此次三校共建联盟,恰是顺应教育变革趋势,凸显沪港两地、内地与香港教育科技互动活力与合作新成果。期待未来,各校在智能教育、教师教育、人工智能等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开展更为紧密的合作,为面向未来的教育与科技发展提供助益。」 关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香港教育大学(教大)和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大)是致力于科研和发展的领先学术机构。这个三方联盟旨在利用他们的联合力量,推进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塑造大中华区域未来的学习和教学。
香港科大故事
创新, 化学生物工程, 校友, 体育
汗水密码:掌握身体状况 提升运动表现
三位科大校友研发了可侦测肌肉疲劳程度的汗水感应器,无需再进行入侵性血液测试。
香港科大故事
科大「街坊」:凝聚社区力量 加强邻里连结
香港生活繁嚣,城市节奏急速,你有否停下脚步,尝试发掘社区里鲜为人知的宝藏和有趣故事?香港科技大学校友谭健乐(Luke)与友人创办社企「街坊带路」,就是为了让这些被埋没的珍宝重现大家眼前。透过培训社区导赏员,他协助社区成员保育香港多姿多采的文化,以及促进和睦的社区关系。 Luke的热诚和投入引起了科大的关注,校方因此邀请他共同开展一个全新项目「科大深度游」﹐以加深大众对科大及周边社区的认识及欣赏。 拉近人与社区的距离 作为科大商学院2015年毕业生,Luke期待利用自己的经验,为母校特别设计一个「街坊带路」(在粤语中,「街坊」意为邻居)式的导赏团,借以强化教职员、校友、学生和邻近社区的联系。身为科大人,Luke希望通过融合观光游览与街坊故事的方式,为大家编织珍贵的科大回忆:「我希望能呈现科大在人与人之间的连结、集体回忆,以及无形文化资产等方面的特色。」 因对此理念深感共鸣,任职科大设施技术员的王先生申请成为「科大深度游」导赏员,他说:「我在科大工作20多年,期间累积了很多大学的趣闻轶事,其中包括科大地标——例如风洞研究设施的有趣故事,我很乐意与游客分享。」同样地,服务科大图书馆30年的退休员工Edwin对此也抱有热情:「退休后,我们的电邮域名会被改为『family.ust.hk』,象征科大是我的第二个家。我十分期待能与他人分享科大故事。」 因对此理念深感共鸣,任职科大设施技术员的王先生申请成为「科大深度游」导赏员,他说:「我在科大工作20多年,期间累积了很多大学的趣闻轶事,其中包括科大地标——例如风洞研究设施的有趣故事,我很乐意与游客分享。」
新闻
科大与科劲发展建立联合实验室 加强可持续技术的创新研究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宣布与科劲发展有限公司(科劲)合作成立「香港科技大学—科劲国际可持续技术联合实验室」(实验室),探索在可持续技术和材料、碳减和再工业化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应用。双方今天为实验室举行揭幕仪式。 是次合作旨在发展崭新科技促进可持续的居住环境,应对由气候变化所引起、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以支持香港碳中和与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在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教授杨晶磊和科大物理学系与化学系副教授潘鼎的带领下,实验室将运用科劲的工业知识以及科大在可持续物料技术的科研实力,对节能、可持续及具商业化条件的家用必需品,进行包括技术转移、概念验证化、试产及生产制造工艺等多方面的研究。 在物料和产品创新方面,实验室将聚焦塑胶材料改造的研发。通过扩展应用场景、改善功能性及持续开发新品种,提升塑胶物料的可用性。实验室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循物理、化学或综合方法提升塑胶性能,以改良其特定属性、赋予新功能及大幅降低成本。创新技术产品研发范围包括耐用透明自洁纳米涂层、具抗菌功能的塑胶物料、以及用于厨具的超疏水和疏油新塑胶物料。新技术的应用除可减少清洁剂的使用,更可扩大塑胶物料的应用场景,以及延长物料的生命周期,大大减低使用石化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总括而言,实验室的技术创新成果将为香港以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于开幕典礼上表示:「凭借香港科技大学在科研方面的坚实基础,我们有能力弥合学术界与业界,并发挥主导作用。我们致力于帮助企业认识并接收新的理念、技术、或工艺流程,并将这些新技术应用于商业领域,以增强城市的绿色产品和制造业的生态系统。作为大学的主要研究重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技术是我们推动创新和创造可持续未来的前沿焦点。因此,新联合实验室将融合科大在该领域的研究专业与科劲国际在产业市场的智慧相融合,推动一系列创新可持续产品的发展,以创造更绿色的未来。」
新闻
飞机及航空工程
「香港科大 ─ 雄彬一号」卫星顺利升空
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科大与长光卫星的合作正式展开。
新闻
科大工学院两项研究获研资局2023/24年度策略专题研究资助金批出合共5,800万港元资助
研究资助局(研资局)上月公布了首轮「策略专题研究资助金」的拨款结果,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孙庆平教授及陈敬教授的两个研究项目脱颖而出,获得合共5,800万港元*资助。
新闻
科大研究人员揭示干细胞微环境如何控制干细胞分化为特定组织细胞 为实现干细胞治疗迈进一大步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干细胞微环境如何控制干细胞分化为各种功能性细胞,这对于未来利用干细胞治疗各种人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干细胞拥有独特的能力,可以复制和分化为特定的组织细胞,从而支持人体正常发育和维持组织功能运作。基于这种特性,干细胞具有潜力将受损或患病的细胞替换为健康的细胞,用于治疗柏金逊症、阿尔兹海默症及1 型糖尿病等疾病。 虽然干细胞具有治疗人类疾病的潜力,但开发干细胞疗法并不简单。其中一个挑战在于如何有效地将干细胞分化为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以替换退化组织中的受损细胞。干细胞周围的组织(即干细胞微环境)对干细胞分化成功能性细胞起着控制作用,但科学家对其中的分子机制了解有限,这使得这一任务更加困难。 近日,科大生命科学部主任及讲座教授解亭所带领的团队首次发现,干细胞微环境利用一种称为「间隙连接」(Gap junction)的蛋白通道,将干细胞微环境内的第二信使(Secondary messenger )cAMP传送到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以控制其分化过程。作为细胞内最重要的第二信使,cAMP负责调节多个细胞功能,包括干细胞的分化。 本身亦为嘉里理学教授的解教授选择果蝇卵巢作为实验模型,研究了两种干细胞微环境如何分别控制干细胞自我复修和分化过程。 透过了解干细胞微环境的调节机制,有助我们引导干细胞分化为适当的细胞类型,以移植到已退化的人体组织。另外,退化性疾病一般会破坏干细胞微环境和干细胞,因此了解干细胞微环境的调节机制也有助于重建干细胞微环境,以移植并帮助干细胞分化为功能性细胞。
新闻
飞机及航空工程, 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 研究, 研究及科技
科大发射香港高教界首枚卫星
「香港科大-雄彬一号」的多光谱光学卫星将监测与全球环境、灾害及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遥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