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闻
大学盛事, 人工智能, 人文学科, 化学, 计算机科学
科大举行学位颁授典礼2024 颁授荣誉博士予四位杰出领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天举行学位颁授典礼2024,科大副监督陈祖泽博士于典礼上向四位杰出领袖颁授荣誉博士,表扬他们的重大成就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其他出席典礼的嘉宾包括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校长叶玉如教授及大学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获颁授荣誉博士学位的四位杰出人士分别为(按英文姓氏顺序排列): NVIDIA创办人暨执行长黄仁勋博士 — 工程学荣誉博士 终身成就金狮奖得主梁朝伟先生 — 人文学荣誉博士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教授 — 理学荣誉博士 菲尔兹奖得主大卫.曼福德教授 — 理学荣誉博士 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赞扬四位荣誉博士的杰出成就,对社会有重大贡献。他表示:「今年四位荣誉博士堪称全球公民的典范,勉励我们要怀抱远大目光,砥砺前行。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成就非凡,对社会作出无私奉献,充分展现对人类福祉的深远关怀。四位荣誉博士乃科大楷模,启发我们要在瞬息万变的人工智能新世代,勇于开拓智慧和知识的疆界。」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亦赞扬四位荣誉博士的奉献精神、毅力和非凡成就,并于典礼上祝贺毕业生迈向人生重要的里程碑:「你们(毕业生)在科大日子的收获远胜于一纸学历。一路走来,你们已获得坚实的学术知识基础、多元技能、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以及珍贵的人脉和友谊等。以上种种将助你们开辟坦途,我祝愿同学们能秉持信念、乘风破浪,以自信迎接未来。」叶教授亦向毕业生分享科大立志筹建医学院的愿景,并已蓄势待发,致力培育符合未来需求的新一代医疗专才,加强本港医疗服务及推动生物医学创新,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致辞全文及片段)
香港科大故事
分子生物学, 论坛及会议, 环球社区参与, 研究及科技
寻幽入微︰探索分子奥秘的智慧盛会
你有否想过微小的分子蕴藏着什么奥秘?对人类有多重要?当你思考这些问题时,大脑中数以亿计的分子正在交织互动,微妙地塑造出每一个思维、每一分情感,这些微小而神奇的生命基石,正是解开人类各种未解难题的金钥匙。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最近举办的「分子前沿研讨会」,正是一场激发对分子科学好奇心的盛会。会议在2024年11月15至17日首次在大中华区举行,以「科学新知的前沿」为题,云集约40位讲者,当中更包括四位诺贝尔奖得主——斯特凡.赫尔(Stefan HELL)教授、蒂姆.亨特(Tim HUNT)爵士、卡尔.巴里.夏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教授及格雷戈里.温特(Gregory WINTER)爵士,星光熠熠。 连日举行的精彩演讲和小组会议,涵盖不同的前沿议题,从抗体和荧光显微镜的强大力量,到基因编辑的潜力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等,深入浅出地探讨分子研究的复杂性及各项技术的最新发展。科大校长、知名脑神经科学家叶玉如教授亦主讲了一场让人翘首以盼的专题演讲,深入剖析先天免疫系统与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的关联,并提出以免疫调节作为新治疗法的潜力,为这个棘手的医学难题开辟新路向。   叶玉如教授分享她的科学探索之旅和阿尔兹海默症的开创性研究。  
新闻
科大首迎「治疗猫」 疗愈同学心灵
动物一向具愈疗心灵的奇妙能量,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年与非牟利兽医服务协会(NPV)合作,首度邀得两只「治疗猫」到访校园与同学见面互动。它们是已通过考试及评估的合资格「动物老师」,性格温驯可爱,具有丰富的「行医」经验,为一众学生带来欢乐及慰藉,于考试季节前夕稍作放松,释放压力。 自2019年起,科大推出「毛牵无挂」动物辅助计划, 该计划于2022年获得施熙嘉医生家庭基金慷慨赞助,持续为科大学生服务。 目前校园有三只的驻校治疗犬, 定期与学生见面,让学生借着与治疗犬及朋辈互动,缓解压力,减轻焦虑,每学年惠及逾700名同学,涵盖各个年级及学科。科大指,未来会继续开拓各式各样别具特色的活动,例如邀请不同动物医生来访,并举办教育讲座、义工服务等,务求关心学生的同时,亦提升同学对动物权益的关注。
新闻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欢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校长叶玉如欢迎香港政府今天公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纲要)。她认为纲要为河套香港园区的发展制定了高屋建瓴且具前瞻性的指导规划,对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带来重大的推动力。 叶教授认为,纲要提出通过打造世界级产学研平台、建设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等措施构建蓬勃的创科生态圈,同时利用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吸引和汇聚国际化资源,这些举措均与政府此前推出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一脉相承。此外,纲要还充分发挥河套合作区的战略地位,针对性地推动制度和政策创新,相信将最大程度发挥香港和内地合作的优势,展示两地合作的新模式和新机遇。 叶校长强调,科大将全力支持河套香港园区的发展,期望能成为首批入驻的机构之一,积极参与并作出贡献。她表示,河套香港园区的重点战略方向,包括生命健康、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以及先进制造等,正是科大的学术和科研优势所在,也是我们正在重点推进的战略领域。而纲要所提出的一系列举措,包括成立生命健康研发院和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致力吸引更多本地及海内外生命健康科研企业、药厂与人才来港进行研究和临床试验、进一步提升内地生物样本和医疗数据安全有序的跨境流动,以及协调两地临床试验工作以加速新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开发等,将有效推动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 科大高度重视河套合作区的战略意义和发展潜力,是首批入驻河套深圳园区的香港高校,并于2020年成立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目前正积极拓展在河套深圳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展望未来,科大对于参与河套香港园区的发展建设抱持着极大的期待,并期盼透过科大在河套香港和深圳园区的发展建设形成合力,发挥协同发展效应,为两地合作新模式、新制度、新政策的探索做出贡献,助力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推动国家科技强国的建设。    
新闻
科大工学院以人工智能诊断膝关节病患 准确度媲美资深医生
多序列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式的先进诊断技术,可准确评估膝关节病理。然而,解读MRI影像的过程非常复杂,须依靠放射科医生的高度专业知识,而且十分耗时。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研发了一款新型深度学习模型,以协助医生辨别12种常见的膝关节异常状况,同时提升诊断的准确度和效率。 本研究由香港科大的智慧医疗实验室(Smart Lab)与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作开展,其成果最近发表于《自然通讯》期刊,论文标题为「Learning Co-Plane Attention Across MRI Sequences for Diagnosing Twelve Types of Knee Abnormalities」。 膝关节是一个复杂的铰链型关节,也是人体主要的承重关节之一,支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老化或受伤均可引致各种异常状况,造成痛楚及损害膝关节功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素。要为每位病人制订适切的治疗方案,就必须先有精准的诊断。 由于膝关节的解剖结构相当复杂,因此采用不同的成像扫描方法,往往会得出不同的参数。此外,若医生经验不足,亦未必能够辨识出一些细微病变,可能会影响对病理的判断。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团队与五家医院合作,收集到1,748名患者的资料,以此建立了一套数据集,当中包括T1加权(T1W)丶T2加权(T2W)和质子密度加权(PDW)MRI序列的矢状面丶冠状面和轴面成像。 在膝关节病理的诊断中,医学界普遍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黄金标准。因此,研究人员将上述数据集与关节镜检查所得的资料结合,再进行全面分析,以确定这些病人所患的12类常见膝关节异常状况。 另一方面,团队开发了一款深度学习模型,利用人工智能对这些病例进行自动分类。该模型结合了跨MRI序列的共平面注意力机制(CoPAS),并将空间特徵与MRI序列进行解耦,有效捕捉了不同扫描参数下的体素值强度变化,并成功识别出平面与该12类型异常状况之间的复杂相关性,从而提高分类工作的准确度。
新闻
论坛及会议, 生命科学, 化学, 神经科学,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STEM教育
科大举办「分子前沿研讨会」 汇聚四名诺贝尔奖得主 激发年轻一代科创热情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天起一连三日于大学的逸夫演艺中心举办「分子前沿研讨会」(Molecular Frontiers Symposium),邀得多位国际知名科学家,包括四名诺贝尔奖得主出席演讲,为一众顶尖学者及年轻新一代,提供多元化思想领袖平台,促进交流与联系。 来自世界各地近40名国际顶尖分子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斯特凡‧赫尔(Stefan HELL) 教授、蒂姆‧亨特(Tim HUNT) 爵士、卡尔‧巴里‧夏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 教授和格雷戈里‧温特(Gregory WINTER) 爵士,将于大中华区首届题为「科学新知的前沿」的研讨会上,就基因编辑、萤光显微镜及蛋白质工程等议题,分享真知灼见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 研讨会录得逾1,500名报名参与嘉宾,当中包括数百名来自香港和其他大湾区城市的学生,以及生物科技与生物医学范畴的专家和业界代表等。在研讨会的答问环节上,与会同学向现场的顶尖讲者踊跃提问,了解他们于研究路上所面对的得与失。各讲者分享他们的独到见解和心得,为有志投身科研创新的学生带来启发。 活动主办方分子前沿基金会(Molecular Frontiers Foundation)创会主席Bengt NORDEN 教授表示:「分子前沿研讨会旨在激发下一代对科学的热情,推动分子科学的创新研究,并促进顶尖科学家与大众之间具意义的互动。我们很高兴是次盛会首次在香港举行。香港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教育枢纽,拥有五所位列全球百强的大学,而科大是当中一所致力于创新与研究的大学。透过于科大汇聚这批卓越的学者,我期望能激发富有成果的讨论并促进跨地域合作,从而帮助塑造分子科学的未来。」
新闻
研究, 绿色金融
港科大与港科大(广州)跨校园大型研究协作 列举倡议策略促进香港绿色转型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港科大(广州))发布研究系列报告,深入剖析香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进程,并就强化绿色金融领导地位提出建议。该系列报告是横跨科大清水湾及广州校园的大型研究协作,跨校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指出,香港必须优化其策略,以增强其在国际绿色金融领域的竞争力,发展定位为绿色及可持续债券中心。 该系列报告「香港绿色金融政策研究」由三部分组成,研究团队对本港情况作纵向研究,并实地调查多个环球金融中心。研究团队指出,尽管香港已推出包括「绿色及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及「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在内的重要举措,若缺乏有系统的规划及连贯一致的策略叙述,香港在迈向成为全球绿色金融中心的进程将面临挑战。 研究团队在伦敦、新加坡及纽约等全球金融中心进行实地研究,加上为期三年的深入分析,建议香港可通过进一步阐明其作为内地、西方及新兴经济体间的桥梁作用,顺应国际大趋势,借鉴各个领先绿色金融枢纽的做法,从而提升本港的绿色金融地位。团队透过分析上述枢纽的成功经验,总结以下有助香港转型为绿色金融中心的四大关键要素: 1.    制订政策:制订明确的政策,阐释香港绿色金融的发展目标,订立确切可行的计划并按步落实。参考其他环球金融中心的经验,政府应在绿色金融改革担当领导角色,就其决定发出清晰的的政策讯息 2.    协作机制:建立各级协调机制,促进持份者之间的合作与协同效应,相关机制需要平衡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当中可包括定期召开会议,邀请公私营部门持份者出席;同时在不同层面建立具不同目标的工作小组,为可持续金融推展过程中有机会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金融多元化:量身打造切合香港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绿色标准,使金融体系更多元化,并促进与其他市场的互通性 4.    人才培育:透过加强参与国际倡议及提供诱因鼓励更多人士接受绿色金融教育,培养人才。政府应制定政策提高接受绿色金融相关培训的需求,包括专业培训及学位课程,同时与香港及境外不同机构合作,以提供包括学位课程的相关培训机会,缩窄技能差距及强化能力建设
新闻
成就, 职员发展
科大全球招揽近百名学术人才加盟 推动大学策略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自2022年10月积极开展全球招聘以来,已成功招揽近百名来自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顶尖学者,助力大学推动创新并巩固各重点领域的教研实力。 2022年,行政长官李家超于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出「抢人才」策略。同年出任科大校长的叶玉如教授亦随即推出多项招聘人才的举措,当中包括「30周年策略招聘计划」,于各个重点前沿科学领域,延揽全球知名学者。 这批新加入的学者涵盖研究团队领导、独角兽企业和公司创始人,以及来自世界顶尖大学或公营机构的学者等。他们聚焦多元化的研究领域,包括生物与转化医学、人工智能、微电子、商业创新管理、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科技、艺术科技及人文社科等。 而为配合国家于十四五规划中所提出要重点发展的前沿领域,科大亦将进一步开拓更多重点研究范畴,包括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神经科学、医学科学、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航天科技、深地深海、与极地领域。 叶校长表示:「人才是创新的关键。我衷心欢迎这批才华洋溢的学者加入科大的大家庭,凭借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经验,我深信他们将会肩负重任,协助大学推进各个策略方针,包括实践我们建设香港第三间医学院的愿景。为配合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人才枢纽的目标,科大将继续积极延揽及留住优秀人才,为香港及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指:「科大的创新氛围、紧密的国际联系以及众多值得期待的项目,皆为我们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发展机会。随着人工智能运算中心和『科大上海产教融合中心』等设施的落成和启用,将拓阔科大于大湾区及长三角地区稳固的研究和创业基础,构建更强大的网络,促进人才招聘和伙伴合作,在目前招聘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将再增聘100位教职员加入,进一步推动科大发展。」 科大亦致力培育年轻学者,透过推出师友计划及各类资源,支援年轻学者开展研究事业。大学亦会举办不同活动以加强校内社群的联系,借此促进教员间的互动及合作,不断提升研究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