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Filters

2019

新闻
神经科学, 研究, 健康, 生命科学
科大共同研发推迟受损神经退化新机制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及暨南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最近发现一个可推迟受损神经退化的新机制,为治疗神经损伤及神经退行性病变如柏金森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症)等带来新希望。 轴突是神经元/神经细胞延伸出的细长突起,负责传导讯息予肌肉及其他神经细胞。一直以来,神经元之间长度达数米的神经可如何维持其完整性,是神经科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旦轴突不能维持完整,将导致轴突死亡与神经退化,这种情况非常类似如本次研究所针对的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瓦勒氏变性。多年来,NMNAT相关通路是已知唯一能抑制瓦勒氏变性导致的受损神经退化的机制。 然而,是次由科大生命科学部郑氏理学副教授刘凯教授、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方燕姗教授,以及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李昂教授合作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可推迟受损神经退化的蛋白Vps4。该研究成果已于科学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 团队通过对果蝇的基因筛查及其后在老鼠上的验证,发现上调Vps4的表达量,于离体细胞实验或老鼠在体实验都能有效推迟受损神经退化,在体实验可达3天。这一发现对理解轴突完整性的调节及神经退化分子机制方面是一个重大突破。 此外,与NMNAT机制不同的是,Vps4还具有调节自噬功能— 即一个清除受损蛋白质和细胞器以对抗损伤及衰老对神经退化所构成的负面影响的机制。因此缺失Vps4将引发自噬功能障碍,并导致日后的轴突退化。 刘教授表示:「抑制损伤后轴突内Vps4快速降解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期望能探索到更强的神经保护效能。此外,我们认为,将Vps4和NMNAT两个独立机制联合起来使用,或能为治疗神经退化提供一个新策略。」 刘教授是神经轴突再生方面的专家。受惠于中央去年允许国家科研资金「过河」的新政,刘教授得以拓展研究领域到抑制神经退化方面,至取得是次跨院校科研合作的成果。
新闻
创新, 研究, 健康
科大联合香港盘古生物制药公司研发肺病新药物
归功于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研究人员重要的转化科学工作和早期发现 将此成功合作模式继续用于研发细胞外tRNA合成酶创新药物的重大机遇 美国圣地亚哥和香港 – 2019年1月17日 – aTyr Pharma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LIFE)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新型免疫途径基础上发现和开发创新药物。今天发布其香港子公司 – 盘古生物制药(盘古)和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合作研发了aTyr Pharma的主要临床候选药物ATYR1923,目前正在开展肺结节病患者的1b / 2a期临床试验。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aTyr Pharma公司管理层与科大发布双方研究人员开创性基础和转化研究结果,即发现tRNA合成酶的细胞外讯号功能。 科大研究人员在盘古支持下,发现了组氨酰tRNA合成酶(HARS)的剪接变体。这变体从全长tRNA合成酶中释放出较小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免疫调节(iMod)结构域,并已被证明能调节免疫系统功能。ATYR1923是融合蛋白,由iMod结构域与人抗体的恒定区融合而成。到目前为止,科大研究团队已发现200多种已具专利的新型tRNA合成酶蛋白,并发表了六篇科研论文,在国际知名的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上详细表述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aTyr Pharma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兼董事Sanjay Shukla博士说:「我们正致力推动我们的主要候选药物ATYR1923通过临床开发,以用于治疗肺结节病的患者。肺结节病是一种纤维化肺病,没有已知的治愈方法。而全球患者人数日增,令治疗益发迫切。我们非常感谢科大科研人员所作出的努力,使这个重大的里程碑成为可能。」 科大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嘉里理学教授兼盘古合作项目统筹张明杰教授说:「盘古与科大的合作持续产出重大研发成果,证明香港的科学转化和早期药物研发的卓越能力,能在开发改变生命的新疗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新闻
合伙, 神经科学, 创新, 健康, 研究, 阿尔兹海默症
新研究中心成立助脑退化患者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哈佛)、史丹福大学医学院的保罗·F·格伦衰老生物学中心(史丹福)及伦敦大学学院(UCL)今日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备忘录,就前沿转化神经科学研究展开合作。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科大校董会主席廖长城先生、科大校长史维教授、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先生,以及外交代表包括英国驻港总领事贺恩德先生等亲临见证签署仪式。 这份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四大知名院校迈向重要战略性合作的第一步,共同展开前沿创新的转化神经科学研究。四所院校决定成立「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中心),并联合申请Health@InnoHK创新平台项目。中心将为科大、哈佛、史丹福和UCL的科学家构建一个协同创新平台,整合各方优势,开展跨学科的、具重大社会影响的研究。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表示﹕「是次合作汇聚四所全球三大洲最顶尖的大学,在共同促进香港医学研究上立下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希望四所院校能结合其科学家及研究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热诚,为神经退化性疾病的诊治带来重大进展。」 科大校董会主席廖长城先生对特区政府大力推动科研的决心表示感谢,他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为香港的创科发展营造有利环境。作为一所世界级的研究型大学,科大很荣幸、亦有责任为顶尖的科研人员搭建平台,为本港健康卫生领域作出贡献。我期待中心在不久的将来能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 科大校长史维教授表示:「是次合作无疑将推动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及其诊疗方法的研究,这对于我们应对全球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至关重要。」 中心将主要集中研究阿尔兹海默症﹕一种最常见的神经退化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这种不治之症正影响全球近4700万人口。现时全球面临人口老化危机,预期患者数量未来将急速增加,至2050年将达1.3亿。阿尔兹海默症不但对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而且对医护成本及生产力亦构成重大压力,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损失。香港作为全球最长寿的地区之一,预计至2050年有39%的人口将达65岁或以上,也必将面临阿尔兹海默症带来的冲击。
新闻
合伙, 研究, 资讯科技, 无线通讯
香港科技大学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 推动研究及培育人材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华为技术(华为)达成战略合作,促进高影响力研究,及进一步提升大学的学术水平。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讯息与通讯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供货商,华为在行内具领导地位,亦与环球多所院校达成合作,而今次则是首个聚焦在研究及人才培育范畴上的合作。透过是次协作,华为将于三年内合共资助九百万美元予科大,以协助科大聘任来自不同学科的顶尖学者,及为高影响力研究成立种子基金。 通过全球招聘的访问学者,除了会与科大教员在学术及研究上合作,巩固科大的研究优势,亦会协助培育大学的研究生。在小区方面,他们也会参与大学所举办的会议及活动,以提高社会对最新科研发现的关注,并通过其发明或研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部分由华为提供的资助金额亦将为对社会具重大影响、并以开创新知识为目标的研究项目,例如讯息与通讯科技等范畴提供种子基金。 华为董事兼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先生表示﹕「科大是一所专注基础研究的知名院校,而透过培育及吸引优秀的人才推展创新是我们的共同目标。科大是华为的长期合作伙伴,我相信是次合作将会为我们、社会,以至整个地区带来丰硕的成果。」 科大校长史维教授对华为长久的支持表示感谢,说﹕「我们与华为的合作可以追溯至2004年。在这段时间,我们的合作不但促成了不少无线系统的新专利及规格,也栽培了不少人才,当中很多今日已是行内的领袖。华为的资助将有助科大继续履行其使命。」 华为—香港科大联合实验室于2009年成立,研究领域包括先进无线通信系统、4G、5G+无线系统核心科技及机器学习算法。双方的专业人员定期于不同合作项目、座谈会以及会议上交流意见,其中一场于去年十一月举办的工作坊,更成功吸引逾150人参加。
新闻
工程学
香港科技大学委任倪明选教授为首席副校长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宣布委任倪明选教授为首席副校长。倪教授预计于今年第二季履新。 倪明选教授是一位享负盛名的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者,拥有丰富的学术行政及管理经验。他现为澳门大学(澳大)学术副校长和该校的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系讲座教授。 倪教授于2015年加入澳大前,已在科大担任要职逾十载。他早于2002年至2008年间担任计算器科学及工程系系主任,并于2010至2014年担任霍英东研究院院长和校长特别助理。在2006至2014年间,倪教授亦曾兼任科大多间研究所的所长。 倪教授是备受推崇的计算器科学家,荣获多个国际性奖项和荣誉,包括中国计算器学会颁发2009年海外杰出贡献奖和在2011年获国家颁发自然科学二等奖。他是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终身院士,以及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和香港工程科学院(HKAES)院士。在2006年2011年间,倪教授亦曾任国家科技部973项目无线传感网络的首席科学家。 倪教授的聘任是经由首席副校长遴选委员会领导的严谨全球招聘程序,并于独立顾问公司的协助下,以及考虑科大各持份者的意见后所得出的成果。 科大校董会主席廖长城先生对倪教授重返科大并担当领导角色表示欣喜:「倪教授的学术成就和行政经验备受认同、对推动教与学和推广跨学科学习课程充满热诚、具领导变革的意志和能力,以及充分了解本港及区内的高等教育、科研及创科的发展面貌。无可置疑,他绝对是合适的人选,并定能把握良机,带领科大续创高峰。」 科大校长史维教授亦衷心祝贺倪教授,他表示:「我谨代表所有同事,欢迎明选回归科大。我深信凭借他的策略远见和领导才能,定能为科大制订全面的学术策略和优次,并监督大学不断提升教与学的质素。我深信整个科大社群将鼎力支持明选领导大学的学术发展。」 倪教授于台湾大学取得电机工程学理学士学位,其后前往美国深造,分别于韦恩州立大学和普渡大学取得电机及计算器工程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2018

新闻
粤港澳大湾区, 创新, 研究生, 研究
科大与广州市政府及广州大学共同筹建港科大(广州)
香港科技大学今天正式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州大学签署协议,合作筹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港科大(广州))。是次合作标志着科大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港科大(广州)将有助推动科大于教育、科研、商业管理和知识转移方面的前沿发展,并为香港以至整个大湾区的创新科技增添动力。 港科大(广州)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庆盛现代高端服务区,邻近高铁站,占地1.13平方公里。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先生、科大校长史维教授及广州大学校长魏明海教授于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先生、科大校董会主席廖长城先生、广东省副省长黄宁生先生、香港中联办教育科技部部长李鲁教授、国务院港澳办交流司巡视员黄光先生、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李海先生、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博士,以及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等见证下签订协议。广州市政府同意提供新校所有建设费用,并将参照香港教育资助委员会对本地院校的资助模式,承担新校未来基本营运经费;科大则负责新校的教学质量与相关政策,并将引入科大的管理模式与教研文化,确保新校与科大具同等质量和水平,以及其基础设施规划和设计均能符合国际标准。 科大校董会主席廖长城先生感谢广州市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对今次计划的鼎力支持。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人才是关键。作为一所国际研究型大学,科大期望能将多年来累积的办学经验和理念,带到广州,与科大位于南沙的霍英东研究院及深圳研究院,共同为大湾区培育具创新能力的国际化高端人才。我们亦期望今次合作能有助加强本地知识转移,弥补本港高科技制造产业的不足,促进科技与商业协作,为香港开展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科大校长史维教授称: 「港科大、广州市政府和广州大学有着共同办学热忱,希望将港科大(广州)打造成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以国际先进大学的模式办学,依法享有高度学术自由。新校定位为与科大具同等质量和水平的高等教育机构。学术院系架构不与科大重迭,而是互补优势。新校位处广州市最新规划的高端科技园,科大生的科研成果及创新意念不但可透过当地完善的高科技产业链进行转移,两校学生更可共享实验室及科研设施,彼此交流,这对促进大湾区和香港科研的发展将带来莫大的裨益。」
新闻
奖项, 创新, 裘槎, 成就, 奖项及排名
科大三杰出学者获颁2018年度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者奖」及「前瞻科研大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 科研人员今年于裘槎基金会颁发的七个大奖中勇夺其中三个﹕包括生命科学部温子龙教授的「优秀科研者奖」;以及生命科学部助理教授阮俊英与物理系及化学系助理教授潘鼎的「前瞻科研大奖」。颁奖礼主礼嘉宾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先生。 温教授是著名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家,于造血发育领域方面有杰出的贡献,曾揭示包括造血干细胞等多种血液细胞的发育与调控机制。他的研究团队率先利用斑马鱼这一简单的生物学模型,过去二十年来于造血发育领域解开了不少疑团,包括研究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及小胶质细胞(一种驻留在大脑内的巨噬细胞)的来源、发育调控以及在机体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他的研究成果对了解与血液细胞相关疾病背后的细胞与分子运作具有重大启示,并为治疗白血病及神经退化症等疾病提供了新的线索。下一步,温教授将利用裘槎基金会的资助,进一步研究调控造血干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以及探索非造血干细胞如何于内皮造血与前期T淋巴细胞的功能。
新闻
奖项, 创新, 裘槎, 成就, 奖项及排名
裘槎基金会颁授科研奖给七位杰出学者 (代裘槎基金会发稿)
裘槎基金会今日(2018年12月7日)举行颁奖典礼,颁授「裘槎前瞻科研大奖」及「裘槎优秀科研者奖」/「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给来自香港四所大学的七位优秀学者,以表扬他们卓越的科研成就。四所大学包括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香港大学(港大)及香港城市大学(城大)。颁奖典礼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先生主礼。 得奖学者其中三位获颁「裘槎前瞻科研大奖」,三位获得「裘槎优秀科研者奖」及一位获「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七位获奖学者名单如下: 「裘槎前瞻科研大奖2018」 黎冠峰博士(中大) 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助理教授 阮俊英博士(科大) 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助理教授 潘鼎博士(科大) 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及化学系助理教授 「裘槎优秀科研者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