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闻
科大欢迎教资会代表团到访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欢迎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代表团到访科大。是次访问于1月9日进行,教资会代表团与科大管理层、教研人员及学生深入交流,并参观多项校园内的创新教学设施,了解科大在推动学术创新,以及培训未来优秀人才等范畴的成果及愿景。
教资会主席雷添良先生、教资会秘书长邓特抗教授等二十多名教资会委员及秘书处职员,由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科大管理层、教职员及学生代表接待。在引人入胜的校园导览中,叶教授带领代表团参观科大的先进教育设施及前沿项目,展示大学的科研领导地位。
空气动力学和声学实验中心主任张欣教授率先向代表团介绍顶尖设施,包括低噪音风洞实验室和世界一流的大型声学测试实验室。他指出团队充分运用科研成果协助顶尖运动员提升表现,又透过创新的噪音及飞行安全评估,为研究发展低空经济作出重要贡献。他们随后到访ISDworks! 创客空间 ,由科大跨学科学院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署理主任张黔教授讲解中心的设备,再交由学生展示与业界携手打造的创新设计作品,讲解如何以创新思维缓解社会问题。
代表团之后抵达高效能计算基础设施中心,参观获教资会资助筹建的全港最大浸没式液冷却系统。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及资讯科技服务处处长关树建博士强调,此系统能够将冷却能源消耗减少超过八成,同时提升电脑计算能力。科大感谢教资会持续支持其增强科研实力并成为可持续校园。科大在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方面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在《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2024》荣获全港第一、并列全球前十强,足证大学在这些领域的卓越表现。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联同科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陈浩教授,及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和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助理教授李小萌教授,亦藉此机会讲解大学在此方面的突破性研究,展示一系列人工智能医学系统模型的科研项目,强调科大在推动创新医学发展的愿景和承诺。

新闻
科大领导团队通过使用超冷费米子 实现二维非厄米趋肤效应的突破性量子模拟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领导的科研团队,近日通过使用超冷费米子在二维空间中进行了有关非厄米趋肤效应的量子模拟,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标志着量子物理研究的重要进步。
量子力学通常考虑一个与其环境良好隔离的系统,可以描述从固体中的电子行为到量子设备中的信息处理等普遍现象。这种描述通常需要一个实值可观察量,具体来说,就是一个厄米模型(哈密顿量)。然而,当量子系统与其环境交换粒子和能量时,可以保证具有实特征值和能量守恒的模型的厄米性质就会被破坏。这样的开放量子系统可以通过非厄米哈密顿量有效描述,并提供了对量子信息处理、曲面空间、非平凡拓扑相位甚至黑洞等领域的关键见解。然而,关于非厄米量子动力学,尤其是在高维度情况下,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答。
与北京大学(北大)合作,来自两所大學的物理学家们模拟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现象——非厄米趋肤效应(NHSE),该效应涉及将特征态积聚在开放系统的边界。这一成功的演示标志着关键的进展,因为先前对非厄米趋肤效应的实验实现仅限于较低维度或经典系统,而不是量子系统。
这一发现于2025年1月8日发表在《自然》期刊上。该研究由科大物理学系曹圭鹏教授领导,在自旋轨道耦合的光晶格中为超冷费米子创建了一个具有可调耗散的二维非厄米拓扑带,揭示了非厄米趋肤效应。
曹教授表示:「我们的工作揭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系统,使我们可以探索非厄米性如何与对称性和拓扑相互作用。」曹教授说:「我们的实验自然地成为了一个量子多体系统而非经典系统,从而开辟了使用带有耗散的超冷费米子进行非厄米量子动力学研究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