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闻
国际, 国际化及环球伙伴, 环球社区参与
知识无边界:大学领袖缔造全球互联新世代
全球正面临气候变化、疫情危机、地缘政治紧张,以及人工智能革命衍生的各种挑战,大学作为知识与创新的殿堂,肩负起前所未有的重任。大学领袖明白没有单一机构或学科能独力解决这些难题,因此必须汇聚全球专业知识及资源,合力为人类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平等和璀璨的未来。 2024年12月2及3日,由香港对外交流友好协会主办、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及九间本地大学支持的「大学校长高峰论坛2024」在香港举行,体现大学之间的合作精神。今次论坛邀来全球逾50所知名大学的校长和领袖,提供对话交流平台,互相分享睿见,缔结合作伙伴,共同为解决全球挑战出谋献策。
新闻稿
科大率先推出公营大学首个官方弹性工作地点政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致力推行灵活及家庭友好政策,以建立包容及关爱雇员的工作环境。科大最近推出每周弹性遥距工作日和特别假期,旨在增强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并促进以雇员为本文化。 自2019冠状病毒大流行以来,遥距工作逐渐普及化。科大认识到日新月异的科技对现代工作环境的影响,遂率先就弹性工作地点正式制定政策,并成为第一所建立弹性工作政策的政府资助大学,作为吸引和挽留杰出人才策略中的一环。自今年十月起,科大员工可依据其工作性质,选择每周一天遥距工作。
新闻
研究, 可持续性, 材料科学, 研究及科技, 教与学
新材料「设计师」:打造更先进的太阳能电池
不少人常会选择逗留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内发展,即使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也未必敢于冲出舒适圈。然而,周圆圆教授拒绝固步自封,为拓展他的研究领域永不停息,更不畏困难,积极推动新型太阳能技术走向商业化。 周教授通过「30周年策略招聘计划」加入科大,现为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副教授。他在亲自设计的新实验室中,带领研究团队研发崭新材料,期望可逐步将可持续能源融入日常生活。
新闻
研究
科大举办 "改变自然:在计算艺术中探索生命" 展览 开幕仪式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held the opening of the exhibition “Altering Nature: Exploring Life in Computational Art” on 30 Oct 2024, which is the first art-tech exhibition in collaboration with Academy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AIS) of HKUST and HKUST (GZ).
新闻稿
奖项及排名, 化学, 化学生物工程, 裘槎
裘槎基金会颁发「裘槎优秀科研者奖」予三位杰出科研学者
裘槎基金会于12月6日举行裘槎基金会成立纪念日晚宴暨颁奖典礼,向来自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大学的三位优秀学者颁发2025年「裘槎优秀科研者奖」,以表扬他们的卓越科研成就。颁奖典礼由杨紫芝教授主礼。  获奖名单如下﹕ 孙建伟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 袁晓明教授 香港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教授 张华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化学系胡晓明讲座教授(纳米材料)  
新闻
科技领导, 计算机科学, 人工智能, 创业
妙语谈芯片:黄仁勋博士揭秘人工智能世界
人工智能(AI)等新科技席卷全球,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蜕变,面对这场风起云涌的科技革命,我们借鉴杰出领袖的卓识远见,当可指引迈向前路的方向。 最近在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校园上演一场充满智慧的对话。科大于11月23日向NVIDIA 创办人暨执行长黄仁勋博士颁授工程学荣誉博士学位,黄博士甫成为科大一分子,即与校董会主席兼知名计算器科学家沈向洋教授展开了一场「炉边谈话」,共同探讨科技、领导力与创业精神等议题。
新闻
研究, 教与学, 跨学科, 人文社科
无言之音:从认知科学「聆听」思维深处
大家日常与同事、朋友、家人甚或陌生人对话时,是否觉得难以看透对方心思?对认知科学家而言,即使对方自身也不为意的举动,也可以提供蛛丝马迹,用以解读其思想和行为——萧惠文教授正是研究这种「读心术」的科学家。她最近通过香港科技大学(科大)「30周年策略招聘计划」,加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萧教授对解读心理充满热诚,她解释道:「认知科学是跨领域的学科,融合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心理学及语言学等专业范畴,让我们可从多角度去深入解读人们的思维。」  
新闻稿
环境, 环境保护, 气候变化, 国际化及环球伙伴
科大与中国气象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推动气象研究与全球气候韧性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中国气象局签署了一项合作框架协议,以促进气象科学创新及推动相关领域的教育。是次合作将会结合双方所长,以增强早期预警系统、加强灾害防范能力建设,并构建气候韧性社区等,体现了双方在应对全球气候挑战议题及与世界气象组织(WMO)倡议的一致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