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闻
科大研究团队研製全球最快新型冠状肺炎检测仪 40分钟内确诊病毒
内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肆虐,如何及早发现受感染者是各地当前面临的迫切难题。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一支研究团队,最新研製出全球最快速检测新冠肺炎(COVID-2019)的便携式检测仪,利用微流生物芯片技术,从取样到检测结果只需约40分钟,较目前通用的检测方法聚合酶连锁反应(PCR)技术所需的1.5至3个小时,效率大大提升。
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透过扩增特定的脱氧核醣核酸(DNA)片段而侦测病毒的核糖核酸(RNA)。温度变化是PCR控制DNA变化的关键,温度提升越快,检测所需的时间越短。有别于传统大型PCR仪普遍应用的半导体加热器,团队自行研发出一种具有更低热质量和更高导热性的硅基薄膜微加热器,令测试过程中温度提升的速率,由以往传统PCR仪平均每秒升4–5 ℃,提升至每秒升30 ℃,大大缩短检测时间。
由科大物理学系温维佳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透过他与其科大博士毕业生高一博在深圳共同创立的生物科技企业「深圳市尚维高科」(尚维高科)开发相关技术。团队自今年1月20日获取新冠病毒的序列后,立刻展开针对性研究,并于一周内成功研发出检测试剂。目前,相关检测仪及试剂盒已于深圳和广州的疾控中心应用,团队近日亦已向湖北和广州南沙的疾控中心捐赠相关仪器和试剂盒。该技术已获国际CE认证(欧洲合格认证),符合出口本港及其他欧盟城市的标准。
该设备操作十分简单,採用与流感快速筛查相同的方式,利用快筛试纸到鼻腔取样,再放入分析仪检测即可知结果。整套设备长33厘米、宽32厘米、高16厘米,轻巧便携,可用于户外,适合各级疾控中心、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及护老院等地方作即场检测。每台新型检测仪分别由一个微流生物芯片、便携式PCR仪、样本前处理系统、生物检测芯片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所组成,每次可同时检测8个样本。
尚维高科是一家专注开发实时核酸分子体外诊断技术的科技公司,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均来自科大。
微流生物芯片检测仪操作示范视频: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31D_1hMOLWraGeQCGMnNka9tSsEtz_rV

新闻
付出时间助人自助
梁嘉宝是科大 2010年工商管理学系校友,毕业后任职国际投资银行分析员时,已清楚自己无意长期在财经界发展。对她来说,促成更多人投身义务工作、培育儿童和青少年,当中的满足感尤胜为旁人眼中的理想事业拼搏。这念头很快驱使她另起炉灶,踏上创业之路,好让她能够推动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工作,并联同友人黄雪儿一起争取曝光机会及构思新主意。
两人自此联袂参与联谊活动,希望藉此拓展人脉、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两位年轻女士对于要主动接触素未谋面的业界领袖感到困难。她俩深明这种感觉非她们独有:像两人般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虽然渴望发展事业,但却缺少可以给予意见的人生导师。
在2014年的一次活动上碰钉后,两人一边工作,一边建立副业 Time Auction,希望撮合有心人与自己景仰的前辈见面,从中学习,并鼓励多些人参与义务工作。她们很快整理出一张杰出人士名单,并向对方发出邀请电邮,短短两周,当中便有六、七人答允担任演讲嘉宾。
要与城中备受尊重的成功专业人士见面,参加者无需捐款,但必须在自选的慈善机构参与最少10小时义务工作。
度过四年投行岁月后,嘉宝在一家初创传媒公司工作两年,从事产品推广。 每天,她总会抽出一点时间处理Time Auction的业务,以最少的预算举办活动,宣传工作由自己一手包办,绝对是「由零开始」。她说:「起初,你总会问自己,究竟是不是行对了路? 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很多人倾向追求稳定而非变量 — 说到底,最重要清楚自己的心意和期望,不同人对此会有不同答案。」
小妮子的坚持渐渐取得成果,愿意支持和拨出时间的人与日俱增。到了2017年初,她们正式将 Time Auction注册为慈善机构,并获得两位捐款人慷慨解囊。 嘉宝于是辞去正职,把全副心神放到Time Auction上。有了捐款,公司得以聘请两名全职职员,加上义工帮忙,现时每月举行的活动增至七至八个。有时候,参加者需要视乎活动类型支付费用,以弥补场地及食物成本。

新闻
应对全球危机的甜蜜方案
佘焯成是2011年的数学理学士毕业生,一路走着顺遂且丰富多彩的人生旅程。毕业短短数年,他用两年时间苦心经营的数学补习社,已让他尝得创业成功的滋味。
身为数学科补习名师,数学让畲焯成名利双收,但沉重的工作压力亦令其健康在2017年响起警号,意外地改写了他的人生。
他忆述:「我当时受肠胃问题困扰,朋友建议我服用天然原蜜调理身体,效果很好,立时引起我对蜜糖和蜜蜂的兴趣,自此不停研究,我的人生亦因此改变。」
焯成向元朗一位本地蜂农拜师,学习怎样在不用抗生素、不加糖、不热压的情况下生产蜂蜜,愈是钻研,兴趣愈浓,2017年更与两位科大校友合作创办自己的第二盘生意「香港原蜜」。自此,他不仅积极宣扬原蜜对健康的好处,更致力保育蜜蜂,以协助全球生态系统保持平衡。
近十年来的絶大部份时间,很多蜂农都表示每年失去三成或以上的蜂巢。全球蜜蜂数量锐减,严重威胁各式各样人类赖以生存的植物及谷物,情况令人忧虑。
他说:「这是我投身养蜂业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全球暖化和使用杀虫剂,导致蜜蜂数量急跌,但不少植物倚赖蜜蜂授粉,人类约有七成食粮是由蜜蜂支持生产。」
在人口稠密的城市,无休止的发展令野生蜜蜂及其食物供应饱受威胁,加上热带风暴的破坏力有增无减,即使业界努力补救,蜂蜜供应依然不甚稳定。
解决问题的其中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大量在城市养殖独居蜂。焯成说,独居蜂占了全球蜜蜂的九成,生性温驯,无需倚靠蜂巢存活,因此是家居养蜂的首选。用木头和其他物料搭建小小的蜂箱,已可为独居蜂提供基地。这些蜂箱可放置在家居或公园任何角落,在自然环境中增添蜜蜂授粉的机会。
在城市设置「蜜蜂酒店」的做法在全球越见普遍。他说:「这在台湾非常盛行,甚至深入学校,但香港仍需努力推广。」
科大对促成畲焯成的「甜蜜」人生居功不少。他攻读数学学位时,副修生态研究及中国研究,对全球暖化有一定认识,明白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地球。他亦热衷与别人分享其所学知识。
现时,焯成既要打理补习社,又忙于在大屿山和大帽山郊野公园附近建立生产基地、举办蜂场生态教育团向参观者讲解香港常见的花蜜植物、蜜蜂生活习性、采收蜜糖方法,以及设置蜜蜂酒店。

新闻
科大研发全球最坚固的聚合物纳米薄膜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极薄的聚合物纳米薄膜。这块薄膜不仅较同一质量(mass)的不锈钢坚固二十五倍 ,同时亦具备透明、透气及防水特质,更可调教当中的气孔大小,适用于制造可穿戴式装置、医疗防护产品、海水淡化滤膜、太阳能电池及应用于其他前沿科技上。自新型冠状病毒病疫情出现以来,由科大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教授及科大(广州)先进材料学域署理主任高平教授所带领的团队,便已积极研究如何利用他们的高性能新物料,制造一个既透明亦透气的口罩。经过数月的努力,研究团队终于制成一个原模,并透过进行与NIOSH NaCI (N95呼吸器测试标准) 同等水平的测试,证明口罩对病毒、细菌以及其他粒子的过滤效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高教授说﹕「这种纳米材料拥有庞大的潜力,但由于疫情肆虐,我们近月集中研究将纳米薄膜应用到制作一款不仅透气度高、且有高效隔菌功能的透明口罩。据我们了解,现时尚未有一款口罩能同时兼备三个条件。虽然市面流行的不透明口罩能保护配戴者减低感染机会,但对透过读唇或面部表情沟通的听障人士,以及依赖面部表情辅助教学的老师、照料小朋友的保育员或演艺人员等,却造成不便和影响。」除口罩以外,研究团队亦已就纳米薄膜在其他范畴的应用申请了六项专利,当中包括用于海水化淡的纳米滤膜。纳米薄膜可调教气孔大小的特性,令有关产品成为目前全球最强效的膜蒸馏法(membrane distillation)海水淡化聚合物滤膜,化淡效率不仅较市面现存产品高出十倍,亦是世界记录近三倍。纳米薄膜贴服、防菌、透明而坚韧的特质,令其成为不同生物医学应用的理想材料。例如用作制造无需每天替换、并可在伤口上直接涂药的新一代伤口敷料。高教授指﹕「这种敷料对于大范围烧伤的病人尤其有效,能暂时成为他(她)们皮肤的替代品,医生可于敷料上直接涂药,药物便会渗透至伤口底层。加上敷料具备良好防水性能,病人贴上敷料后即使洗澡亦无须担心伤口会碰到水。」纳米薄膜也可成为更佳的传感器(motion sensor),用作感测人体动作或设计机械人动作等。除了生物医学及环境范畴,纳米薄膜亦可用于电子仪器上,例如经纳米薄膜传声的高音质喇叭器材、超薄电池以及高能高储量的电容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