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6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曹圭鹏教授荣获「裘槎前瞻科研大奖2016」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物理学系助理教授曹圭鹏荣获裘槎基金会颁发2016年度「裘槎前瞻科研大奖」,以表扬他于科研领域的卓越成就。有关奖项的科研基金提供500万港元供五年研究之用。颁奖典礼于昨日举行,由大紫荆勋贤杨紫芝教授主持。
曹教授致力研究利用超冷原子气体,以创造新的合成量子系统。他的研究团队利用原子分子光学中的实验技术,将原子控制于比绝对零度高出一百纳开(Kelvin)的极冷温度,并于过去十年取得数个重大发现﹕包括如何利用超冷原子长时间维持非经典量子形态,以及在一个模拟日本传统竹织图案的复杂晶体结构中创造一组新物料。有关发现不但引发全球研究人员就相关量子形态作进一步研究,以便制造出更佳的惯性感测器、陀螺仪、磁力计和引力计,亦为发展新一代讯息储存及处理开创不同可能。
曹教授正计划以裘槎基金会的慷慨资助,构建一部可用于探测冷原子局域性质的高解像度光学显微镜。他表示﹕「我们希望利用可高度控制的合成物料作为模型系统,进一步了解凝聚态物理学中的多体量子面貌,以发现更多不存在于传统固体物料中的量子系统,这将有助开发更多可应用于未来材料科学以及量子讯息科学的崭新材料和系统。」
曹教授于2013 年于科大物理学系任职助理教授。他取得首尔大学物理及数学学士学位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继续其原子物理学的博士研究,并获三星基金会颁发2004年至2009年度研究生奖学金。他于2010年至2013年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出任博士后研究员,并于2013年及2014年分别夺得AKPA 杰出年青研究员奖及香港研究资助局杰出青年学者奖。
「裘槎前瞻科研大奖」于2012年成立,旨在物色一批极具才华,学术成就足以在国际学术界竞争的学者,并让这批「明日之星」在学术成就刚起步阶段获得支持,得以在科研、个人能力和专业上尽展所长,在专业领域内不断精进,勇敢创新尝试,推动香港的教育和科研发展、作出贡献。
传媒查询:

新闻
CRISPR-Cas9基因工程技术发明者埃曼纽尔‧卡彭蒂耶教授在「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探索生物医学基因治疗的新机遇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4月11日举办「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由发明CRISPR-Cas9基因工程技术的埃曼纽尔‧卡彭蒂耶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这项技术正为生命科学研究带来革命性影响。
卡彭蒂耶教授是马克斯普朗克传染病生物学研究所调控传染病生物学系系主任,她以「基因工程学中革命性的CRISPR-Cas9技术:从细菌中学到的知识」为题发表演说,讲解她最新的研究发现。她表示,能编辑核糖核酸的CRISPR-Cas9系统是生物学领域中新近出现的革命性技术,可用于快速而有效的标靶定位基因组编辑、染色体标记,以及基因调控。
卡彭蒂耶教授说:「能编辑核糖核酸的CRISPR-Cas9系统能成为一个实用的多功能系统,在全部三界生物的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生物医学以及基因治疗中。这项技术开创了生物医学基因治疗的全新机遇。」正如在过去两年发表的大量学术研究显示,以CRISPR-Cas9作去氧核糖核酸的标靶定位已经迅速且广泛地获科学家应用于编辑和沉默多种细胞和生物的基因组,包括人类细胞、植物和老鼠。」
卡彭蒂耶教授于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修读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遗传学,并于巴斯德研究院取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她曾于美国发展,之后返回欧洲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马克斯‧F‧佩鲁茨实验室担任助理及副教授,并成立其研究团队,其后于瑞典于默奥大学分子感染医学实验室出任副教授,至今仍是该实验室的客座教授。于2013年至2015年间,卡彭蒂耶教授是德国布伦瑞克的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调控传染病生物学系系主任和德国汉诺威医学院教授。在2015年,卡彭蒂耶教授获委任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科学会员及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传染病生物学研究所的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