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6

新闻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威廉·莫纳教授 于「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分享超高解像度显微技术的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昨天举办「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由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威廉·莫纳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科大师生踊跃参与讲座,反应热烈。
莫纳教授以「单分子的故事:低温中的精确超高解像度光谱如何令超高解像度显微技术诞生」为题,与听众分享自1980年代起首次利用光学和光谱技术观测处于凝聚态的单分子后,超高解像度显微技术的最新发展。
莫纳教授说:「超高解像度显微技术成功开拓崭新领域,我们可以于20至40纳米及以下的高解像度情况下,观测固定活细胞的生物结构。尽管当今的焦点都在超高解像度,但就算在『传统』的低浓度,单分子—生物分子的活动而不是其延伸结构的形状—都能被追踪及记录。我们在生物学领域中还有很多学习空间。」
莫纳教授是史丹福大学的Harry S. Mosher化学教授、应用物理学教授及化学系主任。他的研究范畴包括物理化学、单分子化学物理、单分子生物物理、细胞超高解像度成像及追踪,以及于溶液中收集单分子。莫纳教授的研究兴趣广泛,包括为单分子性质准确定量的方法、单分子三维成像及追踪的策略、应用单分子测量数据以了解细胞的生理过程,以及单光合蛋白质和酶的光动力学的观察。
莫纳教授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物理学会及美国光学学会院士。莫纳教授亦屡获殊荣,包括厄尔勒·K·普利勒奖、欧文·朗缪尔化学物理学奖、匹兹堡光谱学奖、彼得德拜物理化学奖、沃尔夫化学奖及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颁发卓越核心课程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致力发展全人教育,为本科生提供优质的核心课程,大学今日举行第四届卓越核心课程奖颁奖典礼,表扬优秀的核心课程。
今年夺得卓越核心课程奖的课程是「发掘内在领导潜能」,由管理学系李罗杰教授及刘丽丽博士任教。课程透过知识分享以及自我发现,启发本科新生发掘其内在潜能,推动他们发展成为未来领袖。课程内容包括由60多个来自各行各业的社会领袖主持讲座,配以实际案例,另有自我反思、小组计划以及互动教学等项目,让同学们学习如何发挥个人优点成为领导者。
另一个由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商启教授任教的「环境质量管制及改善」课程,获大学颁发荣誉奖。商教授去年将课程由传统演讲式讲课,转变为小班「反转教室」教学模式,鼓励同学以探究及解决问题的态度,了解可持续发展。课程亦包括前往广西的学习团。有学生表示,新课程有助推动他们追寻课本以外的知识。
校长陈繁昌教授主持颁奖典礼时祝贺得奖者,他表示﹕「大学本着提升整体学习经验,以及为同学建立一个全面知识基础的理念,致力强化核心课程内容。对于我们优秀的教学团队所付出的努力得到认同,我感到非常高兴。」
核心教育课程委员会主席周敬流教授称,一个设计全面的课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亦会持续更新,切合社会需要。「今年的得奖课程正正反映了这些特质,令同学了解自己,助他们于瞬息万变的社会为自己定位,课程多年来备受学生及同事推崇。」
核心教育课程主任张志成教授亦送上祝贺,他说:「核心课程是本科生课程中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希望为学生建立一个平衡而广博的学习基础,让他们于其专业领域中独当一面,并成为负责任的公民,贡献社会。」

新闻
著名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于「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 分享给下任美国总统的意见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举办「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由哈佛大学历史系劳伦斯·A·蒂施教授、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兼北京清华大学客席教授尼尔‧弗格森担任主讲嘉宾。科大师生踊跃参与讲座,反应热烈。
弗格森教授以「给下任美国总统的六个历史教训」为题发表演说,为下任美国总统分析历史的忠告。弗格森教授经常就前美国总统乔治·布殊以及现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作出评论,他最广为人知的著作包括《货币崛起》以及《文明:决定人类走向的六大杀手级Apps》,其于去年发表的最新著作《基辛格1923-1968年:理想主义者》,讲述前美国国务卿兼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的生平事迹。
弗格森教授为著名传记作家,计有14本着作。他首本着作《纸与铁》有份入围竞逐History Today Book of the Year图书奖,而他编着的另一本散文集《虚拟的历史》则成为英国最畅销书籍。1998年,弗格森教授出版了两本广获好评的著作《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战争的悲怜》以及《罗斯柴尔德家族》,后者更夺得沃兹沃思商业历史奖,其他著作亦包括2010年出版的《顶级金融家》。
弗格森教授于2004年获选为《时代杂志》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他亦是得奖制片家,他的美国公共电视网《货币崛起》系列获得2009年艾美奖最佳纪录片殊荣。弗格森教授的其他奖项包括班杰明·富兰克林公共服务奖(2010)、海耶克终身成就奖(2012)以及艾哈德经济新闻奖(2013)。

新闻
Environmental Science, Policy and Management (ESPM) Students Won the IPO Best Research Award 2015/16
Students of the MPhil/PhD program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Policy and Management (ESPM) won the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s Office (IPO) Best Research Award 2015/16 which recognizes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research students and foster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research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The award presentation was held on 9 May 2016 to present the prizes.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成立大数据生物智能实验室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成立香港科技大学大数据生物智能实验室,致力为生物学及医疗保健方面设计大数据分析方案,拓阔知识领域,改善人类生活。
设于科大的大数据生物智能实验室,将由科大新明工程学教授、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杨强教授,以及数学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汪扬教授共同领导,实验室将成为一所具领导地位的生物智能大数据研究实验室,加强学者和从业员在相关领域的知识交流。
科大获得朱慧恒先生的慷慨捐助,成立大数据生物智能实验室。朱先生于典礼上致辞时表示:「作为一名专心致志的实业家超过三十年,我很高兴在科大庆祝创校二十五周年的时刻,能为这所优秀大学的发展作出贡献。透过在美国及香港学术界尤其是和杨强教授及其科大跨学科团队的联系,我对大数据在生物医药和可持续生活方面的应用产生兴趣。我希望我的支持可以增强大学的研究力量,造福人类。」
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表示:「我衷心感谢朱先生的慷慨支持,襄助科大设立大数据生物智能实验室。大数据的应用将会为人类的生活带来革命性的转变。大数据研究亦是科大策略发展方向之一。随着实验室的成立,我深信科大能为大数据研究的迅速发展带来新见解。」
杨强教授说:「朱先生对于生物智能的发展极具远见,结合新的大数据方案和有机农业系统及现代医疗服务,改善人类生活。我们的实验室会探讨新的大数据方案,例如深度学习及迁移学习,以加强数据分析的应用。」
科大的大数据生物智能实验室的研究范畴包括「深度学习方案」,即透过丰富功能描述机器的学习问题,从而让电脑作出决定;以及能让电脑模型轻易地在不同领域中应用的「直推式迁移学习」。实验室亦会专注研究基因养殖,令过程更为自动化和易于使用,以及配合庞大的数据来源。
传媒查询: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叶玉如教授获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理学院院长、晨兴生命科学教授及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叶玉如教授获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院士机构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独立政策研究中心。现有4,600多位院士及600多位外籍荣誉院士,均为世界各地的杰出学者、科学家、作家、艺术家,以及政商要人。多位著名的成员都是历史上显赫人物,包括首任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美国科学家与政治家班杰明·富兰克林、英国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以及著名物理学家艾尔伯特、爱因斯坦等。各院士凭借广博的知识,肩负学院的使命,通过研究、出版物和会议,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叶教授是2016年增选的37名外籍荣誉院士之一。她是国际知名的分子神经科学专家,在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的研究,以及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化性疾病药物的研发等方面享誉盛名。叶教授目前持有41项专利,在顶尖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逾260篇论文和综述,著作被引用超过17,600次。
叶教授表示:「获选入这个备受尊崇的组织,与多位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贤达共事,我深感荣幸。我期待与他们携手合作,协助宣扬学院的使命。」
叶教授屡获殊荣,早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以及最近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港科院创院院士。她于2004年获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成为生命科学领域首位得奖的中国人,并于2003年及2011年两度获颁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以及于2011年获法国政府颁授「国家荣誉骑士勋章」。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成立于1780年,汇聚各国在艺术、学术、商业和政府等不同界别的领袖,应对全球面临的种种挑战。学院通过研究、出版物和项目,向政府、学术界以及私营机构的决策者,提供权威而中肯的政策建议。学院的工作是由获选成员推动开展。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和学科都是领军人物,当中包括25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60多位普立兹奖获奖者。
传媒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