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7

新闻
科学
Bringing the Perfect Chemistry to Teaching
Dr Jason Chan of the Chemistry Department is passionate about sharing knowledge with the new generation, but underpinning this obsession is love and respect for chemicals. He might look like an ordinary professor but Dr Jason Chan is a lively spark. The Hong Kong native is in the limelight promoting chemistry on TV shows including TVB’s “Scoop” and “Sidewalk Scientist”. However, he got a start in very humble beginnings, with home experiments in his washroom. “I’m a collector of the elements, and as a high school student I was once making bromine, a very corrosive liquid, for my elements collection and after sealing the liquid into glass ampoules, I found one had not been sealed properly,” he says.
新闻
25 Faces Series – Words from Ms Yvonne Ho
In celebration of our 25th Anniversary, a growing collection of videos was made to feature the remarkable community at HKUST – past and present. “I wish HKUST and believe HKUST will be forever young.” Director of Human Resources Office, Ms Yvonne Ho said.
新闻
学生发展
科大推出首年住宿生活体验计划 促进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推广共融文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学生宿舍推出全新「首年住宿生活体验」计划,旨在让一年级新生顺利过渡和适应大学生活,并透过各项宿舍活动,为新生营造关爱共融的学习环境。 科大一向致力充实同学的大学生活,今次的先导计划,为约500位新生﹕当中包括约四分一非本地生,提供满一个学年的住宿安排。入住宿舍期间,他们将获得「本科生学长导师」的照料。这批高年级学长会安排不同活动,以便宿生们建立友谊,协助新生融入环境。 科大现为所有一年级学生提供最少一个学期的住宿安排,此计划启动后,大学将逐步提升新生的入宿比例,期望最终所有新入学的本科生,均获最少一年大学住宿的机会。 科大学务长Robert Wessling博士表示:「我认为教育并不只限于班房授课,舍堂生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为学生带来友谊、社交网络,以及学术与情绪上的支持。我期望新同学透过这体验计划,能更容易适应科大的生活,建立长久的友谊,学习珍惜和尊重不同文化,并懂得利用这些不同的观点与角度,贡献社群。」 大学已为69位「本科生学长导师」提供培训,内容涵盖如何识别情绪问题、领导技巧与个人成长发展等范畴。学长导师来自不同学院及学生组织,每人负责带领六至八位新生,这些新生组别的结构由校方悉心编配,以确保成员来自不同背景。学长导师会于个人、社交及学业方面,为学弟学妹提供意见,有需要时亦会充当他们与舍堂总监及其他组织的桥梁,为新生排难解纷。舍堂总监由教授出任,负责为宿舍设计专题活动。而这些由学长带领的新生组别之间,亦会各自组成更大的学习组群,进一步提升同侪间的支持。 一个刊载于《大学生发展期刊》的研究曾指出,学生参与如「首年住宿生活体验」的计划后,不论于学生组织及课外活动方面的参与度(约增加15%)、与同侪及教授间的互动(约增加5%至10%),于学术知识上融会贯通的程度,以至情商方面的发展,均较没有参与此等计划的留宿学生明显提高。 科大上周举办首个由大学主导的迎新营,为整个计划揭开序幕。参与者于为期两天的迎新营中,渡过了愉快的时光。他们透过各种游戏、校园导赏、交流分享以及其他校外活动﹕包括乘船游览及烧烤夜等,互相认识及了解。 有关香港科技大学
新闻
发现, 细胞生物学, 科技, 研究
香港科技大学研发新型显微镜 可拍摄活细胞立体影像 开辟细胞生物学研究新时代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一支科研团队研发出新一代显微镜,不但能为活细胞拍出立体影像,并且所拍摄的画面质素亦更高,大大扩阔了细胞生物学可研究的范围及提升准确性。 虽然现存的共聚焦显微镜也可拍摄出立体生物细胞图像,但是由于其照射在细胞样本上的激光,较盛夏的阳光还要强100万倍,其强烈的曝光量往往破坏细胞的活力,并将之杀死,细胞生物学研究因而一直受到限制。 由科大杜胜望教授及雷明德教授团队所研发的新型线性贝塞尔光片(LBS)显微镜,其光毒性则仅有目前共聚焦显微镜的千分之一,从而大大延长了被观测细胞的寿命,让科学家得以进行更仔细的观察。光毒性是一种由光引起的敏感性,可导致分子变化。另外,新显影技术的速度亦较共聚焦显微镜快1,000倍,拍摄出来的画面因而更为清晰连贯,有助研究人员更准确及有效率地研究蛋白质于细胞中运行的轨迹,了解细胞变异的情况。杜教授是科大物理学系和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教授,亦是超分辨率影像中心副主任。雷教授则是科大物理学系荣休教授。 杜教授表示:「新型线性贝塞尔光片(LBS)显微镜是一项高精密的科学与工程技术,我们将此技术之操作简化,让研究人员不必经过特别培训,便懂得如何使用。我们的技术突破限制,让科学家得以接触细胞底蕴,我期望透过提升研究人员对细胞的理解,能有助他们解开某些疾病的成因与演变。」 为将技术产品化,杜教授、雷教授以及他们的博士生赵腾和赵陆伟共同创立了光原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于本年度科大百万元创业大赛中,赢得创新奖及广发证券奖。 有关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www.ust.hk)是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其科学、工程、商业管理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臻达世界一流水平。科大校园国际化,提供全人教育及跨学科研究,培育具国际视野、创业精神及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科大的研究于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2014研究评审工作」获得最多「世界领先」评级,亦于最新的《QS》年轻大学排名位列全球第2,而科大的毕业生在2016年度的全球大学就业能力调查排名第13位,位列大中华院校之首。
新闻
本科生
EVMT becoming popular HKUST JUPAS choice for local students
IPO Director Prof King Chow, EVMT Program Co-Director Prof Arthur Lau shared why interdisciplinary BSc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program (EVMT) became the most popular HKUST JUPAS choice for DSE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EVMT graduate Johnny Yeung shared his vision in reducing carbon pollution from air travel by promoting local tourism through his website V'air Hong Kong. Another EVMT graduate Chris Ko shared her story of opening a tea store to promote healthy living after her mother's death from cancer.
新闻
导师
"Innovating Today, Imaging Tomorrow" Mentorship Program 2016/17
In line with its commitment to serving the local community, the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s Office joined hands with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 to launch again the 25th Anniversary event "Innovating Today, Imagining Tomorrow" Mentorship Program in 2016/17. Through interdisciplinary activities and mentoring sessions with faculty, the program aims to broaden local high school students' horizons, and inspire them to unleash their potential and pursue personal goals.
新闻
科学, 工程学, 研究
科大与华大合建研究中心 在生物科技及工程领域开展合作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权威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华大将合作设立研究中心,为新一代基因序列及研究工作构建平台,致力开拓具深远影响的新型医疗诊断和治疗方法。 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与华大董事长暨联合创始人汪建教授上周四主持签约仪式,见证科大副校长(研发及研究生教育)叶玉如教授与华大执行副总裁余德健先生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推动联合研究中心(中心)的成立。中心将致力促进生物科技科学与工程学的互利合作,解决医疗保健、保育及环境等问题,以改善人类生活。 曾发起多项国际研究,包括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的汪建教授表示:「为预防先天缺陷、癌症及多种疾病,我们曾参与或主导各类基因组学研究。未来,我诚邀科大与我们合作,把基础科研与产业应用相结合,大家一起携手,紧密合作,改变世界,造福人类。」 陈繁昌教授说:「是次合作充份体现华大对科大发展科创的支持,中心将融合双方研究人员的宝贵经验和专长。科大一直致力透过官产学研合作,推动香港及深圳的创新科技发展。我期望此合作能有助科大拓展其科研视野、扩阔学术发展范畴,并透过前沿的研究及基因组学的训练,提升大学于生物科技方面的发展。」 中心将依据双方的优势及共同兴趣,设立包括医学成像和高通量测序等研究平台,以拓阔应用遗传学的研究范围,并发展新型的治疗及诊断技术,特别是针对一些如神经退化等急需临床治疗的疾病。这些平台将为抗衰老生物学、自动化医学成像及影像分析、针对克隆(clonal)动态研究动态的肿瘤精准医学、机器学习与医学辅助诊断,以及海洋基因组学等领域,奠定跨学科研究的基础。 科大与华大的合作追溯至2011年。2011至2014年间,华大赞助科大的RIPS-HK (Research in Industrial Projects for Students) 工业研究项目,为同学提供暑期研究、实习及国际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项问题。 有关香港科技大学
新闻
发现, 生物医学, 研究
香港科技大学研发崭新智能水凝胶 有助开拓材料生物学和生物医疗的应用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化学工程及生物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孙飞的研究团队,研发出崭新的全蛋白质感光智能水凝胶,有助开拓未来材料生物学和生物医疗的应用。 水凝胶,在医疗界中亦称为软物料,可用作药物传送和干细胞治疗等,是生物医疗范畴中最前沿的材料。传统的水凝胶,一般应用于面膜、隐形眼镜等,主要是由合成聚合物,或包括动物胶原等生物提取物等物料制成,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而两种物料均难以提供让细胞生长及发育所需的复杂生物环境。 孙教授团队所发明的新型智能水凝胶,不单可盛载生物细胞及组织﹕包括干细胞等再生医学的重要组件,其感光特质亦可控制细胞或药物分子在体内释放的时间或方式。 为创造这种全新的水凝胶,孙教授的团队通过基因编码等手段,于室温下将经过基因改造的蛋白质组装成分子网络。整个合成过程完全借助类似发酵的细菌培植方法,而无需任何化学修饰。如此制造出来的水凝胶,成份与人体相近,能盛载活细胞,并有机会减低过敏或人体免疫排斥的反应。而作为药物的载体,这种感光水凝胶则扮演开关的角色。由于在光照下,水凝胶会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其盛载的药物便随即渗入体内,因此药物可于受控的情况下释放出来。该团队采用的是一种新颖的生物材料设计思路,能设计出结构和功能可供精确调控的材料。 此研究成果已发表于2017年6月6日出版的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孙教授表示:「智能水凝胶的需求日益增加,利用功能蛋白分子的自组装来合成这类材料,为未来的材料生物学,甚至医学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契机。理论上,水凝胶可成为干细胞的一个有效载体,协助修补受损的器官,这有助于解决器官移植及再生等问题,令病患未来有多一个治疗方法。」 有关香港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