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1
新闻
冯雁教授:知难而进的女工程师
冯雁教授在人工智能领域遐迩闻名,其贡献远超各项科研突破及其创建的智能系统。 在科大春风化雨二十四载,冯教授堪称现代女性模楷。 今次这位人工智能专家与一位工程学女生促膝而谈,从成长经历说起,进而以女性角度探讨工程学与人生目标。 身为工程学本科生,这是我首次与冯教授面对面倾谈,得此良机,虽然自觉幸运,但紧张难免。 然而,当冯教授步进房间的一刻,我立时给她所展现的热诚和自信折服,知道必会从她身上获益良多。 我要证明你是错的冯教授年轻时兴趣广泛,从艺术、商业到科学,皆有涉猎,机械人和科幻小说尤其叫她着迷。 成为工程师的志愿,早在中学时代已经萌芽。 双亲虽然十分支持女儿勇往直前,追寻梦想,但身边人却不看好,甚至大泼冷水。 冯教授说:「亲友告诉我妈,说我虽然聪颖,在很多事情上独占鳌头,但数学成绩难与男孩子匹敌。 我当时心里暗想,一定要证明他是错的;自此以后,我的数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从未失手。 」不看好其工程路的,还有力劝冯教授转攻医科的学校辅导员。 那时候,对于喜爱科学的女孩,社会普遍认为当医生便是她们的最好出路。 「我跟他们说,我要当工程师,不是医生! 我对生物学没有兴趣,而且我怕血! 」冯教授边说边笑。 「其他人还告诉我工程师之路崎岖难行,女孩子要争一席位,更是事倍功半。 但我说,我就是非做不可,结果我说到做到! 」即使天赋不凡,也总得遇上伯乐才可发光发热。 在学校里,冯教授幸运地遇上一位热心的实验室技术员,为她打开通往工程学殿堂的大门,就像大热电视剧集《后翼弃兵》的女主角,受校工启蒙终成国际象棋巨匠。 她回忆说:「我就读女子中学,在众多学生兴趣小组中,唯独没有工程学会! 幸好遇上这位实验室技术员,愿意在课余时间充当我和几个女孩子的导师,传授工程学和电脑编程知识。 我甚至成立电子学会 — 虽然会员只有自己一人! 」
新闻
弃脱口秀深耕学术:汪扬谈际遇和目标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是科大新任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教授的人生写照。年轻时一心投身笑话创作的他,最终选择在学术领域驰骋,成就斐然。在访问中,他除了笑谈事业上的际遇,也阐述了就任新职后的抱负和目标。
1978年,年轻的汪扬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可惜入学体检证实他患有色盲,令一心修读物理学的他无法如愿,只好改修数学。自此,小伙子开始在数字世界打拼,1989年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随即加入乔治亚理工学院。只要顺势而为,这位年轻学者大概会顺理成章地埋首教研工作,成为著作等身、享誉国际的数学家。然而,当时他对于自己是否要走上学术研究之路,始终举棋未定。
汪教授笑说:「我那时还真的未有立定主意,心里总希望多作尝试。我认识一位哈佛同学,一边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一边受聘为David Letterman(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撰写笑话,而且老是吹嘘笔耕比从事科研更易赚钱!我当时心里嘀咕,自己的幽默感还要胜他一筹呢! 」
2020
新闻
COVID-19, City Lockdowns, and Air Pollu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只供英文版本)
The rapid spread of COVID-19 is a global public health challenge. To prevent the escalation of its transmission, China locked down one-third of its cities and strictly restricted personal mobility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Using timely and comprehensive air quality data in China, we show that these counter-COVID-19 measures led to a remarkable improvement in air quality. Within weeks, the Air Quality Index and PM2.5 concentrations were brought down by 25%. The effects are larger in colder, richer, and more industrialized cities. We estimate that such improvement would avert 24,000 to 36,000 premature deaths from air pollution on a monthly basis.
新闻
从抗菌空气净化器到配送机器人,科大以新发明对抗2019冠状病毒病
校长史维教授在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署名文章,分享科大研究团队与全球伙伴携手努力共同对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以下为文章全文:
随着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遍及各大洲,影响着数百万人,各国卫生部门决策者和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都在加紧研究抑制这种病毒进一步传播的方法。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大学正在并且应该一直为这场战役作出贡献,以应对当前以及未来像这样严重并且可能长期持续的公共卫生危机。
新冠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这意味着我们迫切需要从加快病毒载体的检测、阻止病毒的传播到研发疫苗上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不懈努力,为全球冠状病毒控制工作做出了贡献。
在疫情爆发的早期, 1月中旬获得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后,我们采用了最新的微流生物芯片技术来提供便携式检测仪,将检测所需时间减少到40分钟,该设备是提供早期并可靠的新冠病毒核酸分子检测的最大飞跃之一。
在感染控制方面,我们开发了PECD抗菌涂层,可杀灭多达99.99%的各种感染性病毒。在医院的空气净化系统中,将其用作空气微粒过滤器的涂层将有助于遏制病毒的传播,该技术已在武汉市火神山医院采用。最近开发的另一种新的抗菌配方MAP-1可有效杀死比冠状病毒更具抵抗力的病毒。可在不同的物体表面甚至衣服和外科口罩上使用,它可以提供持久防护,防止病毒污染公共场所。
此外,我们的研究人员还开发了许多无人车,这些无人车配备了全地形3D影像以及大规模的视觉和传感器导航技术,已在中国多个疫情严重的城市部署。尽量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降低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风险。同样,我们校友生产的数百台机器人也被送往中国各地的医院和隔离区,为患者提供食物和药物的运送服务,防止交叉感染。
说回中国香港地区,我们以新技术支持香港政府进行体温监控和检疫措施。我们还了解到,防护口罩和消毒剂的供应稀缺,因此我们正在投入研究资源,以寻找可能的方式来高效率、低成本地生产这些防护用品,以缓解供应紧张的情况。
2019
新闻
Manufacturing Bias Disservice to Future (只提供英文版本)
The United States maintains it has the upper hand being the bigger "buyer" in the relationship, while the Chinese argue the goods of lower costs it exports are doing a big favor to US consumers, who would ultimately suffer if the costs of such goods continue to rise because of tariffs.
While China is busy fighting the trade war externally, Beijing is concurrently trying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conomy to make it more robust and resilient in such difficult times.
An often-overlooked feature of Sino-US trade imbalances is that although Beijing runs up huge trade surpluses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it has large deficits in the service sector.
These supply and demand mismatches suggest that there may exist inefficient misallocations in the Chinese economy.
Economic efficiency is achieved when factors of production in an economy are distributed or allocated to most productive firms or sectors with the highest demand.
新闻
创意思维:21世纪超级技能
纵观现今职场,不少雇主评核人才时仍以技能为重,性情、态度等「软技能」似乎成了次要。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蔡欣怡教授对此并不认同,反而深信创意才是未来最重要的工作技能。
蔡教授指出,全球高速走向自动化,今天的尖端科技和专利,数年内已可沦为明日黄花,但批判性思维、创意等软技能却刚好相反。在人工智能和先进机器学习技术广泛应用的年代,若人类仍只专注掌握容易被计算机取代的技能,可说极为不智。
蔡教授生于美国的台湾移民家庭。身为长女的她,最初也曾打算当医生、律师或加入投资银行工作,但后来还是决定主修政治科学,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我并非喜爱政治,亦无意从政,只希望多了解其他文化和制度。」她花了好些日子才弄清楚自己的志向,成为学者。她也直言父母需要很长时间才明白和肯定女儿的成就,但事情最终圆满结局。
在科大,蔡教授不仅是首位担任正教授和社会科学部主管的女性,更于2018年7月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首位女院长。在她领导下,学院致力培养毕业生掌握如伦理、道德判断等不能被机器取代的能力)或如创意等机器无法与人脑媲美的技能。她说:「在科大,我们高度重视创新发明和创业精神,而主导这些新尝试的幕后主脑,就是创意!」科技发达,但徒具功能的产品无法赢得消费者青睐,真正成功的产品,必须外观漂亮,甚至有触动人心的魅力。
正因如此,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跟科大的高等研究院、工学院及理学院合办科技及媒体艺术课程;又伙拍工商管理学院提供心理学副修课程,欢迎全校同学选读。「即使行政人员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历,但由于忽略了管理学上人性的一面,仍然无法有效管治公司。这类例子屡见不鲜。」蔡教授直言,这正是学院开办心理学课程的原因。另外,她也留意到作曲课程深得工学院学生欢迎,完美体现了创意与科技的「天作之合」。
蔡教授说:「我的目标是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发展为科大的核心与灵魂。在一所以科技命名的大学,这听来有点冒进吧;但不要忘记,我们传授的价值观和技能,是放诸四海而皆准。学院举办各式课程、专题研习和活动,让所有科大生都能够学习额外技能,充实自己。这样难得的机会,其他大学的理科和工科毕业生未必可以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