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闻
工程学, 历史, 科技领导,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Opportunity of a Lifetime I Couldn’t Miss(只供英文版本)
Prof. Philip CHAN Ching-Ho joined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 in 1991 as a founding member. He served as Head of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s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epartment from 1995-2002 and Dean of the School from 2003-09. He was Director of the Nanosystem Fabrication Facility from 1997-2003. From 2010-20, he held the positions of Deputy President and Provost at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e became Professor Emeritus in HKUST’s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in 2010.

2024

香港科大故事
科技领导, 计算机科学, 人工智能, 创业
妙语谈芯片:黄仁勋博士揭秘人工智能世界
人工智能(AI)等新科技席卷全球,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蜕变,面对这场风起云涌的科技革命,我们借鉴杰出领袖的卓识远见,当可指引迈向前路的方向。 最近在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校园上演一场充满智慧的对话。科大于11月23日向NVIDIA 创办人暨执行长黄仁勋博士颁授工程学荣誉博士学位,黄博士甫成为科大一分子,即与校董会主席兼知名计算器科学家沈向洋教授展开了一场「炉边谈话」,共同探讨科技、领导力与创业精神等议题。 这天,黄博士穿上其标志性黑色皮衣,一如以往展现时尚魅力,不同的是这件皮衣印有「HKUST」(科大英文简写)字样,在场几百位观众更被他的活力风釆以及与沈教授的睿智对谈慑住,无不听得屏息凝神。   黄博士和沈教授身穿印有 「HKUST 」字样的时髦皮衣上台,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   人工智能的所学所思 沈教授开场时首先指出人工智能在未来十年将呈现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并邀请黄博士分享他对此革命性科技的看法和展望。 黄博士将人工智能比喻为「万能翻译机」,让使用者一机在手即可掌握世间事物,他概括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事前训练、深化训练及思维跃进。
香港科大故事
分子生物学, 论坛及会议, 环球社区参与, 研究及科技
寻幽入微︰探索分子奥秘的智慧盛会
你有否想过微小的分子蕴藏着什么奥秘?对人类有多重要?当你思考这些问题时,大脑中数以亿计的分子正在交织互动,微妙地塑造出每一个思维、每一分情感,这些微小而神奇的生命基石,正是解开人类各种未解难题的金钥匙。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最近举办的「分子前沿研讨会」,正是一场激发对分子科学好奇心的盛会。会议在2024年11月15至17日首次在大中华区举行,以「科学新知的前沿」为题,云集约40位讲者,当中更包括四位诺贝尔奖得主——斯特凡.赫尔(Stefan HELL)教授、蒂姆.亨特(Tim HUNT)爵士、卡尔.巴里.夏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教授及格雷戈里.温特(Gregory WINTER)爵士,星光熠熠。 连日举行的精彩演讲和小组会议,涵盖不同的前沿议题,从抗体和荧光显微镜的强大力量,到基因编辑的潜力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等,深入浅出地探讨分子研究的复杂性及各项技术的最新发展。科大校长、知名脑神经科学家叶玉如教授亦主讲了一场让人翘首以盼的专题演讲,深入剖析先天免疫系统与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的关联,并提出以免疫调节作为新治疗法的潜力,为这个棘手的医学难题开辟新路向。   叶玉如教授分享她的科学探索之旅和阿尔兹海默症的开创性研究。  
新闻
论坛及会议, 生命科学, 化学, 神经科学,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STEM教育
科大举办「分子前沿研讨会」 汇聚四名诺贝尔奖得主 激发年轻一代科创热情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天起一连三日于大学的逸夫演艺中心举办「分子前沿研讨会」(Molecular Frontiers Symposium),邀得多位国际知名科学家,包括四名诺贝尔奖得主出席演讲,为一众顶尖学者及年轻新一代,提供多元化思想领袖平台,促进交流与联系。 来自世界各地近40名国际顶尖分子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斯特凡‧赫尔(Stefan HELL) 教授、蒂姆‧亨特(Tim HUNT) 爵士、卡尔‧巴里‧夏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 教授和格雷戈里‧温特(Gregory WINTER) 爵士,将于大中华区首届题为「科学新知的前沿」的研讨会上,就基因编辑、萤光显微镜及蛋白质工程等议题,分享真知灼见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 研讨会录得逾1,500名报名参与嘉宾,当中包括数百名来自香港和其他大湾区城市的学生,以及生物科技与生物医学范畴的专家和业界代表等。在研讨会的答问环节上,与会同学向现场的顶尖讲者踊跃提问,了解他们于研究路上所面对的得与失。各讲者分享他们的独到见解和心得,为有志投身科研创新的学生带来启发。 活动主办方分子前沿基金会(Molecular Frontiers Foundation)创会主席Bengt NORDEN 教授表示:「分子前沿研讨会旨在激发下一代对科学的热情,推动分子科学的创新研究,并促进顶尖科学家与大众之间具意义的互动。我们很高兴是次盛会首次在香港举行。香港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教育枢纽,拥有五所位列全球百强的大学,而科大是当中一所致力于创新与研究的大学。透过于科大汇聚这批卓越的学者,我期望能激发富有成果的讨论并促进跨地域合作,从而帮助塑造分子科学的未来。」
香港科大故事
国际, 创新
世界经济论坛「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 科大访问团以革新发明启迪全球
在世界经济论坛举办的「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科大首席副校长、享誉国际的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领域的学者郭毅可教授分享,AI科技于艺术领域可望更趋人性化,而生成式AI技术更可与艺术发展相得益彰。此外,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系主任及讲座教授邵敏华教授、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范智勇教授,亦随同郭教授出席此项全球盛事,并于场内展示了其创新发明品。而科大(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讲座教授许彬教授,亦以「元宇宙全球未来委员会」成员身份,一同参与是次活动。 夏季达沃斯论坛又名为「新领军者年会」,今年活动于六月底在中国大连举行,云集了分别来自近80个国家和地区、约1,600名政府高官及不同界别的全球领袖。   在AI世代重塑艺术创作 今年的论坛主题为「未来增长的新前沿」,其中焦点落在创业与创新范畴。在「传媒无极限: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媒体行业」的专题讨论中,郭教授向观众阐述了有关生成式AI技术如何转化艺术创作的精辟见解。 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郭毅可教授获邀在「传媒无极限: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媒体行业」的专题讨论中发表演说。(相片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2023

新闻
科大与世界经济论坛首个大中华区领导力发展课程圆满结束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于上周接待了40位来自包括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等22个国家及地区,专业领域涵盖法律、科技、媒体、公共行政、投资银行和人道援助等领域的年轻管理人员和公司创办人,成为大中华区首间举办「全球青年领袖论坛领导力发展课程」的大学。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校长叶玉如教授、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教授以及科大其他教授,均就其各自专业于课程活动中分享及讲授与人工智能(AI)相关的话题。 叶玉如教授在欢迎午宴中表示科大在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均走在前沿。大学致力参与尖端人工智能研究,并开发先驱性技术。是次课程除邀得科大顶级学者,就AI最新发展及该技术对环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授课,亦邀请了香港大学和香港教育大学的世界级学者讲授课程。大学亦响应「香港夜缤纷」,安排学员参观尖沙咀海滨等景点,体验香港国际大都会气氛,又带同学员走访香港与内地的初创企业和科技巨头,促进来自世界各地的课程参与者与大湾区创业者、研究员与投资者之间的交流。参与是次课程的青年领袖来自不同背景,包括巴西政党、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美国有线新闻网络和里约热内卢州检察官办公室等。 多国大学如哈佛、普林斯顿、剑桥和牛津等,均曾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举办「全球青年领袖论坛领导力发展课程」,探讨包括能源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全球重要议题。

2022

新闻
工商管理硕士, 艺术与创意, 艺术
女性眼中的艺术世界
在《打破无形障碍系列》的最后一篇,香港艺术家何博欣(Vivian)(科大工商管理硕士2018校友)分享她的艺术家发展历程,以及如何以女性身分在本地艺术界一展所长。  一家知名画廊的东主曾时我说,他不会投资在年轻女艺术家身上! 2012年, Vivian 于美国卫斯理大学修毕艺术课程,学成归来准备在艺术界开展事业,刚起步便经历挫折。  「我曾接触一家知名画廊,那东主摆出的态度是:『我为什么要投资在一位年轻女艺术家身上? 反正她将来都会结婚然后退出艺术圈。 』当时我刚从一所尊重跨性别的大学校园踏足社会,便遇上这位男士以我是否要嫁人来作为衡量标准!」  这次经历虽然让Vivian非常诧异,但丝毫无碍这位年轻艺术家奋勇前行。尽管出师不利, 但Vivian往后在艺术界的发展却平步青云。 她的作品现正于西九文化区的 M+ 博物馆展出,晋身「博物馆艺术家」的梦想终于成真。 另外,她的画作亦走入社区,出现在将军澳尚德街市、大围显径街市等「非一般」的展览场所。 现时,巴黎一家艺廊正为她举行画展,只是碍于疫情,她无法亲身出席。  Vivian画风鲜明生动,作品以霓虹灯招牌、茶餐厅、鱼头等香港生活中常见的影像和事物为主题,写实中带点超现实意味。她在康涅狄格州的卫斯理大学主修视觉艺术和经济学,校风自由开放,鼓励学生自行「规划主修课程」,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就在此时开始形成。 Vivian亦不讳言自小热爱插画和日本漫画,对她的风格也影响深远。  在性别共融的大学校园里,Vivian先后跟随多位女导师学艺,她特别提到一位「绝顶聪明」的油画教授Tula TELLFAIR。Tula的「想像派」风景画启蒙了 Vivian毕业后的艺术风格。另外,英国当代画家Jenny SAVILLE也对 Vivian 的作品有莫大影响,在Vivian 眼中,她「也许并非高调的女权主义者,但在这议题上有非常勇敢的见解」。  我曾经非常讨厌一切涉及商业的东西,现在才明白在艺术界好好管理金钱的重要性。
香港科大故事
STEM女教授的至理明言
八位科大女教授分享她们打破性别偏见的故事,以及怎样透过科研为社会带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