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谢源教授荣获2025年度「CCF海外科技人物奖」
新闻
工程学,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计算机科学, 积体电路系统, 奖项, 奖项及排名
谢源教授荣获2025年度「CCF海外科技人物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方氏工程学教授、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和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谢源,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简称 CCF)颁发2025年度「CCF海外科技人物奖」。谢教授同时是赛马会未来先进计算技术创科实验室及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所的主任。
香港科大12位学者荣膺「2025年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
新闻
研究
香港科大12位学者荣膺「2025年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12位学者获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评为2025年度「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印证大学的学术及研究实力备受国际肯定,彰显其在多个研究领域对促进社会及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良多。今年,有6,868名学者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获嘉誉为「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他们均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学者,并发表了多篇引用次数高的论文。根据学术平台Web of Science的数据,这些论文在过去11年中,根据引用次数,位列其研究范畴和出版年份的首1%。荣膺「2025年度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的科大学者包括(按英文姓氏排列):范畴学者学系及职衔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卜国军教授卢家骢慈善基金理学教授生命科学部主任及讲座教授
Prof. Tim Kwang Ting CHENG
新闻
成就
科大郑光廷教授获计算机协会颁发「先驱成就奖2025」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发展)、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及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香港智能芯片与系统研发中心主任郑光廷教授获全球最大计算机教育及科学学会——计算机协会辖下设计自动化专项组别颁发「先驱成就奖2025」。郑教授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第二位荣获这项殊荣的亚洲学者。奖项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领域最享负盛名的荣誉之一。每年,该奖项授予在论文发表、工业产品或其他相关领域中展现出具开创性理念,从而对EDA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并改变行业在设计、验证和制造复杂电子系统方面的学者。奖项评审委员会赞扬郑光廷教授在EDA、测试、验证和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等方面的卓越和持续贡献,并表彰其在领导和创新方面的终身成就,这些成就持续推动着全球社群不断向前。郑教授对获颁奖项深表荣幸,并表示:「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在意想不到的领域中得到应用,这正是跨学科研究为何有意义的原因。在经历了半导体行业无数次的高低跌宕后,庆幸我们现正身处行业另一波发展的黄金时代,这实在令人振奋。我们必须肩负起倡导全球化的重任,促进竞争前合作,并携手培养人才,以确保在这个黄金时代中,半导体行业和EDA领域能够持续发展。」郑教授是电子测试及设计验证的国际知名研究人员。他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紧密联系,涵盖人工智能芯片设计、计算机视觉和医学影像分析等领域。郑教授的丰硕研究成果,包括采用局部扫描设计为测试设计带来新突破,现已成为业界标准和教学模板。他更开发了基于自动测试图样产生系统(ATPG)的逻辑等价检查方法,为提升现代半导体设计和制造的延迟测试、高速输入输出验证,以及测试数据分析作出了重大贡献。
香港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获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表扬其卓越科学及教育贡献
新闻
奖项及排名
香港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获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表扬其卓越科学及教育贡献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校长及晨兴生命科学教授叶玉如教授获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以表扬她作为世界知名的神经科学家、教育家和大学领导者的远见卓识,以及担当全球科学政策先驱的非凡成就。卓越科研与领导颁授典礼于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巴罗尼音乐厅举行,由校长Stephen MCARTHUR教授主持。副校长及科学学院执行院长Duncan GRAHAM教授在致辞中高度赞扬了叶教授的突破性科研成果、领导世界一流大学的能力,以及在国际科学政策方面的影响力,充分展现了她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Graham教授特别指出,叶教授在神经营养因子和阿尔兹海默症方面的开创性研究,不仅促进了新治疗方法的发展,还建立了针对中国患者的阿尔兹海默症生物样本库,为研究和临床之间架起重要桥梁。 他同时赞扬叶教授对培养新一代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以及她作为香港首位教资会资助大学女校长的历史性地位,并强调她的研究成果广受国际顶尖论坛和研究机构的重视,是推动全球脑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杰出领袖。拥抱相同价值观  携手启发未来叶教授衷心感谢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授予她此荣誉,并细说两校之间的深厚连系。她表示:「我非常荣幸能获得这所优秀大学的认可。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历史悠久,而科大建校仅34年,但两校拥抱相同价值观、使命和对高等教育的愿景。自2015年起,两校已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携手打破知识界限,促进创新,为苏格兰格拉斯哥和香港之间搭建坚固的桥梁。」叶教授以自身的科研经验和科大的成长故事来勉励毕业生,她说:「自创校以来,科大社群一直秉持『凡事皆可为』的精神,致力追求学术卓越,并在全球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为社会带来有意义的影响,为大学建立了良好声誉。 如今,科大已成为一所国际知名大学,我们的教职员、学生和校友持续通过开创性研究和具影响力的倡议来改变世界。」她鼓励毕业生延续凡事皆可为的精神,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旅程。
香港科大在2026年度QS亚洲大学排名跃居亚洲第六 全港第二
新闻
排名
香港科大在2026年度QS亚洲大学排名跃居亚洲第六 全港第二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再创佳绩,于今日公布的2026年QS亚洲大学排名中跃居亚洲第六,雄踞全港第二。科大的发展稳步向前,与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建构「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的宏观规划同轨并进。科大在推动创新跨学科教育、拓展国际视野,以及构建充满活力的尖端研究及具变革性学习环境方面,成绩斐然,备受国际肯定。科大在国际化及声誉方面表现卓越,多项关键指标均十分出色,充分体现了大学致力建立多元包容、紧扣国际的学术社群,以及在支持香港发展为领先国际教育枢纽中所担当的角色。在研究成果方面,科大于首尔举行的QS亚太高等教育峰会上获颁极具声望的「研究探索大奖」。此殊荣旨在表彰在研究质量及学术影响力表现卓越的院校,尤其嘉许其在顶级期刊发表的成果,以及获专利引用的研究产出——展现了学术研究成果在科技创新与商业领域的扎实落地。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对大学在国际排名中取得佳绩表示欣喜,她在回应时指出:「适逢科大即将迎来35周年校庆,这项排名成果对我们而言既是肯定,也是鼓舞。这份殊荣印证了全校师生、职员与校友的共同努力,亦是对香港特区政府推动'留学香港'愿景的重要支持。『研究探索大奖』尤其反映我们在卓越研究与创新方面的持续深耕,具体体现于在顶级期刊发表的丰硕成果,以及研究透过专利引用所展现的实际影响力。」叶玉如校长进一步强调:「科大的使命,是为世界带来实质的改变。我们以此为目标,致力培育具国际视野的人才、推动能改善人类生活的研究,并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全球最迫切的挑战。科大『凡事皆可为』的精神,正是表达我们怀着谦卑之心、热忱之志,在贡献所学与引领创新的道路上,始终如一地实践我们的使命。」科大一贯将排名视为参考指标,以此检视自身表现。科大将一如既往,坚守对卓越教学、研究及知识转移的追求,致力为香港、国家乃至世界作出实质贡献。
香港科大生物工程学家吴若昊教授获选为2025年施密特科学多元学者
新闻
奖项及排名
香港科大生物工程学家吴若昊教授获选为2025年施密特科学多元学者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生命科学部与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副教授吴若昊,获选为“2025年施密特科学多元学者”(2025 Schmidt Polymath),该国际奖项旨在表扬于跨学科研究中展现变革性创新的学者。 今年,共有八位来自全球顶尖大学的科学家及工程学家获此殊荣。“施密特科学多元学者计划”由2024年创立的非牟利组织施密特科学(Schmidt Sciences)主办,旨在为全球杰出学者提供先进技术与研究资源,以推动跨领域知识的发展与技术突破。获奖的学者未来五年将获得高达250万美元的资助,用于推动突破传统界限,兼具前瞻性和影响力的研究。 经过严格的全球遴选,吴教授成功脱颖而出。作为生物工程学家,她的研究为生物学与工程学的跨领域研究带来重要突破。此次获奖将为吴教授持续推进其创新研究提供支持,助力开发完全人源化、具备功能性的体外脑类器官,最终目标是实现治疗性移植的临床应用。 自2015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以来,吴教授在单细胞基因组学、计算生物学及微流控技术领域分别作出了重要贡献。吴教授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她赢得多项国际殊荣,包括2017年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为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18年当选世界经济论坛青年科学家,以及2024年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等。
HKUST Confers Honorary Fellowships on Six Distinguished Individuals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颁授荣誉大学院士予六位杰出人士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向六位杰出人士颁授荣誉大学院士衔,他们分别为陈珊珊女士、张世成先生、麦健辉教授、汤复基博士、王德威教授及周礼栋博士(按姓氏英文字母排序)。荣誉大学院士颁授典礼由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和校长叶玉如教授共同主持。 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赞扬六位荣誉大学院士的卓越成就、对社会的重大贡献以及对科大的鼎力支持。他表示:「科大致力汇聚英才和推动创新。本年获誉的各位院士在其各自领域均展现出卓越的领导能力,并积极回馈社会。他们秉持与大学使命高度契合的理念,在社会上取得非凡的成就。无论是开拓前沿知识、服务社会还是激励他人,他们的贡献有目共睹,都体现了我校所推崇的崇高典范。我谨代表大学校董会,诚挚欢迎各位荣誉院士加入科大的大家庭,并期待他们未来再创高峰,造福世界。」 校长叶玉如教授亦向各院士致以诚挚的祝贺,并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科大的支持。她说:「本届荣誉院士以开拓求知、追求卓越的精神,树立了当代领袖的卓越典范。他们以无比的热忱与坚毅,透过推动人文智慧与科技创新丰润社会。他们充分彰显科大的核心价值,展现了真正的成就在于为世界带来深远而具意义的改变。他们的成就启发了校内外的新一代,鼓励他们怀抱希望,持续求进,推动世界走向更美好未来。」
人工智能与人文艺术的邂逅	解碼香港科大学者冀以创作向大众说故事
香港科大故事
艺术与创意, 人工智能, 跨学科, 奖项及排名, 奖项
人工智能与人文艺术的邂逅 解码香港科大学者冀以创作向大众说故事
在人工智能(AI)世代,许多行业都正经历急速变革,即使是电影制作领域,AI亦在悄然革新说故事的方式。而参与这场变革的,正是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新成立的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助理教授——饶安逸教授。 饶教授致力将人工智能引进故事创作的浩瀚世界,期望未来可普及大众创作。他于2025年获《福布斯》列入「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其研发的AI工具不但可辅助电影内容生成,还可精准控制复杂的拍摄元素或场景灯光等特效。作为跨电影制作、艺术与AI领域的先锋,饶教授肩负重任,致力培育新一代精通科技的故事创作者。 饶教授用一句话精辟概括了他认为人工智能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AI是为人类而设、需要与人协作互动及由人掌控的。」他强调:「我们希望听到人们的故事,而非机器的故事。当中关键在于让AI理解人类的想法,从而促进创作过程。」在过去十年的职涯上,饶教授曾任职 Meta、商汤科技及史丹福大学等,最终淬炼出自己的AI哲学。他的敏锐洞察力备受学术界赞誉,并于2023年及2024年先后荣获国际计算器视觉大会颁发马尔奖(Marr Prize),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之「明日之星」奖。 电影叙事    全球共鸣 饶教授自幼喜欢观看成龙和周星驰的经典电影,对说故事的热情油然而生,如此日积月累地鉴赏电影,逐渐燃起他对电影叙事的热爱。饶教授沉思道:「说故事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