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闻稿
企业管理, 金融科技, 绿色金融
科大伙金管局及香港货币及金融研究中心合办国际会议 汇聚亚欧美多地专家献策央行数码货币发展
为探索央行数码货币(CBDC)的发展潜力,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科大商学院)与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以及金融学院辖下香港货币及金融研究中心,今天联合举办“央行数码货币和支付系统国际会议”。 会议吸引了国际货币机构、亚洲、欧洲及北美洲地区的中央银行及学界专家,以及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企业的从业者参与,一同探讨包括政策影响、技术创新、营运挑战及行业动态等CBDC关键议题。
新闻
科大与清华研究团队合作提出一种电控奈尔矢量180° 翻转机制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和清华大学(清华)的研究团队共同合作,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控奈尔矢量180° 翻转机制,并在具有 C配对自旋能谷锁定(C-paired spin-valley locking,C-paired SVL)的自旋劈裂能带结构反铁磁体(也称为交错磁体)中完成了实验验证。这一实验证明了反铁磁材料操纵奈尔矢量的能力,为制造超快存储器装置带来新希望。
新闻
港科大研究团队成功研发革命性仿生嗅觉晶片 开启气体感测新纪元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工学院的一支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配备多种高性能气体传感器阵列的人工嗅觉传感器。这项新发明的「仿生嗅觉晶片」能够在纳米多孔基材上集成纳米管传感器阵列,于每个晶片上拥有多达10,000个可独立定址的气体传感器,与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嗅觉系统配置相似。 数十年来,全球的科研人员均致力开发人工嗅觉和电子鼻,旨在模仿生物嗅觉系统的精巧机制,以有效识别复杂的气味混合物。然而,这些技术的发展面临著重大挑战,包括如何缩小系统和提高其识别能力,来确定复杂气味混合物中的确切气体种类以及其浓度。
新闻稿
科大成功研发血液测试 精准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领导的国际研究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标志着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和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研究团队由科大校长、晨兴生命科学教授兼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主任叶玉如教授带领,成功开发了一项前沿的血液测试,可早期检测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其准确率分别超过96%和87%。这项血液测试适用于不同人群,为全球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和管理提供了切实的解决方案。 要點:
新闻
港科大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用于III-V与硅高效结合的崭新集成技术 有助革新数据通信
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集成技术,用于将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器件与硅高效集成,为低成本、大容量、高速和高吞吐量的光子集成提供了基础,有助改革数据通信的发展。 有別於使用电子的传统集成电路或微芯片,光子集成电路使用光子或光粒子。光子集成结合了光和电子学以加速数据传输。當中,硅光子学(Si-photonics)处于这场革命的最前沿,它能够创建同时处理大量数据的高速、低成本连接。
新闻稿
可持续性, 人工智能
科大团队研发AI模型 能协助减少全球农田氨气排放达38%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领导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以人工智能技术(AI)研发出一个机器学习模型,能有效促进全球农田的氨减排。该研究发现,目前农田所排放的氨气量( ammonia ) ( NH3 )不但较预期为低,更发现采用优化的施肥管理能降低农田氨排放总量达38%,有助全球各地制定合适的减氨策略,并为落实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当中有关确保粮食安全、消除饥饿,以及促进永续农业的目标带来新希望。 多种农业及工业过程所释放的氨,会污染空气和水质,影响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虽然氨并非温室气体,但进入土壤或大气后,会形成一氧化二氮等化合物,成为强效温室气体,引致气候变化。
新闻稿
研究, 研究及科技, 发展, 数据科学, 生物学, 气候变化
科大科研实力受肯定 成立三个赛马会创科实验室
新闻
研究, 研究及科技
港科大团队研发多功能、可重构和抗破坏单线感测器阵列
香港科技大学(HKUST)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受人类听觉系统启发的感测器阵列设计技术。透过模仿人耳根据音位分布来区分声音的能力,这种新型感测器阵列方法可能优化感测器阵列在诸如机器人技术,航空,医疗保健和工业机械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