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9

新闻
生命科学, 研究
科大以崭新合成生物学方法 破解大肠杆菌素致癌的机制 有助研究预防大肠癌方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一个跨学科研究团队发现,人体肠道中大肠杆菌所释出的一种毒素,与大肠癌有关。研究不但为大肠杆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带来新见解,更有助推动预防全球第三常见癌症「大肠癌」 的研究*。
新闻
研究, 物理学, 人工智能
科大研究团队研发全球首个全光学多层神经网络 有助研发新一代人工智能硬件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可用作深度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的全光学神经网络,不但能让人工智能在处理较复杂的问题上﹕例如辨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或风险评估等范畴,进一步追近人类,更可在能耗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以光速进行运算。
新闻
环保汽油, 研究及科技, 电动车, 能源
科大率领团队成功研制可充电液态燃料 为电动车及电网供电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领导的跨学府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一种环保充电液体燃料。计划全面成功后,将对全世界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包括把电动车的充电时间由数小时缩短至数分钟。 电燃料如果以太阳能或风能充电,就会具 「碳中和」的优点;像化石燃料一样,它可以很方便地输入电网,或输入车辆内。 这研究名为「用于可再生能源供电站及电动汽车的电燃料储能技术基础研究」,由科大的赵天寿教授领导;其他团队成员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
新闻
计算机科学, 创新
Let's Play it Smart on Computer Interfaces (只提供英文版本)
Brain-machine interface - or the technology to synergize the brain with an external device so the latter can carry out orders, has been frequently featured in sci-fi movies as futuristic fantasy.
新闻
先进材料, 突破
香港科技大学科研团队用超冷原子解密三维拓扑材料
复杂的拓扑材料,尤其是具有不同内部和表面性质的材料,使得量子计算免于噪声干扰而更加健壮,近年来成为工业和学术界研究焦点。目前的量子计算机仍然脆弱,提高量子信息抗噪性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噪声下保持功能容错量子计算的需求,促使了对于复杂拓扑材料的探索。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的曹圭鵬教授与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刘雄军教授合作首次实现三维拓扑材料。此材料由超冷原子构成,制备在接近绝对零度的亿分之三度。它为研究新型拓扑材料,甚至那些固体中无法制备的材料提供了途径。这些利用超冷原子实现的新型人工合成材料使得物理学家可以去研究非凡的物质态,进而研发新型量子器件。
新闻
学生创新, 青年创业, 计算机科学
以目代听:人工智能读唇器
Padmanabhan KRISHNAMURTHY(帕德)是来自印度的国际学生,由于姊姊曾在家乡一家服务视障人士的志愿机构工作,他对残疾人士的困境体会甚深,很希望施以援手。皇天不负有心人,他跟队友Amrutavarsh Sanganabasappa KINAGI (雅麦) 合作发明了取名「海伦」的读唇器,并在刚结束的 2019年科大「校长杯」本科生发明大赛赢得大奖,体现赛事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力求卓越的精神。 
新闻
Baby Steps, Big Dreams (只提供英文版本)
In Hong Kong, 1 in 6 couples struggles to get pregnant, compared to 1 in 10 two decades ago. In China, the infertility rate has risen to 12-15% from just 2.5% in the early 1990s.
新闻
生命科学, 发现
科大研究团队共同发现内质网融合蛋白新功能 为了解遗传性痉挛性下身麻痹病理提供新见解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和中国科学院(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一种名为atlastin(ATL)的酶,原来具有运送细胞内蛋白质的功能。这项全新发现有助了解遗传性痉挛性下身麻痹(HSP)﹕一种因神经缺陷而引致下肢痉挛的罕见遗传性疾病背后的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