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6

新闻稿
校园生活
香港科技大学举行郑裕彤楼开幕典礼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天举行郑裕彤楼开幕典礼,标志着科大校园及教研发展迈向新里程。 科大获郑裕彤慈善基金的慷慨捐助,协助大学兴建全新的教学及研究大楼,当中备有先进教研设施。为答谢基金对科大的慷慨支持,大学将新大楼命名为「郑裕彤楼」。新大楼设施参照世界顶尖学府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及加州理工学院设计,备有最高国际水平的设施,将有助科大缔造富启发性的教研环境,提升教研实力。
新闻稿
科学, 国际
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教授在「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 探索量子计算学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1月28日举办「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由唯一的华人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教授主持。 姚教授以「量子计算学:酝酿中的伟大科学」为题发表演说,解开原子的奥秘及原子如何能够释放出量子计算学的巨大潜力。姚教授亦于演讲中深入探讨量子计算学的优点及量子计算学将如何改善资讯处理。 姚教授说:「受量子力学所限,计算机在『摩尔定律』下已接近物理极限,量子计算乘时而起,量子计算机为我们提供大胆的方向,既然其发展势不可挡,倒不如尽量善用量子物理的优点。」
新闻
社区, 联系
*WARM* Welcome Back to IPO
IPO welcomed students back to campus in the Spring term of 2015/2016 with Hot Chocolate and Marshmallow.
新闻稿
研究, 艺术与创意
微软应用和服务工程部执行副总裁陆奇博士 于「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演讲 剖析新兴数码社会的结构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1月25日举办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由微软应用和服务工程部执行副总裁陆奇博士担任主讲嘉宾。科大师生踊跃参与讲座,反应热烈。 陆博士以「新兴数码社会的结构」为题发表演说,剖析流动装置及云端技术的新世代。他说:「我很高兴来到科大演讲。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让全球的杰出领袖分享改变世界的真知灼见,同时展示科大走在数码社会的前沿,甚具影响。微软矢志创造数码新世代和新生活体验,为世界带来改变,让人类成就更多,期望与各位携手合作,共创美好将来。」

2015

新闻稿
大学事务, 社区
李达三博士捐赠港币三亿元予三大院校 设立奖学金嘉惠学子
香港大学(港大)、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及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获李达三博士捐款共港币三亿元,设立奖学金计划培育优秀学生。 三校将各自获赠港币一亿元成立教育基金,颁发奖学金予品学兼优,并有经济援助需要的宁波公学或宁波第二中学毕业生。 李博士是本地的商界领袖及著名慈善家,一向热心支持香港及内地的教育事业,他深信教育是民富国强的根本。李博士是香港宁波同乡会创会会长,该会创办了宁波公学和宁波第二中学。
新闻稿
商业, 国际
Brainchild Design Group及Brainchild Design Consultants 创办人兼设计总监赖平先生在「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 分享成为顶尖汽车设计师之路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12月7日举办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由Brainchild Design Group及Brainchild Design Consultants创办人兼设计总监赖平先生担任主讲嘉宾。赖先生曾任保时捷汽车公司首席设计师,负责911、Cayman 及Boxster等多种汽车型号的外观设计。科大师生踊跃参与,反应热烈。 赖先生以「旅程与终点:设计之路」为题发表演说,分享他成为汽车设计师的故事。他说:「1972年,我买了一张单程机票毅然前往罗马,那时候我对未来还没有清晰的计划。但是我义无反顾地为事业目标而奋斗,坚守信念,迈向成功。」
新闻稿
奖项及排名, 社区
香港科技大学举行第二十三届学位颁授典礼 颁授荣誉博士予五位杰出学者及社会领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今天(11月20日)在大学校园举行第二十三届学位颁授典礼,并向五位杰出学者及社会领袖颁授荣誉博士。颁授典礼由科大校董会主席廖长城议员主持。 科大向五位杰出学者和社会领袖颁授荣誉博士,以表彰他们的重大成就及对社会的贡献。他们分别是(按英文姓氏顺序排列): 捷成集团主席捷成汉先生BBS-工商管理学荣誉博士
新闻稿
工程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Hightower材料科学及工程讲座教授及董事讲席教授王中林以纳米发电机及压电电子学为题于「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演讲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昨天举办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由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Hightower材料科学及工程讲座教授及董事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科大师生踊跃参与讲座,反应热烈。 王教授以「纳米发电机及压电电子学」为题发表演说,并分享他如何踏上研究之路。他说:「所有人类制造的东西都由电力驱动。我在想,我们可否以人类的机械性感官去驱动电子产品?可否以想象控制电子器材?我认为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