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新闻
科大学向荷兰代表团展示健康创科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及其领导的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HKCeND)国际研究团队,与知识转移办公室主管(生物医学及保健) 于10月下旬会见荷兰卫生、福利及体育部代表团。 荷兰驻港澳特区副总领事兼经济事务主任Lucille MERKS表示代表团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医疗保健领域的数字医学和支持老龄化社区的新技术。代表团由11位荷兰医疗保健行业的从业者组成,包括来自阿姆斯特丹大学学术医学中心、莱顿大学医学中心和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学术界人士。 叶校长于会上介绍了检测和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创新方法,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的研发总监傅洁瑜教授亦介绍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科大将继续与世界各地的知名机构和学术组织合作,一起研发更多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应对全球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带来的挑战。
新闻
科大「街坊」带您漫步校园 饱览美景 编织回忆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由校友创立的社企「街坊带路」合作,在本月初正式推出「科大深度游」(HKUSTours) 活动。由众多不同背景的科大成员,包括现任或已退休的教职员及校友自愿担任导赏员,带领参与导赏团的科大成员及公众人士游览校园和坑口社区,加深大众对科大和周边地区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借此增强科大与社群的连系。导赏员包括自创校起于李兆基图书馆工作逾30年的Edwin,以及在海洋研究实验中心担任技术员的科大校友Bernadette,他们对科大充满美好回忆,借带领导赏团向参加者分享他们的「科大情」的故事。 科大于本月共举办六场「科大深度游」导赏团,路线跨越了校园的界限,除了漫步校园、欣赏沿途美景外,范围亦扩展至与科大一同成长的坑口社区。 26名来自科大社群的导赏员,还透过参与路线设计及分享自己在科大的独特故事,将参加者和科大精神联系起来。 「科大深度游」开放予公众人士参与,活动于9月初接受报名,反应热烈,名额于开放报名后的两日内已全数爆满。有见及此,负责「科大深度游」活动的环球事务及传讯处计划于明年初再度举办多场相同主题的导赏团,让更多市民大众能透过参与导赏活动,了解科大不同的一面。
新闻
科大管理层欧洲国际交流之旅强化全球伙伴关系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管理层团队于十月初开展了一趟欧洲之旅。这次五天的策略性访问跨越四个国家,旨在加强与国际院校合作,并彰显科大在人工智能、创新和智慧城市方面的前沿发展。 代表团由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率领,成员包括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谭嘉因教授、工程学院院长罗康锦教授、协理副校长(大学数据研究)莱韵诗博士以及全球及大中华事务主任李琬雯。团队与科大的主要海外学术伙伴进行交流,包括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帝国学院、牛津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欧洲之旅印证科大建立和维持强大国际联系的决心,这些联系将有助促进更多学术和科研合作。 科大代表团于旅程中主办了两场专属招待会,汇聚海外学者一同讨论科研合作机会。此外,科大还联同香港贸易发展局伦敦办事处和伦敦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举办了一场专家研讨会。郭教授和罗教授在会上以人工智能和创新如何塑造可持续和以市民为中心的智慧城市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科大代表团在行程中亦特别安排与在伦敦和巴黎的校友重新联系,分享大学最新发展概况,持续凝聚校友,维系校友对母校的归属感。
新闻
大学公告, 发展, 公共政策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欢迎施政报告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对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今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一系列措施,推动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表示欢迎及感谢。 今次施政报告中倡议提高资助专上院校非本地学生限额一倍至40%、加大研发投资及科研成果转化、设立第三个InnoHK平台、建设“北都大学教育城”、把香港打造成为医疗创新枢纽,以及多项“抢人才、留人才”的措施,均将有效提升香港成为全球科研及知识产权之都。 在提升非本地学生限额方面,叶玉如教授表示:“人才是推动创新的关键。我们欢迎政府将大学非本地学生的资助名额加倍、扩大政府奖学金计划,以及增加大学宿舍宿位。这些措施将为高教界注入新动力,有助我们为香港的创科生态圈培育更多人才。我们建议分阶段落实新增的非本地生名额,并期望政府进一步资助大学,增建教学设施及聘请额外教员,以维持师生比例和教学质素。” 就政府倡议设立第三个InnoHK平台,叶教授认为这标志着政府进一步推动香港创科发展迈向新里程,对此感到非常鼓舞。相信新平台的建立有助提升香港在相关领域的研发和转化能力,并有助把香港推向国际创新的前沿。她表示﹕“我们将全力支持和参与新平台的建设,强化大学与国际间的合作,把具影响力的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裨益社会,同时吸引和孕育更多科研人才,推动香港发展为国际科研合作枢纽。” 至于就政府推动香港成为医疗创新枢纽,叶教授一直积极支持这方面的发展。她表示:“香港科研人员在前沿生物医学的基础研究领域具有优势,再配合以大湾区快速发展的生物医学技术,未来将可于先进诊断、药物开发及精准医疗等新兴医药领域大有作为。港府除可考虑在这些范畴进行投资和发展,亦可考虑成立生物样本库,以及在大学成立生物医学孵化中心。” 叶教授亦欢迎行政长官提出建立“第一层审批”的药物注册机构,在港审批药物及医疗器械的注册申请。此外,政府表示将于短期内公布《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科大期望可于新田科技城等创科地段,协助发展生物医药研究和服务中心。
新闻
联合声明﹕呼吁各界关注本港大学生心理健康并建构学生网络以促进关爱
最近发生数宗大学生及年轻人不幸离世的事件,作为本地八间大学学生事务代表,我们深表哀痛。我们一直把学生的心理健康视为首要的关注事项,重视其身心健康,并理解他们面对的各种挑战。我们致力为学生创建同心同行、互相关爱的友善环境,让他们得到支持与鼓励。 致大学生﹕我们请各位重视个人心理健康,并明白自我伤害绝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鼓励学生﹕一)寻求帮助,向信任的人倾诉表达个人感受,并善用校内和社区提供的支援服务;二)在校内以至校外与友辈互相关怀和支持。我们共同努力确保每位学生在其大学生涯,都感受到校方的关怀和支持,及聆听他们的声音。 致社会上的年轻人﹕请关爱自己,这是至关重要的。请各位照顾个人身心健康,在生活和学习之间取得健康的平衡,及进行让自我感到快乐和放松的活动,例如做运动、听音乐或帮助他人。寻求帮助是坚强和认识自我的表现,绝非软弱。 致家长:学生面对压力时,可能会因为缺乏处理危机的经验而感到困惑。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指导和支持就是子女最重要的依靠。透过给予子女更多的鼓励和陪伴,父母能有助引导子女以更坚强的意志应对困难。而培育年轻人克服逆境所需的技能,往往源自家长宝贵的指导和陪伴。 就让我们一同在学生(年轻人)、大学(学校)和家长的同心协力下,共同塑造一个促进心理健康、逆境自强和结伴同行的文化。   甄洁明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学务副校长(学生发展) 霍广贤教授,香港浸会大学 学生辅导长 李东辉教授,岭南大学 协理副校长(学生事务) 高永雄教授,香港中文大学 大学辅导长 陈智轩教授,香港教育大学 副校长(研究与发展) 陈炳泉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学务长 周敬流教授,香港科技大学 署理学务长 谢树基教授,香港大学学生 事务长 (按大学英文字母次序排列)  
新闻
科大与澳洲院校加强国际教育联系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教授、工程学院院长罗康锦教授和全球大中华事务主任李琬雯出访澳洲悉尼和布里斯班的合作伙伴。 汪教授于9月25日出席以“一个太平洋”为主题的环太平洋大学联盟高级国际领导者会议。会议为来自亚太地区40所大学的代表提供了一个平台,讨论亚太国家面临的紧迫挑战,共同探索有效解决方案。 科大随后于9月26日联同香港贸易发展局和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举办有关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和创新的专家研讨会,由罗康锦教授担任主题演讲者。 此次澳洲之旅,科大团队访问了悉尼大学、新南韦尔斯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和昆士兰大学,就策略合作进行了讨论。科大与悉尼科技大学和昆士兰科技大学就学术交流达成协议,并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这些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有助加强国际学术和研究合作,拓展科大的全球网络和影响力。 科大致力扩大及维系校友国际网络,特别在悉尼安排了校友聚会,凝聚毕业生与母校建立联系。
新闻
跨学科,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生命科学
科大研究团队研发创新显微镜平台 揭示骨骼肌再生中的复杂动态过程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个由双镭射非线性光学显微镜构成的先进平台,以研究肌卫星细胞在肌肉再生过程中的动态。透过这项突破性技术,团队发现了肌卫星细胞在肌肉修复中的新行为机制,有助进一步推动研发针对肌肉相关疾病的标靶治疗策略。 骨骼肌的再生过程依赖肌卫星细胞与各种细胞成分之间的复杂协作。当肌肉受伤时,随着肌卫星细胞的激活,髓系细胞会迁移到伤口处。以往有研究已发现在肌肉微环境中静止肌卫星细胞的形态异质性,这些细胞透过建立特异的细胞黏附和空间排列,以维持其静止状态。然而,由于缺乏适合的活体动物成像技术,研究人员难以分析肌卫星细胞与髓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近日,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瞿佳男的团队开展跨学科合作,研发出一个双镭射多模式非线性光学显微镜平台,可对活体骨骼肌中各种细胞类型和结构进行高解析度成像,并由科大生命科学部教授邬振国的团队提供肌肉生物学和再生过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利用这项创新成像技术,他们的联合研究为控制肌肉再生的复杂过程提出新见解。当中有趣的是,这项研究颠覆了普遍认为非肌源性细胞是激活肌卫星细胞的主要驱动因素的想法。团队发现肌卫星细胞具备一种内在能力,可以在不依赖非肌源性细胞外部信号的情况下,感知和回应再生信号。 研究亦分析了髓系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在调节肌卫星细胞行为中的作用。团队发现巨噬细胞对肌卫星细胞的激活并非必需,不过在肌肉再生过程中,巨噬细胞为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发挥关键作用。巨噬细胞的减少导致再生过程中肌卫星细胞分裂受损和肌肉纤维化增加,显示它们在促进有效肌肉再生方面具有阶段依赖性的作用。 此外,研究探讨了非肌源性细胞与肌卫星细胞之间的即时相互作用。这两种细胞类型之间的持续物理接触对于肌卫星细胞的激活或细胞分裂并非必要,反而是非肌肉细胞的旁分泌信号似乎能调节肌卫星细胞的增殖,这反映了非肌肉细胞分泌因子在协调肌卫星细胞再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瞿教授表示:「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这项研究为肌肉再生中复杂的细胞相互作用提供了全面的学术探讨,揭示肌卫星细胞行为的新方向。我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了解肌肉再生过程中的复杂动态,对未来研发肌肉相关疾病的标靶治疗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新闻
科大教职员代表参加2023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理事会年会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理事会(GFC)年会于2023年10月16日至18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杜拜举行,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有三位教职员代表参加是次盛会。 全球未来理事会是世界领先的跨学科学术网络,致力于促进未来思维创新。30个理事会的成员会于会上共同制定协作提案,旨在未来三年内作出转型性变革,这些想法将收录于2024年1月夏季达禾斯论坛发布的洞察报告。科大周敬流教授、冯雁教授和许彬教授分别被选加入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相关的全球未来理事会。 活动汇集80多个国家450多位全球专家,交流意见并推进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涉及利用人工智能、加速绿色转型、恢复生产产能、应对抗微生物药物抵抗性以及稳定贸易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