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闻
研究, 研究及科技
港科大团队研发多功能、可重构和抗破坏单线感测器阵列
香港科技大学(HKUST)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受人类听觉系统启发的感测器阵列设计技术。透过模仿人耳根据音位分布来区分声音的能力,这种新型感测器阵列方法可能优化感测器阵列在诸如机器人技术,航空,医疗保健和工业机械等领域的应用。 传统的感测器阵列面临布线复杂凌乱、有限的可重构性以及连接网路缺乏对物理损伤的抵抗力等挑战。为解决这些挑战,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副教授杨征保研究团队,透过为每个感测单元分配唯一的正弦波频率,并利用感测单元讯号调制正弦波幅度,这类似于人耳中的耳蜗毛细胞处理不同频率的声音。将这些不同频率的调幅讯号迭加到单一导体上,最后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演算法来解码这个迭加的时域复合讯号,便可解析出整个感测器阵列的感知物理量。这种设计允许将传统行列配置阵列中的大量输出线减少到单根线,而不牺牲原有的功能。这种新颖的方法允许解码系统并行处理所有感测单元的讯息,与现有的用于感测器阵列解码的时分复用方案完全不同。 该研究的感测器连接网路采用冗余设计,以确保即使阵列的连接网路部分受损,也能保持正常运作。这种设计特性受到内耳毛细胞和神经元之间多个突触连接的启发,如果一条路径失效,将提供备份路径。这种冗余设计不仅增强了系统的抗损伤能力,而且使得更强大的可重构性成为可能,这是在诸如响应式机器人或自适应可穿戴设备等快速变化的应用中特别有用的特性。另外,感测器阵列的乐高式模组化设计也可能降低维护成本,因为相比传统的多线感测器阵列提出的方案更易于修复。 研究者提出的感测器阵列技术提供了多种潜在的应用。其灵活性和稳健性使其非常适合整合到曲面和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它可以适应不同表面的形状和多模感知需求,同时提供即时数据。研究团队已经在两个主要应用中展示了此感测器阵列设计的优势——一个是压强感测器阵列,另一个是压强-温度多模感测器阵列。后者可用于监测义肢中关键的参数,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团队也介绍了该技术在监测飞机机翼应变分布的应用潜力,这可能有助于开发更安全、更节能的飞机。
新闻
科大于美国知名消费电子展荣获其创新大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成员创立的两间初创公司在美国举办的2024年消费电子展(CES 2024)上荣获CES创新大奖。
新闻
研究, 研究及科技
科大与APEL建立联合实验室 开发新型健康及环境创新技术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Absolute Pure EnviroSci Limited(APEL)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就创新的健康和环境技术进行研发及成果转化,当中包括一种高效持久的环保防虫喷雾,能驱除床虱并灭活高达99.9%的高传染性病毒,细菌和难以杀灭的孢子;以及用于测量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所构成风险的人造类器官(artificial organoids),可为香港以至大湾区建立健康监测系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及生态局副局长黄淑娴女士、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义合控股有限公司(义合)主席詹燕群先生以及APEL主席钟伟强博士的见证下,科大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兼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杨经伦教授与APEL董事杨学光博士今日签署成立科大-AP EnviroSci Ltd环境科学健康与环境创新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备忘录。其他莅临庆祝联合实验室成立的嘉宾包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杨子峰教授、义合行政总裁甄志达先生,以及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义务副秘书长黄宝基先生。 联合实验室获义合旗下附属公司 APEL提供2,000万港元启动资金,将同时研发可用以支持水资源管理、减少并转化厨余,以及透过提升空调以至发电厂能源效益来支援脱碳等可持续发展方案。 用于驱除床虱的先进配方,源于科大于全球爆发新冠疫情初期、最早研发的其中一款新型多层次杀菌涂层技术(MAP-1),能持久对抗新冠病毒(SARS-CoV-2)。这个驱除床虱配方已通过中国内地和瑞士两个实验室的认证,证实具有100%驱虱能力。香港运动员亦将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使用这款环保防虫喷雾,以应对欧洲日益严重的床虱问题。该配方亦可在不改变材质的情况下掺入棉、麻等纺织物,为包括病人、长者及婴儿等衣物服饰,提供持久的抗病毒防护。 
新闻
化学
科大团队研发简易高效单分子平台 检测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胰岛类淀粉蛋白物种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光学等离子体镊子控制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平台,利用光的开关控制,以单分子水平探测混合物中不同的胰岛类淀粉蛋白质物种,揭示pH影响下胰岛类淀粉蛋白的异质结构,以及与第2型糖尿病相关的淀粉样聚集机制背后的秘密。 单分子技术能够分辨每个分子的信息,通过去除整体取平均的模式获得被传统宏观表征方法掩盖的细节,革新我们对复杂性和异质性较高体系的认知。目前,单分子的实验条件通常要依靠高度稀释和/或分子固定的方法来实现,因为受到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探测体积难以进一步减少。然而,某些生物分子体系参与的各种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浓度的影响。例如,人类胰岛淀粉样多肽(Amylin,hIAPP)是一种天然无序蛋白,缺乏稳定的二级结构,但是会受到浓度、酸碱度等环境因素调控从而产生聚集的倾向,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形成各种各样的寡聚体中间体和淀粉样纤维。 这些分子机制仍然未明,因为目前很难从动态转变的混合物中检测到稀有、瞬态和形式各异的淀粉样多肽物种,所以需要开发更先进的单分子研究方法。 最近,由科大化学系助理教授黄晋卿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单分子平台,结合光学等离子操控和SERS测量技术,可以减少以往受到光学衍射限制的检测体积,并增强分子讯号,从而能够在生理浓度下高通量地表征受酸碱度影响的淀粉样多肽物种。

2023

新闻
科大首用网上平台培训朋辈大使 加强支援学生心理健康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学生辅导中心上星期三(12月20日)正式展开新一轮的「友伴同行- 科大朋辈支援训练计划」。
新闻
教与学
哈罗香港国际学校荣获2023年恒隆数学奖金奖殊荣
由香港科技大学 ( “科大”) 与恒隆地产有限公司 ( “恒隆地产”)合办的2023年恒隆数学奖,最近公布得奖名单。来自哈罗香港国际学校的张嘉轩和苏勇溢脱颖而出,凭借题为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Semigroup Generated by the RL Fractional Integral的研究报告赢得金奖,而来自圣公会曾肇添中学的莫晋曦和黄禧及港大同学会书院的谭晞桐分别获得银奖及铜奖。获奖同学在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方面充份展现卓越的解难能力及原创性。 颁奖典礼于周二晚(十二月十九日)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以视频形式致开幕辞;本次典礼亦为恒隆数学奖20周年系列志庆活动揭开序幕。历届恒隆数学奖得奖者在研究方法、研究报告和学术方面均展现出最高的学术水平,彰显恒隆数学奖对推动香港STEAM教育发展的杰出贡献。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表示︰“过去20年以来,恒隆数学奖一直是最具影响力的香港中学生数学比赛之一。该奖项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鼓励学生拥抱数学和科学的美丽与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向所有获奖者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你们在知识探究的道路上展现了无比创意、坚毅意志与灵活思维。你们的才能不仅将成就个人成长,更应造福人类,推动世界进步。”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表示:“科大很荣幸自2021年起与恒隆地产合办恒隆数学奖。我们携手培育出一群优秀的人才,并为他们提供严谨的数学培训。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下一代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富远见及创造力的领袖。我们正致力实现一个共同愿景,将香港发展为全球创新科技的枢纽。” 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先生在颁奖典礼上表示:“恒隆数学奖体现了我们对社区投资不变的承诺,鼓励香港青少年追求卓越,推动创新的数学教育。正值恒隆数学奖成立20周年,我们对学生、学校和学界的鼎力支持深感鼓舞,也对推动数学教育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加坚定。我们携手共同激发无数年轻人追寻理想的热情、释放他们对数学、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的潜能。恒隆数学奖犹如一座启发人心的灯塔,孕育出热爱这几门学科的新一代,并推动他们持续创新。”
新闻
科大与法国基金会主席共商慈善力量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迎接法国基金会管理层到访,包括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Axelle DAVEZAC女士,市场及发展总监Frédéric THERET先生,以及法国基金会亚洲区总监Julien-Loïc GARIN先生。法国基金会是法国最大的慈善组织,致力培育私人慈善事业和基金会。基金会凝聚捐助人、创始人和志愿者,每年支持高达8千个慈善项目。 继科大十月到访巴黎法国基金会总部,是次访问有助加强法国基金会与科大联系。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教授和法国-香港科技大学创新科技中枢园主任杨经伦教授与代表团会面,双方同意携手推动共同愿景,商讨策略性计划,促进学生交流和开展针对全球挑战的研究项目。Davezac女士还与科大师生进行深入对话。对话由科大的法国籍教授Veronique LAFON-VINAIS主持,Davezac女士深入介绍了法国基金会的慈善工作和所营造的慈善生态系统。 科大将与法国基金会紧密合作,共同开展有意义的合作项目,促进更平衡、可持续和包容的世界。
新闻
科大、城大、中大与理大合办「香港伙伴周」 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香港城市大学(城大)、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及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欢迎来自38所海外大学伙伴的代表访港交流,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并加强与海外大学的联系。 四所大学的管理层和教职员与来自,全球包括澳洲、奥地利、加拿大、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瑞典、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大学伙伴会面,介绍香港作为国际交流生目的地的吸引力、香港的优势和机遇,以及大学的世界级研究及学生设施。 「香港伙伴周」计划于12月5至8日举行,邀得在各行业具领导地位的讲者介绍香港的最新发展。汇丰大湾区办公室总经理陈庆耀先生率先分享香港作为大湾区一部分的发展和定位,以及香港为国际学生带来的机遇。其后,M+博物馆主席陈智思先生分享香港在艺术和文化方面的发展和机遇,而香港美国商会总裁翁以登博士则就香港的营商环境和机遇分享其真知灼见。 各海外大学代表除了参观大学设施,包括科大的空气动力学和声学实验中心及机器人研究所、中大的文物馆及中医学院、城大的牛奶店和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理大包玉刚图书馆,以及各大学的学生宿舍外,还参观了香港科学园,听取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先生和其团队分享香港的创新科技发展,以及为国际生提供的机遇。此外,代表团还到中环、大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及西九文化区参观,了解香港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保育,以及艺术和文化发展。 代表团认为是次访港交流收获丰富,并深受启发。来自荷兰的大学代表表示:「很高兴能重返香港,是自疫情以来的第一次。我非常荣幸获邀参加『香港伙伴周』,感谢主办单位精心安排到访四所顶尖大学作交流。」来自英国的大学代表说:「透过活动,我能掌握全面的资讯,更有效地向我们的学生宣传香港,我衷心希望这能促成良好的双向学生交流。」 香港的大学一直拥有庞大及全面的学生交流计划网络,为香港学生提供海外学习机会。同时,大学亦透过吸引国际交流生来港学习,大大促进校园国际化。通过与海外大学伙伴建立紧密联系,香港的大学将继续致力吸引国际交流生来港学习,加强本地及国际生交流,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   参与的大学合作伙伴名单如下: 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