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左)接待伦敦帝国学院校长Hugh BRADY教授 (右)。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左三)、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左二)及科大团队会见伦敦帝国学院校长 Hugh BRADY教授(中)及其代表团。
伦敦帝国学院代表团参观生物科学实验中心。
伦敦帝国学院代表团参观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1月12日接待由伦敦帝国学院校长Hugh BRADY教授带领的代表团。此次访问延续了去年10月在伦敦的会议,更深入地探讨学术进展和研究创新方面的合作。
代表团先与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进行领导层会议,随后参观了科大的生物科学实验中心和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这些参观活动展示了科大在生物技术研究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尖端设备和前沿研究。
科大致力与世界知名学府建立伙伴关系,推进全球研究和学术合作。
曾经,科幻是未来的一纸预言;如今,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将预言变为我们身处的现实。作为对科学前沿的推演与想象,科幻小说不断拓展着人类认知的边界,而日新月异的技术也在持续重塑科幻小说的形态。在这双向奔赴的时代浪潮中,科幻将为我们绘制出怎样的未来图景?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10月18日举行荣誉博士学位颁授典礼2025,并颁授荣誉博士学予首位荣获雨果奖的亚洲作家刘慈欣先生。同日下午,刘慈欣博士在科大李兆基图书馆主持了一场引人入胜的分享会,其间与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人文学部讲座教授刘剑梅教授,以及在场师生和校友展开了一场深度思想交流。刘慈欣博士引领在场科大社群深入探索其代表作《三体》的浩瀚宇宙,畅谈创作背后的哲学思考与世界观构建。
谈及未来,刘博士强调人类文明正处于持续上升的轨道。他表示:「人类整个的文明进程是在不断进步的,技术发展最终目的应是要解放人类,而非束缚个人成长。唯有当我们的科技文明进步,我们物质丰富才得到大幅提升,人类才有机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的生活。」
人工智能(AI)图像编辑及生成模型获广泛应用于图像创作,然而其对抽象概念如感觉和氛围等理解精准度一直存在局限,且多依赖纯文字指令,较难准确表达复杂图像意思,亦无法捕捉风格、材质或光影等效果。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冯诺依曼研究院院长兼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贾佳亚教授带领的团队成功开发名为「DreamOmni2」的AI图像生成和编辑器,不仅拥有卓越的多模态指令编辑和实体对象生成能力,更在抽象概念的理解和生成方面有重大突破,让AI不仅能「看图」,更能「理解图意」,多方面表现优于同类型开源和闭源模型, 为AI创作开启无限可能。
直击缺陷:解锁抽象概念的创作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