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1

新闻
王文教授获颁 2021 Slottow-Owaki 奖(只供英文版本)
/
新闻
奖项及排名, 社区
香港科技大学颁授荣誉大学院士予五位杰出人士
科大颁授荣誉院士衔予五位杰出人士,以表彰他们为科大及社会作出卓越贡献。
新闻
海洋科学, 海洋生物, 环境
科大研究显示珠江口水域硅藻数量上升 为未来有关红潮/藻华影响的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一般而言,邻近人口密集地区的水域较离岸或较高纬度地区的水质更容易被污染。然而,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近二十年间,一种常被当成水质指标、名为「硅藻 (Diatom)」的常见微藻,在珠江口水域这个堪称世上最城市化的沿海地区之一,数量较另一种常见微藻「双鞭毛藻 (Dinoflagellate)」上升接近一倍。 科大海洋科学系副主任兼讲座教授刘红斌领导的研究发现珠江口水域硅藻数量上升 一般来说,硅藻相对双鞭毛藻的比例越高,则水质理应越好。不过,领导是次研究的科大海洋科学系副主任兼讲座教授刘红斌指出,由于团队发现温度及海水的营养成分也会影响藻类的数量,所以硅藻数量增加,并不一定代表珠江口水域的水质有所改善。 海藻,也称为浮游植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们不仅可以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及氧气,也是大量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硅藻及双鞭毛藻乃生长在香港水域的两种主要海藻品种,占全港海藻总量约八成。硅藻较常见于污染较轻微的水域,相比带有毒性、甚至可以令鱼类死亡或海水缺氧的双鞭毛藻,它一直被视为是对海洋较有利的品种。海洋科学家一般透过比对硅藻及双鞭毛藻的数量及比例,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状况。理论上,硅藻的比例较高,水质便会较佳。
新闻
社会科学, 研究
科大共同领导研究显示﹕人口老龄化未必会窒碍中国未来经济发展
中国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并不一定会制约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为中国人口不断上升的教育水平,或可以抵消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新闻
奖项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荣获「教资会杰出教学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助理教授Rhea Patricia LIEM,今日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颁发2021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的新晋教学人员组别奖项,以嘉许其杰出教学成就。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主席唐家成先生(右)颁发2021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新晋教学人员组别)予Rhea LIEM教授。 科大校长史维教授祝贺Liem教授获奖,他表示:「Rhea是一位非常投入,并且具有才华和创意的学者。她满怀热情的教学方式以及与学生的频繁互动,不但让她备受欢迎,亦令她广受尊重。对于科大的同学能获得如Rhea这种年轻而充满热情的老师的教授、指导和支持,科大深感自豪。我对她的杰出成就致以衷心祝贺。」
新闻
创业, 青年创业, 人工智能, 商业, 大数据
人工智能初创的逆转胜
屠厚钧和其他 Dayta AI 的创始人毋惧创业路上的失败和挑战,沉着应变,重整旗鼓。  屡败屡战,越挫越勇,是初创企业的生存之道。 在四年的创业路上,屠厚钧(Patrick)和拍档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挫折。 然而,这群只有26岁的初生之犊,已懂得如何迅速应变,摆脱困境。 每次失败,都代表一个新的契机。 凭着这股信念,他们重整旗鼓,最终创业成功,公司甚至入围《福布斯30位30 岁以下菁英榜》。  他们的创业之旅始于2017年。 当时Patrick还是学生,一边在科大修读最后一年的工商管理课程,一边当兼职补习老师。  他回忆说:「我与两位朋友成立了一个人工智能网上学习平台,透过大数据分析改善学生的学习成效。」 事与愿违,这个经营模式当时无法吸引足够投资者,三位创始人最终亏本,并决定结束业务。  Patrick说:「虽然未能打响头炮,但更重要的是怎样重新出发! 我们掌握了人工智能技术,加上市场对人工智能有庞大的需求,我们欠缺的是一个更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  机会总是留给有心人。 几个月后,创业团队参加由全球最大奢侈品巨擘LVMH举办的初创大赛,提出以闭路电视收集顾客的行为数据,在不辬识客人身分的情况下进行实时分析,协助店铺调配资源,提升效益。 
新闻
创业, 合伙, 社区参与, 共同核心
香港科技大学与 Facebook 合作培育新一代数码人才
科大以主要合作伙伴身份加入 Facebook 的「数码人才飞跃计划」,共同培育未来数码人才。
新闻
研究及科技, 环境工程学:空气质素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 环境
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特区政府展开合作 解决大湾区臭氧污染问题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合作开展一个为期三年的开创性跨领域研究,从海、陆、空三方面监测空气质素,为本港以及大湾区臭氧的形成和传送路径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环境局局长黄锦星先生(右六)、科大校长史维教授(右五)、科大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部副教授宁治(右四)及其他来自环保署和飞行服务队等团队成员。 是次合作为大型科研计划「大湾区光化学臭氧污染及区域和跨区域传送特征研究」的一部分。该计划由广东省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联合推出,旨在研究臭氧对整个区域所造成的空气质素问题。 空气污染乃世界上最大的环境健康威胁,每年导致全球700万人早逝1。香港政府环境保护署(环保署) 今年推出「香港清新空气蓝图2035」,以进一步改善本港和区内的空气质素,并协助本港于2050年达至碳中和。尽管当局近年在控制影响健康的空气污染物﹕例如悬浮粒子、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构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臭氧浓度却依然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