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推出本港首个学士延伸主修课程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即将推出一个崭新的课程架构「Major + X」,为本科生提供一个额外的学位课程选择。揉合传统主修课程和新兴热门主题如人工智能(AI),这个全新的课程架构不但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灵活度,并可让大学适时调整课程内容,令现存学科与新兴知识达至更佳融合,切合当下社会需要。 在这全新架构下,大学将于2021/22学年推出两个新课程,分别是理学A 组* -延伸主修人工智能(理学A组+AI) ,以及工程学—延伸主修人工智能(工程+AI)。获上述两个课程取录的学生将会于大学第二年选择理学A组或工程的主修课程,如物理、数学、计算器科学、土木工程或海洋科技等,并同时修读AI课程作为「延伸主修」。
科大本科入学小组委员会主席庞鼎全教授(左)和本科招生及入学事务处处长刘梦琳教授,介绍新课程架构「Major + X」的独特之处。
科大首席副校长倪明选教授表示:「在这数据时代,新科技和知识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蜕变,我们需把包括AI这种新知识融入现有体系中,让同学懂得如何于现实层面应用这些新兴技术。但就每一个新兴领域推出新课程未必最为有效,以主修物理的学生为例,他们会想学习如何利用AI分析数以十亿计、一瞬即逝的粒子数据;而主修土木工程的学生则希望透过AI找出最适合建筑计划的地点、物料及其相关风险等,这也是我们推出Major+ X的主要原因。」

新闻
科大开办工商管理博士课程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科大商学院)今天宣布开办工商管理博士课程。课程为期四年,让学员接受严谨的学术培训,掌握所需知识进行应用研究。
此卓越的课程专为有抱负的商界领袖、高级行政人员和创业人士而设,旨在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深化知识、培养创新卓见,继而为商界和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科大商学院院长谭嘉因教授表示:「科大多年来致力追求优越学术成就,成功在创校后不久便成为亚洲最备受推崇的商学院之一。我们很高兴开办新的工商管理博士课程,延续科大三十年追求卓越的承诺,进一步推动研究和发挥全球影响力。」
课程于2021年9月正式开课,横跨多个学科的核心和选修课程主要以兼读方式在周未期间进行,以四天为一个单元授课(共十六个单元)。整个课程要求学员完成55个学分,首两年专注课业和论文筹备工作,之后两年则着重论文研究和短期住校学习计划。
课程学术主任郑少辉教授称:「我们的目标是提升学员的应用商业研究能力,掌握不同商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趋势。学员可受惠于本校的优势,包括国际化的教学团队、备受肯定的研究成就、以跨学科形式探讨新的课题,以及与商界领袖建立联系的机会。」
科大工商管理博士课程致力吸纳有意进修和有抱负的商界精英,让他们接受专业博士培训。入学基本要求包括本科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为佳)、至少十二年担任管理层的经验,以及高水平的英语能力。课程截止报名日期为2021年5月1日。
课程数据和其他详情可透过以下方式查阅:http://www.dba.ust.hk/

新闻
支援弱势社群抗疫
香港于7月中爆发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前,科大商学院二年级学生冯纪宁经常与救世军露宿者综合服务的员工一起在晚间进行外展服务,向无家者派发食物和生活必需品,有时多达每周三次,但因疫情严重,近来不得不减至每周一次。
香港于7月中爆发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前,冯纪宁经常在晚间进行外展服务,向无家者派发食物和生活必需品,有时多达每周三次。
疫情下,卫生及医疗服务缩减,露宿者深受影响。纪宁因此向他们伸出援手,免他们流落街头增加感染风险。
他说:「疫症对弱势社群的影响最大。很多之前从事饮食业的人失去工作,生活无以为继,别无选择下最终露宿街头。」
政府早前规定食肆须在晚上10时收市,连24小时营业的连锁快餐店亦不例外,一向夜宿快餐店的无家者因而无处容身,生活更加困难。纪宁于是开始为这家服务油尖旺区露宿者的非政府组织编制清单,详列当区可供使用的社区中心,希望在这个艰难时期助他们找到容身之所,暂解燃眉之急。
另外,他还负责管理该组织的社交媒体平台,并尝试以不同方法唤起公众关注露宿者问题。
纪宁是透过参与「公民伙伴实习计划」获安排于7月起在救世军工作。该计划隶属科大侍学行,旨在为同学提供服务社会的机会,从而促进个人成长。同学可于非政府组织实习或参与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时间由6周至12个月不等。尽管疫症带来种种限制,但今年参与计划的同学却展现了无比创意,以及继续服务社会的决心。

新闻
COVID-19, City Lockdowns, and Air Pollu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只供英文版本)
The rapid spread of COVID-19 is a global public health challenge. To prevent the escalation of its transmission, China locked down one-third of its cities and strictly restricted personal mobility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Using timely and comprehensive air quality data in China, we show that these counter-COVID-19 measures led to a remarkable improvement in air quality. Within weeks, the Air Quality Index and PM2.5 concentrations were brought down by 25%. The effects are larger in colder, richer, and more industrialized cities. We estimate that such improvement would avert 24,000 to 36,000 premature deaths from air pollution on a monthly basis.

新闻
刘纪美教授荣获美国光学学会2020年度尼克•何伦亚克奖(只供英文版本)
Prof. Kei May LAU, Fang Professor of Engineering and Chair Professor of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ECE), has been selected as the 2020 recipient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SA) Nick Holonyak Jr. Award. She is recognized fo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hetero-epitaxy of compound semiconductors on silicon for future integrated lasers and advancing the field of light-emitting diode microdisplays.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委任汪扬教授为副校长(大学拓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宣布委任汪扬教授为下任副校长(大学拓展),自本年10月1日起生效。
汪扬教授
汪扬教授现为科大理学院院长及数学系讲座教授。汪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学者,研究范畴广泛;他在纯数学及跨学科数学两大范畴发表的研究论文超过100篇,当中不少刊载于顶尖的科学期刊。他曾于2006至2007年间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课程主任。科大经严谨的全球招聘程序委任汪教授。
科大校董会主席廖长城先生对新任命表示欣喜﹕「汪教授具备出色的领导才能及沟通技巧,并了解大学所面对的挑战及发展方向,包括广州校区这个重要的发展计划。凭借汪教授优越的条件,我深信他定能在新职位上促进大学的蓬勃发展,提升科大在本地及国际间的知名度。」
科大校长史维教授欢迎汪教授的新任命,他表示﹕「汪教授对科大具透彻和深入的理解,亦掌握本地与环球脉搏。我相信他能进一步加强科大的影响力、拓展大学与其他伙伴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大学争取更多捐款,并深化大学与校友间的联系。我亦想藉此机会,感谢汪教授出任理学院院长时所作出的众多贡献。」
汪教授于198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数学学士学位后,于1990年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89年汪教授于乔治亚理工学院开展学术生涯,其后在2007年加入密歇根州立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汪教授于2014年8月加入科大出任数学系系主任,至2016年11月升任为理学院院长,于任内成立大数据生物智能实验室,并推出广受欢迎的数据科技理学硕士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