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8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陈钧杰博士荣获「教资会杰出教学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化学系讲师陈钧杰博士,今日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颁发2018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的新晋教学人员组别奖项,以嘉许他的杰出教学成就。
科大校长史维教授对陈博士获奖感到欣喜,他表示:「科大崇尚创新开放的思维,致力培养多元、凡事皆可为及有利于个人和学术发展的文化,让每人都能尽展所长,实践抱负,克服挑战以回馈社会。陈博士勇于创新、追求教学卓越,课程成效备受各界肯定,如此年轻便获此殊荣,我为此感到非常鼓舞,并衷心祝贺陈博士的杰出成就。」
陈钧杰博士对于获得教资会的认同深感荣幸,他于颁奖礼上表示﹕「感谢科大在这四年来给予我机会,让我能好好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予学生。每当我授课或设计课程时,我总思考怎样才能令学生学得最好、怎样才能装备他们迎接挑战。未来,这奖项将有助我为理科本科生设计一个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课程,训练他们以批判思维来应对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科学问题。」
陈博士生于香港,初中时已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自行在家中设立「小实验室」。负笈英国升学后,陈博士遇上其启蒙老师,并于其鼓励下以实验模式教授低班同学化学知识,为他埋下教学种子。他在英国高考化学科以全国最高分数入读剑桥大学的圣若翰学院修读自然科学,再于圣安德鲁斯大学攻读生物有机化学博士学位。陈博士于2014年加入科大,任教大学的本科和硕士课程,如「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中的重心思想」、「大分子分析化学」、「利用创新教学工具教授科学」和「Capstone专题课程」等;他近年亦积极推动STEM(科学、科技、工程、数学)教育。陈博士擅于利用实验,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向学生阐明科学原理,亦容许学生自定义功课课题与呈交形式,致力发展他们的体验式学习。陈博士任教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更凭「生活中的化学」获得科大2016年度的卓越核心课程教学奖。
除了教授科大学生外,陈博士亦任教科大专为高中生而设的夏季学院课程,以加深中学生对化学的认知。他又积极培训中学生参与包括国际大都会奥林匹克等国际科学比赛,期望于培养化学人才的同时,亦为港争光。
陈博士热心教学,甚至将课室由大学搬上大银幕,于电视节目上以轻松易明的方式向观众阐释日常化学现象,提升大众对科学的认知。

新闻
"Improving Patient Journey"-Corporate Project Sponsored by Union Medical Healthcare
With the support of Union Medical Healthcare, 2018 spring term's Corporate Project challenged students to improve patient journey at General Practice (GP) clinics. The project aims at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hands-on experience in solving complex real business problems and polishing their advanced skills in design thinking and executive communication.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获罗桂祥基金捐赠港币一亿元 推进生命科学知识前沿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 获罗桂祥基金(基金)捐赠港币一亿元,襄助科大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
基金的慷慨捐款让科大得以购置一部现时全球最先进、为结构生物学带来革命性重大突破的冷冻电子显微镜;亦襄助大学设立了「罗桂祥研究基金」,促进科大培育科研人才。为感谢基金对科大的鼎力支持,大学将学术大楼的实验室大楼部分命名为「罗桂祥楼」,该大楼亦会用作安置新购置的冷冻电子显微镜。
科大今天举行捐赠典礼,答谢罗桂祥基金的慷慨捐赠,基金由已故罗桂祥博士于1991年创办。主礼嘉宾包括罗桂祥基金主席罗德承博士、罗桂祥基金董事罗友礼先生、罗慕贞女士、陈罗慕连女士及罗慕玲女士、科大校董会主席廖长城先生以及科大校长史维教授。科大其他管理层成员亦有出席典礼。
罗德承博士表示:「基金非常高兴能与在科研领域领先的香港科技大学,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我相信科大的专家团队将善用冷冻电子显微镜,为他们的研究带来进一步的突破和发现,改善人类的生活,为社会带来裨益。我们亦很兴奋见证罗桂祥研究基金的成立,它旨在促进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国际合作。我们希望大学能继续利用科技打破界限,成就未来。」
罗友礼先生补充说:「我先父罗桂祥于78年前创立维他奶,当时只有一个简单使命:制造富营养、美味的饮品来提升公众的健康。秉承这使命和信念,维他奶从没间断地与不同伙伴合作,致力促进社会大众对健康营养方面的教育和认知。今天,我们深感荣幸能与享誉全球的顶尖大学-科大结为合作伙伴,对于我们的捐款能为双方未来的长远合作打下稳固基础,我们感到欣喜。」
廖长城先生衷心感谢基金的捐赠,他说:「罗桂祥博士的创意、坚毅和勇气激励了很多人。今日,科大亦正努力实现一个共同的使命—以创新科技及凡事皆可为的精神拓阔知识领域,促进香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凭借罗博士基金会的慷慨捐赠,科大定会进一步提升研究成果的质和量,并将致力促进香港与海外研究人员间的学术合作。」
史维教授亦说:「基金自2001年与科大合作以来,先后创建了一个实验室及多个奖学金,又购置了多项昂贵的仪器推动我们于前沿科学研究方面的努力。基金今天慷慨捐赠的善款,更是我们合作17年以来最大笔的款项,这将推动更多跨学科与机构的合作和互动,为科大带来更多令人振奋的科学发现。」

新闻
E-Journal Usage : 5-Year Trend
Electronic journals are a daily staple of scholarly research. We have done some analysis of how heavily used our e-journals have been. The chart below shows the total number of article downloads and the number of article downloads per student FTE for the past five years (from 2013 to 2017).

新闻
Print vs Electronic: Academic Reading Preferences @HKUST
In September 2017, the Library conducted the Academic Reading Format International Study (ARFIS), an international project investigating student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in regards to academic reading. So far, 32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have participated.

新闻
科大加强推广STEM教育 推出一站式STEM@HKUST平台
为加强推广香港的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STEM)教育,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最近于教职员、同学与校友的支持下,推出一个全新互动平台,致力激发初中学生对STEM的好奇心,并支持本地教师教授与STEM相关的学科。
为什么不同酸碱度会导致pH试纸出现不同颜色?在某人大脑中植入化学物质,是否就能令对方爱上你?由科大资优教育发展中心总监周敬流教授及工学院环球社会中心总监胡锦添教授共同创立的STEM@HKUST平台 (https://stem.ust.hk/) ,不仅提供不同的学习信息鼓励青少年以科学头脑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更有教学资源协助老师教导学生具备批判思维及解难能力等STEM背后的真正精神。
周敬流教授表示:「在学校教授STEM,一般被视为只按教科书上一个接一个的科技课题讲授,或透过参与课外活动实践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然而,STEM教育的精髓在于建立同学懂得观察、有系统地分析事物、评估事物的真确性,以及透过实证辨识可行方案的思维。时至今日,知识的广度势不可挡,只有学到这种思维模式的人,才能超越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把STEM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STEM@HKUST不只是一个提供与STEM相关活动和比赛的一站式信息平台,当中更载有由科大教授和学生制作、以生动活泼形式讲解不同科学难题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短片。平台亦欢迎师生查询与提供意见,包括学生有兴趣观看的科学实验短片,以及教师于STEM教育上所面对的问题等等。
除此之外,团队亦正筹备推出师友计划,安排对STEM教学有兴趣的科大本科生,实地观察由科大教师校友所讲授的STEM课堂,从中学习课堂筹划与授课技巧,并跟教师校友一起建立与中学课程相关的STEM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