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4

新闻
发现, 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研究
香港科技大学及美国史拔思科研院科学家 发现蛋白酶变体可作为新蛋白质药物制剂
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高研院)和美国史拔思科研院发展实验室(科大高研院─史拔思科研发展实验室)联合研究小组与aTyr制药公司发现一类蛋白合成酶在人类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新功能。这项研究不仅发现了250个全新及可能影响干细胞以至免疫系统功能的蛋白质,也揭示了生命进化过程中蛋白质演化的重要性,同时也为研发蛋白质药物制剂提供了新的方向。这一重大研究已于2014年7月18日出版的国际权威杂志《科学》发表。 领导联合研究团队的Paul Schimmel教授指出:「这一研究成果中所发现的全新剪接变体蛋白质揭示了以往于生物研究中从未被发现和触及的领域,为科学家进一步探讨生命和进化过程迈进了一大步。」Paul Schimmel教授为加州及佛罗里达州史拔思科研院的Ernest and Jean Hahn教授,并于2008年出任科大高研院访问教授。 与Paul Schimmel教授合著此研究报告的科大高研院资深学人、嘉里理学教授及生命科学部教授张明杰表示:「这一项重要发现不但揭示了一系列新的生物学领域,也为进一步研发蛋白质药物提供新的机遇。」张教授补充:「这次研究成果展示了一个由科大高研院、美国史拔思科研院、及两间来自美国及香港的生物科技公司成功合作的例子,同时也印证了基础研究与生物科技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联。」 于2013年,可注射蛋白治疗剂占十大药物中的七种,总销售额共590亿美元。其功能主要可补回原本缺少或调整过高的生物活性,因此愈趋代替传统的化学药物。 揭示更高复杂性的生物进化 氨酰tRNA合成酶(AARS)是一类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的催化酶,而每种氨基酸均需要指定的AARS来催化,因此AARS的种类与氨基酸的数量同样为20种。由于AARS对翻译遗传资讯成为蛋白质尤关重要,他们不但存在于地球上所有生命体中,且一直被视为没有太大变化的蛋白酶。
新闻
教与学
Where Dreams Start
Xinyue Wang Year 3, major in Accounting and Finance I'm Wang Xinyue, from Beijing. I'm currently a 3rd year student and graduating this June majoring in accounting and finance. I came to Hong Kong with no idea as to what my host city would be like. I entered HKUST with no clue what this university would mean to me. And I began my major with no plans about post-graduation life.But now I am about to graduate, determined and hopeful about my career and with a splendid blueprint for life. It is HKUST that has seeded my dreams. For the University is like an ocean, there is always space for you to explore and shine. “To thrive or survive? It’s your choice. Find out what you are truly interested in and you can become what you believe,” one of my professors said during my very first year at HKUST. Brought up on spoon-fed teaching, I was initially thrown by this question. Where did my interests really lie? For the first time, I started to explore.
新闻
健康, 科技
香港科技大學研發小型脈衝電場裝置净水殺菌 环境学部教授为首位大中华专家獲選美國工業卫生協會院士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最近研发出「小型脉冲电场杀菌装置」,透过特别设计的小型电极,能于数秒内杀灭水中超过90%细菌,预期有效预防因食水污染引致的致命疾病如退伍军人症等。 该跨学科研究团队由两名环境学部教授领导,他们是工学院副院长、化学工程及生物分子工程学系杨经伦教授,以及健康、安全及环境处处长关继祖教授。关继祖教授最近亦获选为美国工业卫生协会院士,以表扬他在工业安全、卫生及传染病控制的贡献。 食水的污染往往来自微生物的感染,常见的水生病原体包括绿脓杆菌、气单胞菌、分支杆菌和退伍军人症病菌。本港不时有新落成的建筑物,被验出有退伍军人症病菌。现时常用的食水消毒方法包括添加化学物如氯气和臭氧、加热或者过滤。氯气消毒最为普及,但高浓度的氯气会发出刺鼻的气味,亦有机会与水中其他有机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成有毒物质甚至致癌物;加热和过滤的方法虽然有效,但耗用大量能源,运作成本亦较高。 研究团队研发的创新脉冲电场杀菌技术,是一种透过电场破坏细胞膜的纯物理性杀菌技术,能有效在短时间内杀灭大部分的水生病原体,更不会令病原体发生基因变异,制造出超级细菌。现有的脉冲电场杀菌技术或需要用上超过十万伏特的高压电力,容易引致触电等安全问题。科大新研发的小型脉冲电场杀菌装置,透过特别设计的小型电极,成功将所需电压大大减低至特低电压类别,只须干电池便可运作。装置更可安装于任何水喉、花洒和水箱等,在食水接触使用者前已经被彻底消毒。研究人员正于本港的公立医院实地测试该装置。
新闻
MOOC打破学习疆界
科大生命科学部教授周敬流指,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正为教育开拓新领域,课程开放给全球报读,并将学生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位。科大正是其中一间参与MOOC发展的亚洲机构。周教授说:「以往大学生只会在小组报告时与身边同学讨论。现在我看见高中生、毕业生、考古学者与家庭主妇一起讨论食谱。」 周教授是MOOC<<烹饪的科学>>其中一位教师。课程透过Coursera这个国际平台作全球招生。Coursera与超过一百间顶尖大学及机构合作,提供免费的网上课程。周教授的课程於去年首次推出时,已吸引超过八万三千人报读,学生来自全球超过100个国家。有见及此,课程於今年三月再次推出,这次就读科大的学生更有机会取得学分。 带领学界发展 MOOC被视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类课程已吸引全球数千万人就读,令更多人能接触大学课程,实践终身学习。这些课程大多是由国际知名的大学所提供。在线学习工作小组主席及首席副校长资深顾问(创新教学与网上学习)庞鼎全教授指MOOC与传统遥距学习有明显分别。他留意到遥距学习的学生须付款以使用教学录影片段或功课,但大部分MOOC则完全免费。而且MOOC平台可以一次过吸引全球各地数以千计的人报读同一个课程。更重要的是,MOOC的教学经验可应用至科大课程,令学生有所得益。 科大是第一间加入Coursera的亚洲大学。至今,大学已将四个课程放上Coursera平台,内容包括中国社会的科学与科技、新中国的新史学以及「烹饪的科学」,总报读人数超过十四万。大学亦加入了另一个由哈佛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开发的大型MOOC平台edX,并将於未来数月上载三个课程。课程包括Java程式、讯息系统及亚洲商务英语会话。这些课程均能应对现时市场需要,并在世界各国具相当吸引力。其他提供MOOC的著名机构包括耶大学、普林斯大学、密歇根大学及东京大学,所提供的科目包括语文、艺术、法律、工程及医学等。
新闻
创业
Great Minds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Claire Chan Final Year Student, Dual Degree Program in Technology Management Founder of Sensbeat During my four years at HKUST, I have been provided with opportunities that I would never have even thought about at high school. In studying at HKUST, I have had the chance to travel the world for different conferences and competitions on topics ranging from technology to human liberation. I have met and talked to world leaders, studied in another top global university, founded “HKUST Great Minds” to spread the power of ideas, and participated in voluntary work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Crucially,HKUST also helped me to meet a group of talented people with similar interests, which is how we came to create our emotion-sharing app called Sensbeat.
新闻
创业, 创新, 研究及科技, 跨学科
香港科技大学2014年100万元创业计划大赛鼓励创业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举办一年一度的100万元创业计划大赛,推动创业文化及发掘拥有最佳商业前景的方案,成功创造一个实践创新科技商业概念的平台。获胜队伍可以利用奖金自组公司,或继续进行具商业价值的创新研发项目。 今年共有117支队伍参加比赛,每支队伍最少有一位科大理学院、工学院或商学院学生、教职员或校友。国际评审团由企业领袖、专业投资者、以及有创业经验的学术界人士组成,选出12支优秀队伍晋身决赛。 大会今年特别将奖金达港币30万元的冠军命名为「校长特设卓越表现奖」。比赛最终由m-Care Technology Ltd夺得冠军,而亚军及季军分别为SonoSolution及SiliCool。 m-Care Technology研发监察心律的创新科技产品,可遥控监察病人的身体机能,应付不断增加的医疗需求。该产品为一件能监察心律的外套,可以透过无线网络即时传输数据。m-Care同时获得学生奖及范凯霖最佳报告奖。SonoSolution研究利用低频及低能量超声波,以非入侵性的方式治疗眼疾;SiliCool则为微型处理器提供降温技术。 比赛并设立多个奖项鼓励表现优异的队伍。获颁创新奖的Centric-Tech (HK) Ltd,提供消费者与企业应用的千兆位级有线及无线互联半导体晶片及系统解决方案;获颁范凯霖90秒推广奖的uHoo,研发的系统可助用家了解身处的环境及呼吸习惯,从而调节呼吸;获颁商品展示奖的eTron,研发高效导电银浆,大大减低电子印刷电子技术的银使用量及成本。 科大创业中心署理主任李汉强博士表示:「我们乐见越来越多有潜质的企业家参赛,期望透过奖金及行政支援,助获胜队伍成功创业,实践意念。」李博士称,今年决赛的所有评审均是专业投资者,能协助入围队伍掌握市场趋势及期望,并确保所有创业计划具商业可行性。 是次比赛获得多间机构赞助,包括瑞安集团、Morris S Smith Foundation、Larry Franklin Trustee、信报与南华早报的Education Post。
新闻
大学联合, 物理学
香港科技大学研究人员参加国际最前沿粒子撞击实验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研究人员参加了香港物理学家团队,正式参与在全球最前沿的物理实验之一-粒子撞击实验,并在ATLAS合作组的一致赞成下成为合作组成员。 位于瑞士的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拥有全球最高能量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而ATLAS合作组则运行全球最大型之一的粒子探测器。利用这个庞大而精密的粒子探测器,以及能产生前所未有的高能量粒子碰撞的对撞机,物理学家将探索一些全新而基础的物理,包括希格斯特质、暗物质、隐藏的更高维度及超对称(猜想在基本粒子之间的一种对称关系)等。在2012年,ATLAS合作组与同属于CERN 的 CMS合作组共同发现了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现时,对撞机正暂停运作以进行升级工程,目标于2015年重新运行时,粒子束的能量及强度大大提升。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相信只是迈向基础物理新一页的开始,而香港的科学家及学生亦有机会参与这些令人振奋的新发现。 香港物理学家团队由香港中文大学的朱明中教授带领,成员来自科大、中大及港大。除了朱教授之外,团队成员还包括中大助理教授Luis Flores Castillo、科大研究助理教授Kirill Prokofiev、港大助理教授屠艳珺、4名研究生及2名研究助理。来自3所大学的4名本科生现正于CERN进行研究工作,短期内也会招收更多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员加入。 科大物理学系主任Michael Altman教授说:「团队获得ATLAS合作组认同加入成为成员,乃香港社会的重要里程碑,我们的年轻科学家及学生更可透过此机会参与最前沿的科学研究,而科大能够与香港其他大学共同肩负这项重任,令我们非常鼓舞。」 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院长戴自海教授对于香港能够参与此国际实验十分高兴,并指出:「科大能够与另外两间大学携手合作探索宇宙的奥秘,确实使人振奋。」
新闻
阿尔兹海默症, 研究, 发现, 神经科学
香港科技大学发现新的分子标靶 有助治疗阿尔兹海默症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理学院院长、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晨兴生命科学教授叶玉如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最近发现了可以治疗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脑退化症)的新分子靶标,有机会进一步开发成为治疗该症的新药。研究团队针对导致患者认知障碍的EphA4蛋白异常活化,成功从传统中药中筛选出一种天然化合物,证实可以抑制EphA4的活性,并改善阿尔兹海默症病征。这项突破性发现已于上月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 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会严重削弱患者认知能力的脑退化病。患者的征状包括记忆、推理和判断能力逐渐丧失,以及活动能力降低。如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不断增加,将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并会为国家医疗设施和公共资源造成压力。阿尔兹海默症主要影响65岁以上的人士,可能是引致长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阿尔兹海默症仍然未有根治的方法,其中一个关键障碍,是此症的病理机制仍不明。但研究已经证实,患者在出现认知能力下降等征状前就已经患上阿尔兹海默症,所以不但要开发新疗法,而且必须尽早治疗,才能发挥效用。而淀粉样蛋白(Aß)被视为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主因。 叶玉如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Aß会过度激活EphA4蛋白,从而减低神经细胞之间的通讯能力,造成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研究人员与化学系黄旭辉教授团队合作,利用电脑筛选和分析,寻找可以作为EphA4抑制剂的小分子,并最终从传统中药数据库找到一种天然化合物,可以弥补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突触损伤。该小分子化合物在动物测试中,证实可减轻阿尔兹海默症的病理症状﹔科大团队的崭新研究将有助开发成为新药物。 这个研究项目得到创新科技署、香港研究资助局及何善衡慈善基金会的慷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