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07

新闻
香港高校合办高校管理研讨会 推动甘肃青海香港高校交流合作
香港十一所高等院校联同中联办教育科技部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举办「甘肃青海高校校级领导及高级行政人员高校管理研讨会」,目的是促进香港与甘肃和青海两省高校的交流协作。研讨会的总结会今日于香港科技大学举行,由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郑振耀教授主持。 是次为香港高校首次携手合作为内地高校举办研讨会,获得国家教育部和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支持。 研讨会的主题为香港高等教育发展及高校管理。研讨会开幕仪式于十一月二十六日在香港浸会大学举行,由该校副校长陆大章教授等主礼,其后一连五天轮流在十所高校举行。 来自甘肃和青海两省教育厅的官员及两省十二所高校的校级领导及高级行政人员共二十六人参加了研讨会,就高校管治、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质量评审、全人教育、学生管理和国际化等课题与本港高校同行讨论和交流,并参观了多所高校的不同设施。 研讨会筹委会主席香港理工大学境外中心拓展处处长罗璇女士表示,参与筹办是次研讨会的香港高校希望结合大家的力量为内地高校举办研讨会,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出一分力。与会者均表示是次来港参加研讨会的机会难能可贵,获益良多。 筹办是次研讨会的香港高校包括港大、中大、公大、城大、科大、浸大、教院、理大、演艺、树仁和岭大。 传媒查询: 陆锦荣 电话:2358-6306 电邮:kluk@ust.hk
新闻
科大及清华签约设立「刘富荣教授工程教育交流基金」
刘富荣教授教育基金、清华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三方于今天(2007年11月20日),在科大签署设立「刘富荣教授工程教育交流基金」协议书,加强香港和内地工程教育的交流,进一步提升工程人才的质量。 刘富荣教授教育基金创办人刘富荣教授、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贺美英教授、科大工学院院长陈正豪教授及科大土木工程系系主任张慕圣教授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刘富荣教授亦是昭兴建筑运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最近,他捐资500万元人民币,设立「刘富荣教授工程教育交流基金」,加强香港和内地工程教育的交流。基金所支持的项目,将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主,并优先为清华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开展交流及研讨互访等活动。 刘富荣教授向来大力支持教育。他是科大及理大的兼任教授。在科大,他于2006年捐资500万港元,设立「刘富荣助学金」,协助本地与内地有经济需要的土木工程学系学生。最近,他更捐助清华设立工程结构实验室,作为国家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 刘教授表示:「国家的发展需要一流的工程人才,我希望可以尽点绵力,透过交流基金,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贺美英教授及陈正豪教授表达对刘教授的感谢。他们不约而同表示,「清华和科大一直保持友好关系,今次得到刘教授支持成立交流基金,两所院校日后合作机会必定更多。」 传媒查询: 陆锦荣 电话:2358-6306 电邮:kluk@ust.hk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设立科大高研院─史拔思科研发展实验室
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科大高研院)与美国史拔思科研院(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达成合作协议,于科大设立科大高研院─史拔思科研发展实验室(HKUST-Scripps R&D Laboratory)。美国史拔思科研院为世界一流的科研中心,设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 在今日(11月16日)于科大举行的一项仪式上,香港科技大学与美国史拔思科研院代表,联合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确认双方为合作伙伴,于科大成立科研发展实验室。 根据合作备忘录之协议,美国史拔思科研院将于新的科研发展实验室建立研究队伍,与科大理学院及工学院之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科研队伍将分别由美国国家科学院成员、美国史拔思科研院史湘慕(Professor Paul Schimmel)教授及科大生物化学系教授张明杰领导。 这个科研队伍将会合作开拓合成酵素的功能,并希望把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治各种疾病上。实验室将会于一年内全面启用。 科大校长、科大高等研究院创办人朱经武教授在签署仪式上表示,「我们根据合作备忘录成立的科研发展实验室,汇聚了一群最优秀的科研人员,标志着科大要把科大高研院建立为世界级研究中心的梦想,又迈出了一步。」 「这个合作备忘录,也加强了科大与世界级科研组织合作的目标。美国史拔思科研院的史湘慕教授,不但在生物医学的研究上卓然有成,更擅于把研究成果进一步研发为药物,并推出市场应用。科大高研院─史拔思科研发展实验室,标示了美国及香港的科技研究所,结合成为合作伙伴的一种崭新模式。」 除了合作成立科研发展实验室外,备忘录亦正式确认另一项学术交流合作协议,让香港科技大学及美国史拔思科研院互相交换其科研人员及研究生。 科大高等研究院  科大高等研究院由科大校长朱经武于2006年6月成立,目的是从事先导性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协助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透过主办工作坊、研讨会及会议,促进世界各地优秀学者及科学家的交流;促进本地、国内及国际学者在高效应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及开办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及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新闻
科大与香港教育城携手发掘少年科学家 网上网下激发学生数理潜能
为了发掘更多在数理方面具优厚潜质的本地少年优才,与及更有系统地培育他们,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香港教育城合作,并得到尊科(香港)有限公司支持,携手合办第二届「少年科学家优才计划」,让全港近3000名12-14岁的初中学生提早得到启发,激发他们的数学潜能。 「少年科学家优才计划」今年已是第二届进行,形式与上一届大致相同,将分三个阶段进行,主办单位早前已邀请了全港中学推荐校内的中一至中三学生参加。第一阶段是为期8个星期的「每日一数」网上学习及训练,所有题目均由国际著名学者编写,同学从互动数学难题从中得到启发。完成8个星期的训练后,同学们可继而挑战2008年4月举行的「世界数学测试」,尊科公司将提供考试费优惠及接受申请考试费减免。 第一阶段「每日一数」最高分数的600名同学将有机会进入第二阶段,参与科大的数理互动工作坊;而在「世界数学测试」最高分数的200名参加者,将有机会参与科大的数学增益课程、通识讲座及珠三角考察团,体验多元化的学习经历,全面提升个人潜能。 科大数学系副教授蒋翼迈博士表示:「『少年科学家优才计划』去年成功推行,反应踊跃,今年科大与香港教育城再次合作,并得到尊科公司慷慨提供『世界数学测试』的考试费优惠。同时,参与这个计划的学校名额由去年的80所增至今年的120所,增幅达五成,令更多学生受惠。我们希望透过这些互动及有趣味的数学测试,激发学生的数理潜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科大一系列为中小学生举办的数理增益课程及珠三角考察活动,更能培育学生全人发展。」 今日的计划简介会中,主办单位邀请了上届参与学校的老师分享「每日一数」对学生的裨益及推行「世界数学测试」的经验。同时,曾参与这个计划的同学代表亦有到场分享感受,他们均认为这个计划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使他们在解答数学难题时更有信心。 传媒查询: 陆锦荣 电话:2358-6306 电邮:kluk@ust.hk
新闻
科大举行第15届学位颁授典礼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11月7日至9日举行第15届学位颁授典礼,向1,862位本科毕业生,1,317位硕士毕业生及149位博士毕业生颁授学位。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先生,今日(11月9日)以科大监督身份主持第三天的学位颁授典礼,并颁授荣誉博士学位予三位杰出人士,以表扬他们在不同领域的杰出成就,与及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他们是: 著名文学家及《明报》创办人查良镛教授:文学荣誉博士 著名慈善家及信兴集团主席兼董事长蒙民伟博士:工商管理学荣誉博士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卡尔‧夏普斯教授:理学荣誉博士 在典礼上,科大亦颁发其它奖项,表扬卓越的教授和学生。 物理学系副教授梁伯和教授获颁授大学最高荣誉的「祁敖卓越教学服务奖章」。梁教授热心教学,他透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详尽的教材,竭力引导学生,亦关心学生的个人发展,他的专业精神和优秀学术成就,堪为教师的楷模。 第14届学生会长李诺韦同学获颁「张鉴泉卓越学生服务奖章」,以表扬他在任期间,积极举办一连串校园生活及时事的研讨会,启发同学关心社会,认识世界。李同学及干事会成员更走访亚洲几间大学的学生组织,推广文化交流。 科大去年成立「我最敬佩的老师奖」,毕业班的学生可提名一位在中学时期,对他们有深远正面影响的全职中学老师,予以表扬。今届获奖的两位老师,分别是在九龙华仁书院任教英文科逾四十五载的已故江之钧老师,以及现执教于迦密柏雨中学世界历史科和中国历史科的梁少燕老师。 自1991年创校以来,科大已培育了约30,000名毕业生。 传媒查询: 陆锦荣 电话:2358-6306 电邮:kluk@ust.hk 黄慧婷 电话:2358-6317 电邮:donnaw@ust.hk
新闻
科大教授成功研制可折曲电子显示屏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温维佳教授及其研究小组,成功研制全球首个柔韧如纸,应用广泛,可随意屈曲、折迭及卷成筒状的电子显示屏。 显示屏只有信用咭六分一的厚度,以导电线路图形压于值热变色合成菲林上而制成。由于其值热变色的性能,显示屏上的影像清晰,而其颜色可随温度调校,并可因应情况不断转换。 温教授表示:「柔性、轻盈并易于携带的显示屏早己被应用于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中,但是,大多数的显示屏都是用液晶技术制造,而液晶显示屏制造成本随着尺寸的增加,而大幅上扬。」 「经由科大科研小组研制成功的显示屏,厚度只有150微米,与同类产品比较,容易生产,价钱相宜及耗电量较低,特别在制造大型的显示设备时,比如指示牌、计分器、或者巴士车头的目的地显示屏,若使用这种显示技术,就更为方便,也降低了成本。」 「由于显示屏很柔软,易于折叠,在运送和保存方面,非常便利。如果制成一张大型的广告,可以卷成筒形运送到使用地点,铺开使用后,亦可轻易卷好运走。」 温教授所开发的显示技术用途广泛,除了可以应用于指示牌、计分器、巴士车头的目的地显示屏外,还可用于温度感应器、电子广告板及电子书等。 研究小组并以该导电材料,成功开发了一系列运用于科学领域的微型装置,如微型加热器及能精确控温的热显示条,后者并可以轻易植入生物芯片中,让研究人员进行生物样本的分析和研究。 上述研究成果获著名的国际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 和 Applied Physics Letter 广泛报导。温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并正在为这项显示技术申请专利,及物色有兴趣人士,为这项技术一同拓展更广阔的商业应用,以便早日可发展为成熟的工业技术,投入市场。 传媒查询: 陆锦荣 电话:2358 6306 电邮:kluk@ust.hk
新闻
花旗集团藉花旗集团国际案例分析比赛2007 提高环保意识
泰国Thammasat University的学生击败17队来自世界各地知名商学院的精英队伍,在花旗集团国际案例分析比赛2007摘冠。今年比赛的主题是商界采取环保措施,以减低气候变化的影响。 比赛于2007年10月22日至25日在香港举行,是次第五届花旗集团国际案例分析比赛共吸引了18队来自加拿大、丹麦、芬兰、香港、中国内地、墨西哥、荷兰、纽西兰、新加坡、西班牙、泰国及美国的队伍参加。 这项国际商业案例分析比赛要求参赛队伍提出见解及方法,解决国际商业领袖面对的策略性挑战及管理难题。同时,是次比赛亦提供机会,促进跨文化的意见交流和经验分享。花旗集团国际案例分析比赛由花旗集团及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香港科大商学院)合办,并由花旗集团基金赞助。 今年赛事,邀得香港第一家公用事业机构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煤气公司)提供商业个案。除了提供背景资料及须探讨的环保问题外,煤气公司还特别安排18支队伍到公司参观。参赛队伍须在30个小时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向煤气公司提供策略性建议。评判团包括23位来自花旗集团、煤气公司、香港科技大学及其它主要行业的资深商界领袖,负责对参赛队伍的表现作出评估。 花旗集团香港区行长林森成表示﹕「花旗集团国际案例分析比赛吸引到世界各地的队伍参加,成功促进了国际意见交流,参赛精英获得宝贵机会,可拓展国际商业视野。花旗集团举办及赞助此项专上商业教育竞赛,旨在培育未来的商业领袖及决策人,希望他们日后可对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煤气公司首席财务总监何汉明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成为今届赛事的案例公司。我们对各队伍的超卓分析能力和创意,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参赛队伍提出各式各样具创意的建议,并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反映了参赛精英的多元背景和文化。我们热烈祝贺冠军队伍胜出是次比赛,他们的表现十分卓越。我们亦祝愿这项在香港举行的国际案例分析比赛继续成功地发展,取得更美满的成果。」 香港科大商学院署理院长郑国汉教授表示﹕「团队精神、适应多元文化的工作环境、及无惧压力追求卓越,均是工商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我们非常感谢合办机构及赞助人花旗集团,以及案例公司煤气公司,为参赛队伍提供难得的学习机会,参与这项极具意义的活动。」
新闻
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排名全球第一
根据伦敦《金融时报》今天公布的全球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调查,香港科技大学与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凯洛格)管理学院合办的EMBA课程,登上本年度全球排名榜冠军位置。该课程是首个跻身国际级排名榜榜首的本地开办课程。 此外,该课程于其修读人士的「工作经验」排名第一;于「教授国际化背景」排名第二及于「国际学生」排名第三。 本届就读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的学生背景多元化,并包括17个国籍人士,其中逾五成于香港以外地区工作。 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自二零零三年起已跻身《金融时报》所进行的年度调查的十大排名之列。 科大校长朱经武教授对课程于世界排名榜上的突破,感到欣慰。朱教授表示:「能够占据国际级排名榜中首位,足以肯定本港为商界领袖所提供的高等教育的素质。这个突破性的排名将激励我们继续进一步提升对卓越的学术成就的追求,并致力丰富我校各项课程给予学生的学习体验。」 科大商学院署理院长郑国汉教授表扬此合办课程创办人的高瞻远瞩。郑教授称:「这项独一无二的合办课程建立于两所优秀学院及其教职员之间的互信和尊重。两家商学院所属大学的支持亦是令该课程成功的关键之一。」 副院长及始创课程主任戴启思教授表示课程取得排名首位实在是庆祝课程十周年记念的最佳礼物。戴教授又指:「这是多年来为课程负出努力的全体人员值得骄傲的时刻。我们衷心感谢两家学院各教职员,学生及校友,赞助机构,以及曾参与课程各项活动的所有商界及社会领袖的支持。」 该课程于一九九八年起开办,是一项揉合中西精萃的独特合办课程,为亚洲国际级才俊提供最优秀的管理教育。该课程为期十六个月,共有28门课,每月两个周末上课,并由凯洛格与科大商学院平分授课职务。 凯洛格管理学院是国际合办EMBA课程的先行者。凯洛格自行开办的课程及其三个合办课程,均晋身本年度《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排名榜二十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