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研究人員發現戴口罩或能減低與空氣中致癌物有關的癌症風險

2021-04-02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人員最近證實,佩戴口罩除了能保護人們避免吸入帶有病原體的飛沫外,亦能過濾空氣中的致癌化合物,從而大大降低罹患如肺癌或白血病等癌症的風險。

由科大化學系和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陳雲副教授和郁建珍教授領導的團隊發現,口罩除了阻隔微塵及帶有病毒的飛沫以外,還可以有效過濾多種懸浮於空氣中的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當中包括毒性最高的種類。

Prof. CHAN Wan (Fourth left), Prof. YU Jianzhen (Second right) and their research teams.
陳雲教授(左四)、郁建珍教授(右二)及其研究團隊。

相較打噴嚏所產生的呼吸道飛沫,PAHs的體積只有其八千分之一[1]。團隊發現,細菌過濾效率達95%、即ASTM 一級標準的口罩,可阻隔約70%含有三個或以上苯環的PAHs。至於細菌過濾效率達98%、即ASTM 二級或三級標準的口罩,PAHs的過濾效率更可達75%,顯示佩戴口罩能減低該類致癌物質所誘發的癌症風險高達七成。

PAHs廣泛存在於大氣中,汽車引擎排放、吸煙、燒香等燃燒過程均會釋放PAHs。科學界多年的研究指出,吸入PAHs與肺癌及白血病病情的發展緊密相關。因此,監控環境中PAHs的含量,對癌症風險的評估及管理至關重要。

過往科學家主要採取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NIOSH 5506採樣方式,須透過特定儀器採集含PAHs的空氣樣本。如今陳教授的團隊透過分析口罩過濾層中的PAHs,便可檢測到個人對PAHs的曝露量,準確度亦與傳統方法相若。這相當於把所有佩戴口罩者化身成為流動PAHs探測器,不但較傳統方法省時方便,更可隨時密切追蹤個人對PAHs的曝露量,為其健康管理提供重要資訊。有關數據可進一步用作掌握個別行業對PAHs這類致癌物質的曝露量,從而協助政府與不同行業在職業安全和公共衛生方面制定適當的相應措施。

研究人員分析口罩樣本對空氣中致癌物質的曝露量。
preparation 1 preparation 2 preparation 3

 

陳教授表示﹕「佩戴醫用口罩,除了保護我們免受空氣中病源體的感染外,亦能減低我們曝露於空氣中致癌物質PAHs的風險。而利用我們研發的檢測方法,更能為個人及大氣環境中的PAHs含量進行更針對性及有系統的評估。我期望我們的檢測方法能進一步應用至監控其他非極性大氣污染物,如常用於製造噴漆及染料的甲苯等。」

郁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首次證明,普通醫用口罩可被應用為個人劑量計,協助定量空氣中的污染物。這種新應用將大大提升我們就個人曝露於空氣污染物危機的追蹤能力。」

研究結果最近在美國化學學會科學雜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發表 。

[1]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143281/  

傳媒查詢:
林淑媛                
電話﹕
2358 6313
電郵﹕anitalam@ust.hk    

談家誠
電話﹕
2358 8556
電郵﹕johnnytam@ust.hk

subscribe
註冊收取我們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