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5

新聞
社區, 機械人學, 教與學
科大為中、小學及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舉辦水底機械人製作大賽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一向致力推動機械人及自動系統的研究和創作,為了讓中小學生有機會參與製作機械人,科大日前舉辦水底機械人大賽,邀請小四至中三學生,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參加,最終分別由一隊全女生組別和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參與的組別奪得冠、亞軍。
新聞
獎項, 工程
科大生飛機設計全國奪亞
科大五名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本科生早前參與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航)舉辦的首屆全國飛機設計比賽,於153隊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奪得第二名。 科大隊伍設計的雙座輕型運動飛機「游龍」,於機腹安裝水翼以縮短起飛時間,並配以可摺疊的機翼增加地面操作的靈活度,其下反翼尖的設計亦可減少飛機於水面起飛時翼尖觸碰水面的機會,提升安全度。得獎的設計模型於中航工業通用飛機公司位於珠海的總部作展覽。
新聞
獎項, 學生發展
科大劍壇新星冒起 於亞運會大放異彩
劍擊運動著重戰略,而且講求選手靈活敏捷及是否具備韌勁和高度集中力。選手更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斷力,可謂鬥智鬥力。 科大年青劍擊選手、生物醫學工程學部三年級生張楚瑩於第十七屆仁川亞洲運動會(亞運會)奪得女子花劍團體賽銅牌,為香港獎牌榜再下一城。張楚瑩的劍擊天份於小學四年級為人發掘,此後她為香港囊括多個獎項,亦是香港劍擊總會會員。現時,她在香港年青劍壇(20歲以下)排名第一,而公開組別則排名第二,為她劍擊選手生涯旅途上的重要里程碑。
新聞
共享識見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教授率領代表團出席於瑞士達沃斯舉行的年度世界經濟論壇。科大是亞洲唯一的學府獲邀於達沃斯論壇主持「創想研究室」,其餘六所獲邀的大學有牛津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卡內基美隆大學。於論壇上,本校代表團的四位教授與全球知名學者及專家探討現實與虛擬世界的結合對人類社會的意義。 視像 – 四位科大教授於達沃斯主持「科大創想研究室」:
新聞
社區, 學生發展
服務學習之旅 傳遞愛與希望
「科大侍學行」是科大致力推動師生服務社會的計劃,透過與社區組織合作建立夥伴關係,提高同學的公民意識。同學藉著參與不同的社會服務、活動計劃和服務團,拓闊眼光,認識世界,關懷有需要的人士,為社會作出貢獻。 羅皓程與孫思雯同學去年參與服務學習之旅。對兩人來說,旅程體驗深刻,帶來不少反思。 羅皓程是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三年級生。她說:「我於六月前往四川南部馬邊彝族自治區一間小學,探訪當地彝族學生。透過參與這項服務,我希望服務農村的兒童,幫助他們尋找理想,並且鼓勵他們無論如何都堅持追尋夢想。」 皓程目睹年僅7歲的兒童為了上學,每天攀山越嶺四個多小時,給她深切感受。
新聞
社區, 商業
香港科技大學獲王則翠慈善基金捐贈 推動教學及研究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獲王則翠慈善基金捐款,推動大學的教學研究發展,以及設立「王則翠海外研習獎學金」,幫助需要經濟援助的商學院學生參加海外研習活動,包括國際比賽、研討會及社區服務等。此外,基金亦支持科大舉行2016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比賽。 大學將李兆基商學大樓的演講廳命名為「王則翠演講廳」,以感謝基金對科大的支持和慷慨捐贈。
新聞
獎項及排名, 獎項
香港科技大學頒發2015年長期服務獎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舉行每年一度的教職員長期服務獎頒獎典禮,以表揚服務大學達20年的資深教職員的貢獻。 科大透過設立長期服務獎,表揚及答謝長期竭誠服務的教職員,他們的重大貢獻令科大過去24年迅速發展,今年共有163名於1995年入職的成員獲頒發獎項。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與副校長、院長、系主任及部門主管一同出席該長期服務獎頒獎典禮,大學更特別邀請得獎者家人及親友前來一起分享喜悅,歡聚一堂。
新聞
為物料科學研究發光發亮
在現代世界中,熒光分子發揮舉足輕重的角色。熒光分子能顯露肉眼不能看見的事物,包括應用於保安檢查以偵測爆炸品、環境監察、生物傳感,以及觀察和診斷癌細胞的擴散情況。科大所開發的新一類產生熒光(fluorescence)的物料敏感度高、特殊,而且穩定性出色,並具有「聚集誘導發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的特性,因而獲世界各地醫院及生物科技企業的青睞。如何把這些高增值物料轉化為商業應用更是一個迫切和重要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