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迎來了另一個朗日晴天。陽光灑落在清水灣海面,波光粼粼。學生帆船運動員易希澧 — 友人愛稱她「Maddy」— 已然整裝待發,準備跟教練和隊友展開長達數小時的訓練。那邊廂在天水圍,朱兆邦(Joseph)在中學母校的實驗室內埋頭苦幹,努力優化他為社區長者發明的免提追蹤買餸車。
各自懷有高遠理想的Maddy和Joseph,不約而同於2024/25學年,入讀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繼續追夢。他們分別透過兩個直接入學計劃加入科大校園,包括「學生運動員學習支援及入學計劃」和「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科大今年共取錄了60多名傑出學生。在學業發展之外,他們將會在科大的全人教育和個人化支援下,盡展才能。
帆船運動員 醉心工程學
Maddy分享:「我一出生就成為了家裏的『水寶寶』,因為媽媽在2004年懷着我的時候,一家人正在布吉旅遊,並逃過了南亞海嘯。」
那次事件或許冥冥中改寫了Maddy的人生,她自幼便展現出水上運動的天賦,約一歲便開始習泳,更在七歲那年,因母親朋友的一個隨心建議,讓她發現了帆船運動的樂趣。
她笑道:「揚帆運動帶給我自由自在的感覺,讓我能感受當下,忘卻日常生活中雜亂的思緒和憂慮。」那時仍年幼的她只把揚帆出海當作減壓的消閒活動,沒料到會在15歲那年加入香港帆船隊,成為專業運動員。
然而好景不常,她當上專業帆船運動員不久,便遇上了2019新冠疫情爆發,封城期間更無法參與比賽和團體訓練。不過,她從困境中仍瞥見希望,尤其疫情讓她能擺脫日常上課的規律,可更專注於與隊友的雙人密集訓練。在巔峰時,她甚至一連六天都要從早上八時開始受訓。
她解釋:「帆船不僅是一項體能運動,還涉及技術和策略。在船上的工作有時會很單調乏味,我們必須不斷監察船隻系統和調校桅杆相關的設定。」她再補充,帆船運動員亦需同時應對周遭環境的轉變,例如風浪和附近的帆船。
Maddy的辛勤付出最終獲得回報。她的團隊在2022年世界青年帆船錦標賽的「29er」級別中名列第五,做出香港運動員在該項目的最佳成績,刷新香港紀錄。她表示:「疫情期間,我們一直在單獨訓練,並沒有任何基準可作比較,所以當我們看到自己能達到這個水準,實在大為驚訝。」
雖然Maddy現以參加2026年亞運會和2028年奧運會為目標,但也熱切期待於科大學習。隨着對帆船的機械原理認識加深,她亦對工程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因得知科大工學院在人工智能和機械人學領域有傑出研究,所以視之為理想學府。
「科大的卓越學術成就和對學生運動員的全面支援為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坦言,希望能繼續進行中學時期有關水底機械人和人面識別演算法的研究,並笑指:「我實在離開學校太久了,很渴望能重返課室上堂!」
年輕發明家 冀扶助老弱
科大跨學科學院因其靈活的跨學科課程,對擁有無窮好奇心和創業志向的同學深具吸引力,當中包括正在研發「免提追蹤買餸車」的Joseph。他將入讀跨學科學院,主修綜合系統與設計。
Joseph是在中二那年才首次嚐到發明的樂趣,當時老師挑選他組成四人團隊,製作出其買餸車的首個模型。他表示:「新界區內有很多鄉村,長者要拖著買餸車,走很遠的路才能買到生活必需品,所以我想造一架自動化的購物車,為他們減輕日常的辛勞。」
四年後,其他隊友經已踏上了不一樣的發展軌道,團隊最終只餘下他一人。他仍然堅守目標,並說道:「每個人都各有志向,而我則從這趟旅程中找到自己的目標。在不同比賽中,我看到其他同學展現非凡創意,深感驚嘆,同時讓我更堅信,自己也有可能透過發明,貢獻世界。」
不過,這位年輕發明家在去年取得了短期專利後,亦遇上了瓶頸。他感到從傳統課堂只能獲得有限知識和技能,故決定加入科大跨學科學院,探索更廣闊的知識海洋。
Joseph回憶道:「之前參加科大資訊日時,我對跨學科學院同學的分享和創新產品,印象深刻,有些同學更已成為成功的創業家。」他即將成為本科生,展望可在不久的將來,追隨學長們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