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her Term ID
20

科大与广州市政府及广州大学共同筹建港科大(广州)

香港科技大学今天正式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州大学签署协议,合作筹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港科大(广州))。是次合作标志着科大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港科大(广州)将有助推动科大于教育、科研、商业管理和知识转移方面的前沿发展,并为香港以至整个大湾区的创新科技增添动力。

港科大(广州)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庆盛现代高端服务区,邻近高铁站,占地1.13平方公里。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先生、科大校长史维教授及广州大学校长魏明海教授于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先生、科大校董会主席廖长城先生、广东省副省长黄宁生先生、香港中联办教育科技部部长李鲁教授、国务院港澳办交流司巡视员黄光先生、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李海先生、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博士,以及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等见证下签订协议。广州市政府同意提供新校所有建设费用,并将参照香港教育资助委员会对本地院校的资助模式,承担新校未来基本营运经费;科大则负责新校的教学质量与相关政策,并将引入科大的管理模式与教研文化,确保新校与科大具同等质量和水平,以及其基础设施规划和设计均能符合国际标准。

科大三杰出学者获颁2018年度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者奖」及「前瞻科研大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 科研人员今年于裘槎基金会颁发的七个大奖中勇夺其中三个﹕包括生命科学部温子龙教授的「优秀科研者奖」;以及生命科学部助理教授阮俊英与物理系化学系助理教授潘鼎的「前瞻科研大奖」。

裘槎基金会颁授科研奖给七位杰出学者 (代裘槎基金会发稿)

裘槎基金会今日(2018年12月7日)举行颁奖典礼,颁授「裘槎前瞻科研大奖」及「裘槎优秀科研者奖」/「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给来自香港四所大学的七位优秀学者,以表扬他们卓越的科研成就。四所大学包括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香港大学(港大)及香港城市大学(城大)。颁奖典礼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先生主礼。

得奖学者其中三位获颁「裘槎前瞻科研大奖」,三位获得「裘槎优秀科研者奖」及一位获「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七位获奖学者名单如下:

「裘槎前瞻科研大奖2018」

黎冠峰博士(中大)
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助理教授

阮俊英博士(科大)
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助理教授

科大与基督教灵实协会展开研究合作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基督教灵实协会(灵实)于今日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发展新科技以提高长者及护理人员的生活质素。

是次合作是通过结合科大的科研实力与灵实在长者护理及服务的丰富经验,研制并应用「乐龄科技」,以应对人口老化所带来的挑战。这次合作亦会协助解决本地乐龄科技界别发展所面对的主要困难,加强大学、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完善乐龄科技产品相关测试平台[1],促进香港创科发展。

科大工学院计划将「体验式学习」 课程 订为工程学生必修科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今天(2018年12月4日)宣布,计划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将「体验式学习」课程订为必修科,日后每年入读工学院的800位本科一年级学生,均需修读「体验式学习」课程,动手制作工程作品,学习跨学科的工程知识,贴近现实需要。

工学院院长郑光廷教授说︰「现时市场上日益需要的人才,并不是只懂一个范畴的工程师,而是拥有不同工程学科知识的工程师。我们希望透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用自己一双手设计一些创新发明,汲取跨学科的知识,建立解决难题的能力,成为贴近社会需要的人才。即使学生在毕业后长期投身社会不同岗位,也能适应和继续创新。」

香港科技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基因突变机制 为致命脑癌患者带来新治疗线索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北京天坛医院组成的研究团队,近日发现一种罕见的致命脑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sGBM)」的突变机制,了解到该癌肿瘤是如何由严重性较低的肿瘤演变成致命的sGBM。这项突破性的发现为对化疗无效的脑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于医院管理局每年录得的200宗恶性脑肿瘤新症当中,约四分一为「低级别神经胶质瘤(LGG)肿瘤」。这些生长于脊柱或大脑神经细胞附近的异变细胞,最终会演化成今日所知、恶性脑肿瘤中最「毒」的sGBM。虽然sGBM可经手术切除或透过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MZ)治疗,但绝大部分都会再出现突变,使患者病情复发,死亡率接近百分之一百。由LGG肿瘤演变成sGBM肿瘤的基因特征和进化机制一直未明。

科大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首办高层次对话 探讨创新科技与亚洲青年在人道工作的角色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今天首次举行公开领袖对谈,探讨科技为人道领域带来的机遇及挑战,以及亚洲青年在当中扮演的角色。

今次乃ICRC主席彼得·毛雷尔先生首度于香港进行公开演说。他与科大校长史维教授就「人道外交新视野﹕新兴科技及亚洲青年的影响力」展开对谈,议题包括自动化武器的出现、新科技对人道工作的影响,以及亚洲青年如何随着亚洲崛起,对国际人道工作产生更大影响力。因研究国际关系而闻名中外的学者沈旭晖博士其后亦加入讨论,由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蔡欣怡教授担任研讨会主持。

为深化大学成员及公众对国际人道工作的认识,科大亦自昨天起举办为期三日的展览,展出ICRC因应艰苦苛刻的环境而设计或应用的创新设备,例如可在阿富汗及南苏丹等环境相对恶劣的国家使用的新款义肢。这款义肢不但容易修复,亦方便配戴的人士进行各项包括宗教仪式及祷告等活动。此外,活动亦展示了一个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及高效能的太阳能照明灯。它除了可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提供照明,更可为手机充电,让战地居民身处险境时有电话应用。

香港科技大学新任校长就职典礼 暨第二十六届学位颁授典礼 颁授荣誉博士予三位杰出学者及社会领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天(11月16日)举行第四任校长史维教授就职典礼暨第二十六届学位颁授典礼,并向三位杰出学者及社会领袖颁授荣誉博士,表扬他们的重大成就及其对社会的贡献。他们分别是(按英文姓氏顺序排列):

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郑家纯博士-工商管理荣誉博士

史丹福大学刘易斯和弗吉尼亚伊顿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工商管理荣誉博士

科大校董会前任副主席兼署理主席唐裕年先生-文学荣誉博士

为纪念创校校董会主席钟士元博士逝世,现任大学校董会主席廖长城先生在毕业礼上,带领一众毕业生及嘉宾默哀,为钟博士对科大所作的重大贡献表示敬意。

廖先生说:「作为科大创校的灵魂人物之一,钟博士为大学订立了明确的理念。科大的使命在于培育科技人才,以推动香港以至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为大学发展初期,以至后来的茁壮成长打下了重要基石。就让我们谨记科大的使命,我相信,今天正式成为大学第四任校长的史维教授,将一如既往地领导大学,继往开来,带领我们再创高峰。」

香港科技大学深切悼念创校校董会主席钟士元博士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筹备委员会主席兼创校校董会主席钟士元博士G.B.M., J.P.今天在香港离世,享年101岁。科大对钟博士离世深感哀痛,并向钟博士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科大校长史维教授表示:「钟博士是一位高瞻远瞩和充满决心的伟人,他为香港的发展,特别是政治、公共卫生及高等教育方面,作出非常重要的贡献。三十年前,当香港面对回归前景未明之际,他已预视有需要成立科大﹕香港第三所以及唯一一所研究型大学,以培育香港未来所需的人才。今日所见,科大始终没有偏离一众创办人所赋予它的使命,积极创新,并透过于教研方面不断求进,以协助香港及内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为此感到无比自豪。钟博士的贡献将永留青史。」

钟博士于前港督尤德爵士治港期间,为本港三所高等院校的筹备工作担当领导角色。在他带领下,香港理工学院和香港城市理工学院(现为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先后创立,以满足当时以转口贸易为主要经济模式的香港对技术人才的渴求。其后至八十年代中期,香港面临社会和经济模式的转变,栽培科技人才对香港未来发展变得至关重要,钟博士再次策划并带领科大的筹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