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與廣州市政府及廣州大學共同籌建港科大(廣州)
香港科技大學今天正式與廣州市人民政府和廣州大學簽署協議,合作籌建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港科大(廣州))。是次合作標誌著科大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港科大(廣州)將有助推動科大於教育、科研、商業管理和知識轉移方面的前沿發展,並為香港以至整個大灣區的創新科技增添動力。
港科大(廣州)位於廣州市南沙區慶盛現代高端服務區,鄰近高鐵站,佔地1.13平方公里。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先生、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及廣州大學校長魏明海教授於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先生、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先生、廣東省副省長黃寧生先生、香港中聯辦教育科技部部長李魯教授、國務院港澳辦交流司巡視員黃光先生、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李海先生、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博士,以及廣州大學黨委書記屈哨兵教授等見證下簽訂協議。廣州市政府同意提供新校所有建設費用,並將參照香港教育資助委員會對本地院校的資助模式,承擔新校未來基本營運經費;科大則負責新校的教學質量與相關政策,並將引入科大的管理模式與教研文化,確保新校與科大具同等質量和水平,以及其基礎設施規劃和設計均能符合國際標準。
裘槎基金會頒授科研獎給七位傑出學者 (代裘槎基金會發稿)
裘槎基金會今日(2018年12月7日)舉行頒獎典禮,頒授「裘槎前瞻科研大獎」及「裘槎優秀科研者獎」/「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給來自香港四所大學的七位優秀學者,以表揚他們卓越的科研成就。四所大學包括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香港大學(港大)及香港城市大學(城大)。頒獎典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先生主禮。
得獎學者其中三位獲頒「裘槎前瞻科研大獎」,三位獲得「裘槎優秀科研者獎」及一位獲「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七位獲獎學者名單如下:
「裘槎前瞻科研大獎2018」
黎冠峰博士(中大)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物理系助理教授
阮俊英博士(科大)
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
科大與基督教靈實協會展開研究合作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基督教靈實協會(靈實)於今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發展新科技以提高長者及護理人員的生活質素。
是次合作是通過結合科大的科研實力與靈實在長者護理及服務的豐富經驗,研製並應用「樂齡科技」,以應對人口老化所帶來的挑戰。這次合作亦會協助解決本地樂齡科技界別發展所面對的主要困難,加強大學、研究機構、非政府組織和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完善樂齡科技產品相關測試平台[1],促進香港創科發展。
科大工學院計劃將「體驗式學習」 課程 訂為工程學生必修科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工學院今天(2018年12月4日)宣布,計劃在未來兩至三年內將「體驗式學習」課程訂為必修科,日後每年入讀工學院的800位本科一年級學生,均需修讀「體驗式學習」課程,動手製作工程作品,學習跨學科的工程知識,貼近現實需要。
工學院院長鄭光廷教授說︰「現時市場上日益需要的人才,並不是只懂一個範疇的工程師,而是擁有不同工程學科知識的工程師。我們希望透過『體驗式學習』,讓學生用自己一雙手設計一些創新發明,汲取跨學科的知識,建立解決難題的能力,成為貼近社會需要的人才。即使學生在畢業後長期投身社會不同崗位,也能適應和繼續創新。」
香港科技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基因突變機制 為致命腦癌患者帶來新治療線索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北京天壇醫院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發現一種罕見的致命腦癌「繼發性膠質母細胞瘤(sGBM)」的突變機制,了解到該癌腫瘤是如何由嚴重性較低的腫瘤演變成致命的sGBM。這項突破性的發現為對化療無效的腦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於醫院管理局每年錄得的200宗惡性腦腫瘤新症當中,約四分一為「低級別神經膠質瘤(LGG)腫瘤」。這些生長於脊柱或大腦神經細胞附近的異變細胞,最終會演化成今日所知、惡性腦腫瘤中最「毒」的sGBM。雖然sGBM可經手術切除或透過口服化療藥物替莫唑胺(TMZ)治療,但絕大部分都會再出現突變,使患者病情復發,死亡率接近百分之一百。由LGG腫瘤演變成sGBM腫瘤的基因特徵和進化機制一直未明。
科大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首辦高層次對話 探討創新科技與亞洲青年在人道工作的角色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今天首次舉行公開領袖對談,探討科技為人道領域帶來的機遇及挑戰,以及亞洲青年在當中扮演的角色。
今次乃ICRC主席彼得·毛雷爾先生首度於香港進行公開演說。他與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就「人道外交新視野﹕新興科技及亞洲青年的影響力」展開對談,議題包括自動化武器的出現、新科技對人道工作的影響,以及亞洲青年如何隨著亞洲崛起,對國際人道工作產生更大影響力。因研究國際關係而聞名中外的學者沈旭暉博士其後亦加入討論,由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蔡欣怡教授擔任研討會主持。
為深化大學成員及公眾對國際人道工作的認識,科大亦自昨天起舉辦為期三日的展覽,展出ICRC因應艱苦苛刻的環境而設計或應用的創新設備,例如可在阿富汗及南蘇丹等環境相對惡劣的國家使用的新款義肢。這款義肢不但容易修復,亦方便配戴的人士進行各項包括宗教儀式及禱告等活動。此外,活動亦展示了一個價格低廉、操作簡單及高效能的太陽能照明燈。它除了可在沒有電力的情況下提供照明,更可為手機充電,讓戰地居民身處險境時有電話應用。
香港科技大學新任校長就職典禮 暨第二十六屆學位頒授典禮 頒授榮譽博士予三位傑出學者及社會領袖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天(11月16日)舉行第四任校長史維教授就職典禮暨第二十六屆學位頒授典禮,並向三位傑出學者及社會領袖頒授榮譽博士,表揚他們的重大成就及其對社會的貢獻。他們分別是(按英文姓氏順序排列):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鄭家純博士-工商管理榮譽博士
史丹福大學劉易斯和弗吉尼亞伊頓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工商管理榮譽博士
科大校董會前任副主席兼署理主席唐裕年先生-文學榮譽博士
為紀念創校校董會主席鍾士元博士逝世,現任大學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先生在畢業禮上,帶領一眾畢業生及嘉賓默哀,為鍾博士對科大所作的重大貢獻表示敬意。
廖先生說:「作為科大創校的靈魂人物之一,鍾博士為大學訂立了明確的理念。科大的使命在於培育科技人才,以推動香港以至世界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這為大學發展初期,以至後來的茁壯成長打下了重要基石。就讓我們謹記科大的使命,我相信,今天正式成為大學第四任校長的史維教授,將一如既往地領導大學,繼往開來,帶領我們再創高峰。」
香港科技大學深切悼念創校校董會主席鍾士元博士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籌備委員會主席兼創校校董會主席鍾士元博士G.B.M., J.P.今天在香港離世,享年101歲。科大對鍾博士離世深感哀痛,並向鍾博士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科大校長史維教授表示:「鍾博士是一位高瞻遠矚和充滿決心的偉人,他為香港的發展,特別是政治、公共衛生及高等教育方面,作出非常重要的貢獻。三十年前,當香港面對回歸前景未明之際,他已預視有需要成立科大﹕香港第三所以及唯一一所研究型大學,以培育香港未來所需的人才。今日所見,科大始終沒有偏離一眾創辦人所賦予它的使命,積極創新,並透過於教研方面不斷求進,以協助香港及內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我為此感到無比自豪。鍾博士的貢獻將永留青史。」
鍾博士於前港督尤德爵士治港期間,為本港三所高等院校的籌備工作擔當領導角色。在他帶領下,香港理工學院和香港城市理工學院(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先後創立,以滿足當時以轉口貿易為主要經濟模式的香港對技術人才的渴求。其後至八十年代中期,香港面臨社會和經濟模式的轉變,栽培科技人才對香港未來發展變得至關重要,鍾博士再次策劃並帶領科大的籌建工作。
Rise From Failure – Discover Your True Calling (Episode 5)
Phoebe Lam
MBBS, HKU
BSc (BCB), HKUST
Introduction:
“Your major doesn’t define your future and you can do whatever you set your heart on”. We might have heard of this phrase numerous times. However, this statement has been overused to an extent where it becomes nothing but a clich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