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her Term ID
650

求學在科大? 體驗個人化的學習旅程

在今年《求學在科大?》訪問系列的第二篇,來自菲律賓的兩位同學和一位校友,分享他們如何在科大的跨學科教學模式下靈活規劃課程內容,幫助自己在個人成長及專業發展兩方面獲得長足進步。

按個人需要規劃課程

Clyde說:具備多方專才的求職者現時在市場更具競爭能力,因此科大的跨學科學習模式很有吸引力。

Clyde ANG是來自馬尼拉的尖子學生,四年前獲獎學金入讀科大,修讀「數據科學與技術 及計算機科學」雙學位課程。表現卓越的他除了以一級榮譽畢業,更是「學業成就獎」得主。Clyde說,科大的跨學科教育達世界級水平,彈性的課程編排在亞洲的大學也屬罕見,是學生日後發展事業的絕佳起點。

他說:「具備多方專才的求職者現時在市場更具競爭能力,因此科大開創先河的跨學科學習模式很有吸引力,是我選擇在這裏升學的主要原因。我攻讀的學位課程由理學院與工學院合辦,我能同時選修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學科,我亦因此獲得相關的實習職位,以至畢業後能順利投身數理金融及科技業界。」 Clyde現時在一家環球自營交易公司任職計量交易員,職位須具備金融、數學及電腦程式的知識和技能。

求學在科大?讓人生更上層樓

 「求學在科大」系列第二篇介紹兩位來自哈薩克的同學,獲取獎學金來到科大升讀學士學位。在科大求學讓他們有機會參與學術研究,到企業實習獲取職場經驗,還有享受多元化的校園生活,種種經歷豐富他們的人生體驗,對未來就業及持續升學大有幫助。

支援弱勢社群抗疫

香港於7月中爆發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前,科大商學院二年級學生馮紀寧經常與救世軍露宿者綜合服務的員工一起在晚間進行外展服務,向無家者派發食物和生活必需品,有時多達每周三次,但因疫情嚴重,近來不得不減至每周一次。

ryan distributing resources
香港於7月中爆發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前,馮紀寧經常在晚間進行外展服務,向無家者派發食物和生活必需品,有時多達每周三次。

疫情下,衛生及醫療服務縮減,露宿者深受影響。紀寧因此向他們伸出援手,免他們流落街頭增加感染風險。

嘉許傑出藝術及多元才能

科大以科技學科見稱,但這絲毫無阻富有藝術才華的學生培養及發展他們的創作能力。事實上,大學設有形形色色的獎學金,嘉許在學術以外領域表現出眾的優秀學生。

薛俊朗是「田家炳獎學金(藝術 ) 」八位得主之一。對俊朗而言,科大校園臨海而建,遠離市區,風景秀麗,不僅是求學的好地方,更是讓他享受最大嗜好 - 觀星的理想地點。

閲讀相關文章:Picture Perfect Balance for Student Life (只提供英文版本)

培育科技與人文素養兼備的英才賢能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李約瑟科技與文明基金會(基金會)携手合作開展一項獎學金計劃,以吸引高素質的理學院學生為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等STEM學術領域作出貢獻,並藉此讓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的學術成就繼續傳承下去。

在基金會的支持下,首屆獎學金計劃在2019/20學年表彰共7名來自不同學科的傑出學生,全部已獲多間頂尖大學錄取攻讀博士學位,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埃默里大學、萊比錫大學、法蘭克福馬克斯·普朗克腦科學研究所、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科學研究所/哥廷根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以及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獲獎學生在追求學術進步之餘,更重要的是,他們將致力促進外界對科學和人文精神的了解。每位獲獎學生將每年獲得獎金資助,為期最長四年,並在取得博士學位後成為基金會副會員。

為事業早作綢繆

數學系2018年校友周冠達深信「從實踐中學習」。他為人開朗外向,無懼挑戰,在四年的科大歲月裡,善用大學提供的寶貴機會,致力學習各類技能,獲取經驗。一顆積極進取的心,使他脫穎而出,在畢業時先拔頭籌。

在大學的頭兩年,冠達發起義教計劃服務弱勢社群學生,又夥拍兩位宿友參加提案比賽, 向陌生人推銷能量飲料,最後為他們贏得一個月免費歐洲之旅。在學期間,他亦實現夢想,騎單車環島遊遍台灣,並到社企實習,學習怎樣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解決問題。其後,他獲得科大就業輔導中心牽線,前往成都實習,協助成立平台,整合當地為創業者推出的優惠措施。 

升上三年級後,小夥子申請牛津大學的交換生計劃。雖然GPA成績平平,但他卻憑多采多姿的非凡經歷令負責面試的考官刮目相看,最後更在這所國際頂尖院校的修課期從原定的兩周延長至兩個月。離開牛津後,他再接再厲,遠赴矽谷交流,並透過科大創業中心參加2017年的亞洲青年創業計劃。

生生不息的助人之火

科大環球商業管理及營運管理學四年級學生黃子容,曾參加義工活動遠赴印度義務照顧無家可歸的婦孺,親眼目睹民眾在飽受乾旱困擾的赤貧鄉村掙扎求存讓她深感震撼和痛心,當日的畫面至今仍然歷歷在目。子容在台灣長大,自幼過著舒適的城市生活,在印度的難忘經歷,除了使她驚覺幸福絕非必然,更在其內心深處播下了熱心助人的種子。

她說:「我們有幸活在安全舒適的環境,難以想像還有不少人過著朝不保夕、顛沛流離的日子。只有身處當地,才可真切感受兩者差異之大;正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感悟,才讓我開始深思如何幫助不幸的一群,以及自己應該承擔什麼樣的社會責任。」

因此,當她去年得知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的紅十字會國際委員會(ICRC)開辦一年制實習計劃,便即毅然申請。「我告訴自己,若需作出使生命變得不一樣的勇敢抉擇,必須當機立斷,不能白白錯過機會!」說起當日情景,她眼中仍然流露一絲興奮。

子容參與的實習計劃,是ICRC與「科大侍學行公民伙伴實習計劃」事前經歷無數磋商和交流而得出的成果,獲得科大全力支持。多年來,侍學行計劃曾夥拍不同志願組織舉辦多項實習活動,全部均以培養學生多方面才能為目標。

ICRC實習計劃向來競爭激烈,而根據慣例,歐洲的研究生更會佔去當中大部分名額。然而,子容參與的這一輪計劃,是專門為科大學生而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