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ST Provost Prof. GUO Yike (second right), Associate Provost for Institutional Data and Research Dr. Alison LLOYD (first right), and Associate Dean of Science for Research and Graduate Studies Prof. LAW Kam Tuen (first left), engage in fruitful discussions with Dr. Mary CROUGHAN (second left), Provost and Executive Vice Chancellor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HKUST Provost Prof. GUO Yike (right) exchanges souvenirs with Dr. Mary CROUGHAN (left), Provost and Executive Vice Chancellor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Dr. CROUGHAN takes a photo in front of the iconic “Red Bird” sculpture at the Piazza.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於4月23日迎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教務長兼執行副校長 Mary CROUGHAN 教授到訪。
科大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協理副校長 (大學數據研究)萊韻詩博士以及理學院副院長(研究及研究生教務)羅錦團教授與Croughan 博士會面,雙方就推進學術研究和加強兩校之間的合作進行了富有成效的討論。
作為開拓性的研究型大學,科大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期待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動創新和學術卓越。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研究團隊研發出一項突破性的人工智能(AI)技術,只需利用極少量X光影像,即可精準建構立體三維(3D)骨骼與器官影像模型,與原先需進行電腦掃描(CT 掃描)的程序相比,有助病人減少接收99%輻射量。新技術不但能加強保障病人安全,更可大幅減省醫療成本及輪候CT 掃描的時間,其應用層面涵蓋術前規劃、手術即時成像及定制植入物等領域。科大團隊現正與不同行業夥伴,包括醫療3D打印廠商科能三維技術(醫療)有限公司(科能三維)合作,計劃將此技術推展至公營醫院。
CT掃描是常見的醫學影像工具,用於醫療診斷、指導手術程序和製作3D骨科與解剖模型以處理畸形、骨折及腫瘤等複雜病況。然而,CT掃描會令患者暴露於高劑量輻射,尤其不利於兒童、孕婦及需要頻繁接受檢查的長者。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工學院研究團隊突破顯示技術瓶頸,成功研發出全球最光亮、最節能的量子棒發光二極體(QRLED)。這款新世代QRLED,在色域三角形頂端的深綠區域展現出高亮度綠光,呈現前所未有的色彩精準度及色域範圍,更比以往型號的亮度提升3倍及更長壽命,能為智能手機、電視及擴增實境設備(AR/VR)帶來更節能及栩栩如生的視覺體驗。
發光二極體(LED)在過去數十年已廣泛應用於電子產品。隨著量子材料技術日新月異,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與量子棒發光二極體(QRLED)亦急速發展。與傳統LED相比,它們發射頻寬較窄,能釋放出更高純度色彩,而其中QRLED具有較高的光取出效率。然而,QRLED發展仍存在諸多限制,例如是在綠色發光效能不及QLED,這是受制於電荷注入效率低,以及界面處電子洩漏,再加上在納米晶體上有厚實的絕緣殼層與長鏈有機配體(附著在納米棒表面的分子)等結構性障礙,阻礙電荷傳輸及穩定性。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年共有三名學生運動員,將代表香港特區出征德國萊茵-魯爾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世大運),其中兩位是乒乓球港隊女將﹕工商管理學院的吳詠琳同學和江芷林同學,而理學院的陳建鋒同學則將出戰跆拳道項目,矢志為港爭光。
工商管理學院四年級學生吳詠琳(Pedrey NG Wing-Lam)是香港乒乓球隊主力隊員,現世界女雙排名第11位。這位實力派女將去年12月在成都舉行的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盃中勇奪銅牌。這次世大運,她將參加女子單打、雙打、混雙及團體賽四個項目,力爭佳績。
同樣來自商學院的一年級新生江芷林(Gilliam KONG Tsz-Lam)是香港乒乓球壇的「明日之星」。她在2025年國際乒聯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總決賽中與搭檔挺進女雙16強,展現實力。今年她將首次亮相世大運舞台,出戰女子單打、雙打及團體賽三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