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1
2020
新聞
讓人垂涎的食品科學
科大致力發展全人教育,因而設立本科生必修的核心課程,透過提供全面而均衡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成為勇於承擔、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公民,以積極進取的精神實踐抱負。在衆多核心課程當中,學生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導論」情有獨鍾,因爲修讀這門課程的學生可以自製麵包、曲奇餅、豆腐甚至啤酒,並了解為何油炸食物特別可口。於學生而言,整個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體驗。
進行實驗時,劉教授(左二)會跟學生一邊製作食物,一邊引導他們思考背後的科學原理。
這課程的上課地點亦與別不同:在半廚房、半實驗室的「課室」裡,不僅有煮食爐、烤箱、攪拌機等標準廚房設備,更有寬敞的專用實驗室,裡面配備了恆溫箱、蒸發器和離心機等各類千奇百怪的器具。
身為課程導師的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工程教育副教授劉元帥強調:「我在第一堂課便清楚指出:我們會一起烹調食物,但不要把課程看成烹飪班!這是化學工程實驗室,不是廚房。」
進行實驗時,劉教授會跟學生一邊製作食物,一邊引導他們思考背後的科學原理。以做麵包為例,他會示範和解釋一些有趣現象:麵團是怎樣發酵的? 揉捏過程如何令麵包皮和麵包心達致最佳質感?
他說:「同樣重要的是,當學生明白到製作曲奇餅需要用上大量砂糖,便可透過這個實驗過程去探討健康飲食。」品嚐是製作食物的終極目標,不可或缺,因此,上課時雖然一般禁止飲食,但這門課程卻是例外。

新聞
科大科學家為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帶來曙光
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於全球爆發,在兩個月內蔓延至逾30個國家,至今*已造成80,000多人受感染、2,600多人死亡。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一支研究團隊近日識別出一組潛在生物標記(biomarkers),或有助研發對抗新冠病毒(SARS-CoV-2)的疫苗。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排列與2003年引發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俗稱沙士)疫情的冠狀病毒(SARS-CoV)相類似,科學家一直希望透過沙士病毒數據尋找破解新型冠狀病毒的方法。近日,由科大數據學家Matthew McKay教授和Ahmed Abdul Quadeer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識別出一組來自沙士病毒的B細胞和T細胞抗原表位(即可觸發針對該冠狀病毒免疫反應的蛋白組織),或可觸發人類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反應。是次發現對開發新型肺炎疫苗的研究帶來重要啟示。
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兼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McKay教授表示:「雖然有效針對沙士的疫苗從未面世,但當時曾就那些沙士病毒抗原表位能觸發人類免疫反應這一點進行過大量的實驗。在芸芸抗原表位當中,我們找到少部份同時存活於沙士及新冠肺炎病毒之中,它們的基因排列完全一致。我們相信這些抗原表位最有可能成為觸發新型肺炎免疫反應的靶點。」
團隊亦就人群覆蓋率進行分析,發現此研究中識別出來的T細胞抗原表位在沙士爆發期間,曾有效於包括中國大陸的全球大部分人口中引發免疫反應。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博士後研究員Quadeer博士因此推斷:「利用這種抗原表位開發出來的疫苗,也很有可能對大部分群眾有效。」
上述研究成果近日已在科學期刊《病毒》中發表。
McKay教授補充說:「我們希望於疫苗研發初期,就最有機會發展成有效疫苗的抗原表位,提供意見。作為全球抗疫的一份子,我們分析與這種新冠病毒的相關數據,並第一時間與科學界分享研究成果,以助進一步了解這種新病毒以及研發治療方法。」
2019
新聞
追尋非一般的醫學夢
中學時期的黃嘉錢立志行醫,但公開考試成績不如預期,粉碎了他懸壺濟世的夢想。不過,俗言有雲: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年試場失意,反而為小夥子帶來意想不到的寶貴機遇。
嘉錢最後獲科大錄取,攻讀生物化學及細胞生物學,其後繼續深造,剛於今年完成科技領導及創業哲學碩士課程。修讀碩士期間,他偶然讀到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孫飛教授一篇有關智慧水凝膠的論文。在醫學界,智能水凝膠又名「軟物質」,通常用於藥物遞送、幹細胞治療等生物醫學範疇。
傳統水凝膠以合成聚合物或生物提取物(如動物膠原)製造,或會引致敏感;由孫教授團隊研發的新型水凝膠,成份卻與人體組織極為相似,可盛載活細胞進入人體,儘量減低敏感和人體免疫排斥的反應,令問題得以解決。
嘉錢深信這項科技大有潛力轉變成商品,於是毛遂自薦,直接與孫教授商談合作,結果雙方一拍即合。
這次合作,不僅助嘉錢踏上企業家之路,亦使他終於得償心願,貢獻醫學界。孫教授把他介紹給自己的學生王日和楊中光。兩人分別為生物工程學博士與化學及生物分子工程學博士,現時同為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今年初,他們共同創辦了取名SPES Tech的生物工程初創企業,利用其水凝膠產品 「LitGel」研發新一代療法,並由孫教授擔任公司主席及首席科學顧問。
團隊不僅在今年5月贏得第5屆香港大學生創新及創業大賽的「創新項目特等獎」,也在4月份入選「默克中國加速器計畫」( Merck Accelerator China Program)的六強初創公司之一。最近,他們更獲得為期4年的香港科技園「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畫」批出暫准資助許可,符合所有條件後,公司將可獲最多600萬港元產品研發撥款。
一切成就得來不易。像他們這類初嘗營商滋味的新手企業家,縱使擁有傑出發明,但從創業到成長階段,卻往往缺乏必需的硬體和軟體支援。 '
嘉錢說:「科研上,科大對我幫助很大,這對確立公司的發展方向非常重要。」
為扶持像他們這類初創企業家,科大提供了所需的實驗室及尖端設備讓他們進行實驗和測試。大學或學院亦不時舉辦合作項目,儘量為團隊開拓產品應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