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聞
可持續建築發展, 可持續性, 可持續智慧校園, 大學發展
科大安裝全港最大型太陽能發電系統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一直致力成為可持續發展先驅,今日宣佈將於校內逾50個地點建設一個達8,000塊太陽能板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完工後將為本港最大規模的同類型發電系統。 科大會於校園內超過50個地點安裝8,000塊太陽能板 這個系統將於未來25年間,每年產生300萬度(千瓦時)電,相當於香港900戶三人家庭一年的用電量1 ,並減少約150萬公斤碳排放。透過參與中電的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計劃 (FiT)2 ,項目從今起至計劃於2033年終結為止,將帶來高達1億6000萬港元的上網電價收入; 扣除安裝太陽能電板的成本,科大每年平均收入為400萬,收益將投放至大學其他節能減排的措施上。此外,科大亦會劃出部分太陽能板作實驗用途,讓科大成員測試與太陽能板相關的意念及研究項目。發電系統第一階段工程,已於本年七月展開並將持續至2021年。 此發電系統為「科大2020 可持續發展挑戰」藍圖的項目之一,為響應鼓勵社區安裝分佈式可再生能源裝置而推出的FiT計劃,大學將於校園內安裝數以千計、優質及高效能的單晶硅太陽能板,當中包括傳統及具彈性的纖薄光伏板。藍圖於2016年訂立,為減少能源消耗、溫室氣體排放和廢物量等目標而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及方案。
新聞
可持續智慧校園, 可持續性, 區塊鏈
科大推出香港首個電子證書認證平台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近日推出科大「區塊鏈證書」平台,為畢業證書、學業成績單等認證提供了一個方便、安全可信的系統,有助打擊偽造證書,並籍此推廣無紙化與可持續發展校園。 現時,畢業生每需要一份紙本畢業證書,均需向大學提出要求並付款,既不環保又費時,為畢業生與雇主雙方帶來麻煩。作為香港首間大學推出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學位認證系統,科大希望帶領潮流,逐步取代傳統的列印本證書,並期望此認證平台能有助遏止偽造學歷等非法活動。  科大畢業生將於本月底開始收到校方經電郵發送、獲加密簽署及具防篡改功能的電子畢業證書。大學亦會於本年11月向畢業生提供電子學業成績單﹔有需要提前取得電子成績單的學生也可自9月份起向校方提出個別申請。大學已向多個雇主推廣此新措施,當中包括國際背景調查機構首優諮詢、綜合電訊及科技方案供應商香港寬頻,以及稅務及審計顧問羅兵咸永道。業界對此新技術態度正面並予以支持。 
新聞
土木及環境工程, 學生創新, 可持續智慧校園, 可持續性, 研究及科技
通向可持續樹木管理之路
「每棵樹都是活著的生命!」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暨副系主任王幼行教授一邊欣賞科大海旁附近山坡的一棵大樹,一邊有感而發。2018年9月, 颱風「山竹」襲港,將這棵樹幾乎吹斷一半。王教授最初心想大樹受此重創,也許「難逃一刧」,但它卻如奇蹟般存活下來;樹木應對惡劣天氣的韌力和復原能力,的確叫他驚喜不已! 事實上,隨著氣候轉變,極端天氣越趨頻密。為了監測這棵樹的穩定性,王教授在樹幹底部裝設了智能感應器,以便監察其傾斜角度。 這個安裝在樹上的感應器,是由以王教授為首的研究團隊研發,而且源自七年前一項由學生主導、運用遙感技術探測斜坡穩定性的專題研習項目。 土木工程研究生陳斌祥是王教授團隊的成員。他說:「身為工程師,我們要尋找一個可以準確評定樹木健康狀況的方法。透過研究一棵樹的物理數據,可以準確評估樹幹傾斜是否不可逆轉,並於必要時立即進行補救。」  2017年,香港特區政府主動接觸研究團隊,探討將遙感技術用於監測樹木的可行性。當時,市場上的傳統感應器無法符合樹木感應器的兩大基本要求:第一、數據傳輸不會受極端天氣干擾;第二、省電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