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聞
跨學科, 論壇, 論壇及會議
首屆跨學科教育國際論壇匯聚知名學者專家 促進合作交流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跨學科學院於2024年11月16日舉辦首屆跨學科教育國際論壇(下稱「論壇」),邀請了來自香港、內地及世界各地的知名學者和專家齊聚清水灣校園,共同探討跨學科教育的創新實踐,以促進合作與交流。
香港科大故事
分子生物學, 論壇及會議, 環球社區參與, 研究及科技
尋幽入微︰探索分子奧秘的智慧盛會
你有否想過微小的分子蘊藏着甚麼奧秘?對人類有多重要?當你思考這些問題時,大腦中數以億計的分子正在交織互動,微妙地塑造出每一個思維、每一分情感,這些微小而神奇的生命基石,正是解開人類各種未解難題的金鑰匙。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最近舉辦的「分子前沿研討會」,正是一場激發對分子科學好奇心的盛會。會議在2024年11月15至17日首次在大中華區舉行,以「科學新知的前沿」為題,雲集約40位講者,當中更包括四位諾貝爾獎得主——斯特凡.赫爾(Stefan HELL)教授、蒂姆.亨特(Tim HUNT)爵士、卡爾.巴里.夏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教授及格雷戈里.溫特(Gregory WINTER)爵士,星光熠熠。  連日舉行的精彩演講和小組會議,涵蓋不同的前沿議題,從抗體和螢光顯微鏡的強大力量,到基因編輯的潛力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等,深入淺出地探討分子研究的複雜性及各項技術的最新發展。科大校長、知名腦神經科學家葉玉如教授亦主講了一場讓人翹首以盼的專題演講,深入剖析先天免疫系統與阿爾茲海默症發病機制的關聯,並提出以免疫調節作為新治療法的潛力,為這個棘手的醫學難題開闢新路向。   葉玉如教授分享她的科學探索之旅和阿爾茲海默症的開創性研究。  
新聞
論壇及會議, 生命科學, 化學, 神經科學, 生物化學, 分子生物學, STEM教育
科大舉辦「分子前沿研討會」 匯聚四名諾貝爾獎得主 激發年輕一代科創熱情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天起一連三日於大學的逸夫演藝中心舉辦「分子前沿研討會」(Molecular Frontiers Symposium),邀得多位國際知名科學家,包括四名諾貝爾獎得主出席演講,為一眾頂尖學者及年輕新一代,提供多元化思想領袖平台,促進交流與聯繫。 來自世界各地近40名國際頂尖分子科學家,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斯特凡‧赫爾 (Stefan HELL) 教授、蒂姆‧亨特 (Tim HUNT) 爵士、卡爾‧巴里‧夏普利斯 (K. Barry SHARPLESS) 教授和格雷戈里‧溫特 (Gregory WINTER) 爵士,將於大中華區首屆題為「科學新知的前沿」的研討會上,就基因編輯、螢光顯微鏡及蛋白質工程等議題,分享真知灼見及相關領域的最新發展。 研討會錄得逾1,500名報名參與嘉賓,當中包括數百名來自香港和其他大灣區城市的學生,以及生物科技與生物醫學範疇的專家和業界代表等。在研討會的答問環節上,與會同學向現場的頂尖講者踴躍提問,了解他們於研究路上所面對的得與失。各講者分享他們的獨到見解和心得,為有志投身科研創新的學生帶來啟發。 活動主辦方分子前沿基金會(Molecular Frontiers Foundation)創會主席Bengt NORDEN 教授表示:「分子前沿研討會旨在激發下一代對科學的熱情,推動分子科學的創新研究,並促進頂尖科學家與大眾之間具意義的互動。我們很高興是次盛會首次在香港舉行。香港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際教育樞紐,擁有五所位列全球百強的大學,而科大是當中一所致力於創新與研究的大學。透過於科大匯聚這批卓越的學者,我期望能激發富有成果的討論並促進跨地域合作,從而幫助塑造分子科學的未來。」 
新聞
大學發展, 物流及供應鏈管理, 商業, 企業管理, 論壇, 論壇及會議
科大與利豐成立供應鏈研究院 應對多變商業環境中的挑戰與機遇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馮氏集團旗下利豐今天聯合宣布成立香港科技大學利豐供應鏈研究院(研究院),旨在推動全球供應鏈管理的研究與創新商業模式。 研究院結合科大卓越研究實力及利豐於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深厚行業知識,以於大灣區、大中華區、亞洲以至全球的行業發揮影響力,並且協助推展最新財政預算案提出有關香港邁向成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願景。研究院的工作重點包括供應鏈領域的研究協作、進行產業與政策研究構建商業資訊,以及推展高級管理人員課程及與夥伴合辦的課程,強化人才培訓。 研究院的啟動禮今天舉行,主禮嘉賓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署理財政司司長黃偉綸先生、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以及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博士及副主席馮國綸博士,在典禮上致辭。緊接啟動禮的研究院創院峰會,主題為「應對全球供應鏈的挑戰與創新」,邀得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商界領袖、科大顧問委員會及校董會成員、科大夥伴等近150名嘉賓出席,當中包括科大顧問委員會榮譽主席及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博士。 黃偉綸先生致辭時表示:「在地緣政治局勢越趨緊張下,企業尤其是內地企業, 更加需要藉着推展業務多元化,包括重組供應鏈等,以管理風險。香港具備獨特優勢,有助企業面對這些挑戰。香港科技大學利豐供應鏈研究院的工作,將令香港作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地位更具吸引力。研究院結合科大的卓越學術和研究基礎,以及利豐集團的環球專業知識和強大財政資源,定必在推動創新和變革上發揮重要作用,為香港、內地及全球發展作出貢獻。」 馮氏集團副主席兼研究院顧問委員會主席馮國綸博士表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以及科技加速變革,擾亂了全球供應鏈,帶來深遠影響——生產商正重新設計製造業供應鏈以提高韌性和敏捷性,零售商則須不斷分散供應市場來降低風險。有鑑於此,我們希望,香港科技大學利豐供應鏈研究院能夠成為全球供應鏈趨勢及相關議題的思想先驅,並透過研究和教學,鼓勵和賦能業內專業人士與企業家,培養新一代商業領袖,助力他們掌控供應鏈,擁抱變化,把握機遇。」

2023

新聞
論壇及會議
科大與李約瑟科技與文明基金會攜手舉辦李約瑟會議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李約瑟科技與文明基金會(基金會)、李約瑟研究所、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劍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學院攜手舉行名為「李約瑟的對話式論題:科學是跨文化互動的結果」的會議。 李約瑟博士(1900-1995)是二十世紀其中一位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及人文學者。他致力研究中國的科學及文明,最為人所知的是他提出的論題「鑑於15世紀前中國的傑出科學成就,為什麼現代科學沒有在中國文明中發展,而是在歐洲發展?」。然而,這個題目已在過去幾十年於各個國際論壇被熱烈討論,所以是次在科大舉行、為期兩天的李約瑟會議反而聚焦於李博士提出的另外一條較少受關注的問題﹕「古代中國及其他亞洲文明為甚麼和如何導致現代科學的誕生和發展?」 會議由基金會主席李勵生博士、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李約瑟研究所主席Martin K. JONES教授的歡迎辭揭開序幕,緊接其後的是港大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教授的主題演講。逾二十位來自全球逾十個國家及地區包括美國、英國、南韓、日本、印度、新加坡、澳洲、黎巴嫩及阿聯酋等院校的頂尖學者亦就一系列相關議題發表演講。 在聚焦歷史社會學、宇宙學、自然科學、醫學傳統和對話中的探索模式這五個主題的七個小組討論中,與會者探討了現代科學的興起——不僅以西方為中心,而且還融合了中國古代、印度 、阿拉伯和波斯等文明,以及多元文化交流及互動如何影響數千年來的科學發展。 其中,科大李兆基圖書館經理(數碼學術服務及檔案)及首本完整記錄由歐洲製圖師繪製的中國地圖(1584-1735)藏書的作者柏恪義博士,分享了十七世紀東亞手繪地圖背後的故事。 此外,科大畢業生、李約瑟青年學者及李約瑟優秀學生獎學金得獎者 Jessie James MALIT 亦在會議總結環節上發言。 基金會主席李勵生博士表示:「作為是次講座的主辦單位,李約瑟科學與文明基金會很榮幸匯聚到一眾世界知名學者,就李約瑟博士的學術遺產進行討論,包括科學的普及和現代科學從古代多元文明起源的興起。」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科大很榮幸能夠通過協辦和主持李約瑟會議,延續李約瑟博士的精神。透過多位傑出講者的精彩演講與討論,激發新的想法,突破科學、技術和人類歷史的認知,帶來令人振奮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