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9

新闻
青年创业, 生物技术, 化学生物工程, 创新
追寻非一般的医学梦
中学时期的黄嘉钱立志行医,但公开考试成绩不如预期,粉碎了他悬壶济世的梦想。不过,俗言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年试场失意,反而为小伙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宝贵机遇。 嘉钱最后获科大录取,攻读生物化学及细胞生物学,其后继续深造,刚于今年完成科技领导及创业哲学硕士课程。修读硕士期间,他偶然读到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孙飞教授一篇有关智慧水凝胶的论文。在医学界,智能水凝胶又名「软物质」,通常用于药物递送、干细胞治疗等生物医学范畴。 传统水凝胶以合成聚合物或生物提取物(如动物胶原)制造,或会引致敏感;由孙教授团队研发的新型水凝胶,成份却与人体组织极为相似,可盛载活细胞进入人体,尽量减低敏感和人体免疫排斥的反应,令问题得以解决。 嘉钱深信这项科技大有潜力转变成商品,于是毛遂自荐,直接与孙教授商谈合作,结果双方一拍即合。 这次合作,不仅助嘉钱踏上企业家之路,亦使他终于得偿心愿,贡献医学界。孙教授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学生王日和杨中光。两人分别为生物工程学博士与化学及生物分子工程学博士,现时同为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的博士后研究员。今年初,他们共同创办了取名SPES Tech的生物工程初创企业,利用其水凝胶产品 「LitGel」研发新一代疗法,并由孙教授担任公司主席及首席科学顾问。 团队不仅在今年5月赢得第5届香港大学生创新及创业大赛的「创新项目特等奖」,也在4月份入选「默克中国加速器计划」( Merck Accelerator China Program)的六强初创公司之一。最近,他们更获得为期4年的香港科技园「生物医药科技培育计划」批出暂准资助许可,符合所有条件后,公司将可获最多600万港元产品研发拨款。 一切成就得来不易。像他们这类初尝营商滋味的新手企业家,纵使拥有杰出发明,但从创业到成长阶段,却往往缺乏必需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嘉钱说:「科研上,科大对我帮助很大,这对确立公司的发展方向非常重要。」 为扶持像他们这类初创企业家,科大提供了所需的实验室及尖端设备让他们进行实验和测试。大学或学院亦不时举办合作项目,尽量为团队开拓产品应用的机会。

2016

新闻
生物技术, 社会科学, 国际
三位杰出学者于「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分享研究成果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上周举办「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邀请三位杰出学者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罗伯特·兰格教授、裴宜理教授及Ingrid Daubechies教授,他们亦为科大应届荣誉博士。 罗伯特·兰格教授以「生物材料与生物科技:从血管新生抑压剂,至受药物传输控制系统的发展及组织工程基础」为题,介绍他初期就大分子的传输系统,以及分离血管新生抑压剂的研究,如何引发了大量新治疗方法;以至后来包括纳米粒子和纳米技术等崭新药物传输技术的研究,如何为疫苗接种及治疗包括癌症等疾病,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他亦探讨透过混合动物细胞与合成聚合物,以及利用生物材料合成法等,开创修补软骨、皮肤、血管和脊髓等组织的未来治疗方法。 裴宜理教授则以「古今中国﹕高等教育与专制回归」为题,探讨高等教育和专制政权的关系。她挑战一般西方社会学家,对国家支持高等教育政策和民主政权是相辅相成的看法,并以拥有「史上最稳固的专制政权」的中国为例,争辩它自帝制时期以来,其政权得以茁壮成长,实与国家支持高等教育的政策息息相关。 昨日,Ingrid Daubechies教授在她「以数学帮助艺术史学家和文物复修者」的讲座中,分享如何以数学演算,协助修复艺术品,譬如遭战火炸成碎片的著名意大利画家曼塔纳的壁画等。她继而分享数学的其他用途﹕包括协助移除工艺品、鉴定画作所属的时期和令隐藏画作得以重现眼前等。 罗伯特·兰格教授是麻省理工学院David H Koch学院教授。他于康奈尔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分别取得化学工程学士及博士学位,并在70年代中期,首度以控制药物传输速度的研究扬名。他的实验室是现今最大的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设施,研究领域包括药物开发、新型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干细胞和纳米级的药物传输等。他曾发表逾1,350篇论文、获超过220项重要奖誉,并拥有全球逾1,100份已获批及正获审批的专利。他获《福布斯》杂志选为全球15位可以改变未来的创科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