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闻
研究, 研究及科技, 大数据, 奖项及排名, 奖项, 人工智能
李德富教授膺突尼西亚最佳海外研究员(只供英文版本)
李德富教授获突尼西亚政府颁发最佳海外研究员。
新闻
智慧城市, 大数据, 人工智能, 资讯科技, 计算机科学
构建香港智慧城市(只供英文版本)
Prof. CHEN Ka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 now the brain behind what will become Hong Kong’s ‘brain’ in future – the next-gener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computing hub for the entire city that encompasses smart bus schedules, taxi dispatch, typhoon warning, medical diagnosis, fintech and others. 
新闻
人工智能, 智慧城市, 大数据
香港科技大学研发智能发烧侦测系统 提供更有效解决方案以守护公众健康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科研人员研发了一套崭新的「智能发烧侦测系统」(SFSS),让边境口岸的检疫人员能更易于识别有发烧征状的旅客。这套系统现被应用到多个边境口岸、政府大楼和大学,以对抗新型冠状肺炎病毒(Covid-19)。 自2003年沙士(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爆发后,热成(thermal)图像探测器获广泛使用到不同关口,以筛查有发烧征状的入境旅客。发烧是感染沙士、新冠肺炎及其他传染病的重要病征。不过,检疫人员为了追踪这些身体抱恙人士,往往需于弹指之间同时监看热成图像以及彩色影像(即闭路电视)两个屏幕。 如今,一支由科大工业工程及决策分析学系苏孝宇教授领导的跨领域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实时追踪以及大数据分析,设计了一个不仅能更准确地检测脸部被遮挡的疑似发烧者,同时亦能将热成图像和彩色影像融合于同一屏幕的系统。在屏幕上,有发烧征状的不适人士会被标记于红框内,系统亦会发出提示声响,以协助检疫人员作实时辨认,大大提升行动效率,守护公众健康。 有别于一般运用红外线镜头的发烧监测系统,这个以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为基础的系统于人脸及热感侦测方面都更为准确。此系统旨在于人海中追踪及侦测疑似发烧人士,透过深度学习和人体测量学,系统能进行「视觉还原」*,即使被检测人士正佩戴口罩并遭对象遮挡部分身体,仍能准确检测。除此之外,由于系统依赖计算机运算而非靠肉眼判断热成图像色差,并且会把距离及包括背景中热力来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计算在内,检测结果亦因而更为准确。另外,由于追踪功能聚焦于脸部,检测结果亦较难受个人身上高温对象而影响,除非有关对象直接遮盖该人士的脸部。     此系统建立于大数据分析的跨平台数据库上,让不同地区的装置能够组合成一个更大的网络,从而可更容易追踪到疑似发烧人士,但系统不会保留任何个人资料。透过大数据、深度学习和人类科学,这套系统亦具自我学习功能,能随时间变得更为智能及准确。 研究团队成员来自机械学习、生物工程及平行网络等专业界别,当中包括来自科大电子及计算器工程学系的系主任施毅明教授与高级讲师王启新教授,以及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陈启峰。

2019

新闻
人工智能, 商业, 企业管理, 大数据
香港科技大学伙拍微软 推出香港首个AI相关工商管理硕士选修科
微软香港今日宣布与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科大商学院)合作推出香港首个设有AI(人工智能)选修科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MBA)。课程可协助企业管理层和机构培养重要技能、知识及文化,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做好准备。该课程内容为微软全球人工智能商学院(AI Business School)旗下的项目之一,由微软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合作编写,为学生提供以AI革新商业模式的新思维。为科大商学院MBA学生提供的AI课程将于2020年初正式在香港推出。本地企业和机构的管理人员亦将有机会透过科大的行政人员公开课程修读相关课程,为迈向AI时代作好准备。历代的工业革命成功推动社会和企业就工业技术的发展需要,改变原有生活和工作模式。同样地,要在AI及数据主导的数码时代取得成功,企业必须拥有一套相应的专业技能。微软与国际数据信息( IDC )近期进行的一项研究《 迎接未来商业:利用AI 评估亚太增长潜力》 指出,尽管87%的企业表示在未来会优先协助员工学习新技能和重新培训他们,但仍有 73%的企业尚未开始推行相应的培训计划。除此以外,报告亦指企业管理层亦必须抱有持续进修学习的态度,以确保能在瞬息万变的AI时代下克服各种挑战。微软香港及澳门区总经理陈珊珊女士表示:「AI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中决定性的科技和发展要素。随着各种机器和系统日益进化,智能协作效能亦不断提升,这改写了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同时亦意味着文化将迎来转变。在数码时代下,AI的应用将成为本地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根基。我们很高兴能与全球顶尖学府之一的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帮助香港企业管理层装备技能,成就他们在AI 时代取得成功。」科大商学院院长谭嘉因教授亦表示:「我们正在见证AI如何为企业员工和工作环境带来彻底改变。同时,我们亦留意到越来越多MBA同学对AI如何优化商业决策、过程及生产力感兴趣。透过与全球AI 技术领航者微软合作,相信定能协助同学充分掌握及释放AI的潜力。」
新闻
计算机科学,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学生创新
机械人律师:你的AI调解员
离婚已让人难受,还要处理各种法律文件和面对诉讼程序,可能令人更加心力交瘁。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的教授和校友带领几位学生开发了「机械人律师」,不仅能为当事人节省时间和金钱,这人工智能科技更有机会广泛应用于法律行业。 2016年,香港的离婚率比1991年多逾两倍。香港调解仲裁中心主席及科大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毕业生苏文杰律师表示,家事调解的需求不断上升,同时对中心资源造成压力。他表示,很少离婚夫妇意识到高昂的法律费用和繁复冗长的法律程序会对他们的情绪造成困扰。很多人,尤其是跨境夫妇,不愿意或无法当面进行历时数月甚至数年的调解程序。 这些情况下,科技便可以化繁为简,并避免正面冲突的发生。苏律师于2018年夏天联络母校寻找合作机会,最后跟四名科大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三年级学生包括陈子逸、张放舟、刘殊玥和 倪政鹏组成团队合作研发全港首个能够草拟雇佣合约及家事调解协议书,并配以聊天机械人功能的智能系统,这个项目亦是这四名学生的毕业习作。经过九个月的努力研发,并与法律专业人士通力合作,继而反复测试、从错误中学习,他们终可分享其研究成果,期待为法律界带来革新转变。 负责指导学生完成这份毕业论文的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及微信-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宋阳秋说:「这个计划很有意思,因为该中心设计的程序以服务大众为目标。」 机械人的首要任务,是要利用用户根据20条问题所提供的答案,从中找出草拟协议所需的关键数据。用户必须回答所有问题才能撷取协议,这个安排可以确定当事人已彻底考虑清楚离婚所要顾及的一切事项,例如子女的抚养权和赡养费等。 为了令机械人律师能媲美真人,团队运用情感分析技术,从文字对话中识别离婚人士的真正感受和情绪。例如,当用户输入「我很高兴」时,程序会将之理解为如释重负而不是心花怒放。机械人律师甚至会尽力游说夫妇二人三思离婚决定。 团队成员张放舟说:「机械人律师不但可以根据用户的感受作出响应,更会建议用户慎重考虑是否真的想要离婚。」他补充,若用户态度犹豫,他们便会被转介至其他的专业服务。
新闻
可持续性, 在校, 大数据
香港科技大学推展「可持续发展智慧校园」计划 培育可持续创新文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天推出「可持续发展智慧校园」计划(计划),把校园化身成实验室,透过实践创新意念,推展学习,鼓励以智能方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大学将于未来三年投入港币5000万元,挑选由科大教职员、学生或校友开发并于校园内应用的项目。这些项目须包含可持续发展、智能及跨学科等元素。透过结合科大的卓越研究与创新学习模式,大学期望计划能成为本港社会的创新灵感来源,为香港成为世界级可持续发展之智慧城市作出贡献。科大校长史维教授表示:「大学是社会的缩影。科大一直致力糅合商业管理、政策,以及科学与技术,以发展成为更具智慧和可持续的校园,并希望籍此协助我们的社会走向更环保、更宜居及以人为本的未来。科大希望透过此计划,为崭新意念与方案提供一个试点,这些方案未必是尖端科技,也无须于首次尝试中成功。但透过将校园变成活生生的实验室,我们希望能灌输一种从失败中学习和自发改变的文化,并将这种文化扩展至整个社会。」计划首轮九个项目已被选出,当中包括运用面部识别技术提升图书馆用户体验、通过视觉艺术装置促进正向及健康行为,以及利用实时人流监测的大数据平台以加强更有效地作出多方面的规划等。于过去一周,九个团队在吴家玮学术廊举办展览,分享项目细节并听取意见。科大极智慧城市中心及科大可持续发展部将负责共同推展项目的落实。第二轮计划现正接受申请,截止日期为至3月22日。

2017

新闻
金融科技, 大数据
科大举办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教育论坛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大数据研究所,联同香港金融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及微软亚洲研究院,举办大学金融科技教育论坛。 讲者包括香港智能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及行政总裁柳崎峰博士、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副行长及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先生、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闫莺博士、以及科大计算器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暨大数据研究所主任杨强教授等。 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金融科技(Fintech)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研究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协同作用。「在这个数码时代,反应迅速的社会才可使经济保持领先并具有竞争力。」 在陈教授看来,科大在金融科技的发展上处于领先地位。他表示:「业界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和研究的需求量很大。科大备有研究环境、教授、专业知识和合作伙伴,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令香港在金融科技技术范畴保持领先。」 除了主题演讲之外,论坛还举办了小组讨论,学生研究展示以及介绍FDT的BeeVest计划。 有关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教育论坛的详情,请按此浏览;大数据研究所以及其相关研究的详情,请浏览 www.cse.ust.hk/BDI。
新闻
人工智能, 大数据
瞥见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未来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大数据研究所于2017年5月26日举办首届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日。世界级专家及业内名人获邀与科大的学者作全面交流,讨论这范畴的未来发展。 是次活动吸引超过500名嘉宾和学生出席,当中包括本地和海外学者、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的领袖、政府代表,以及来自本地和海外大专院校的学生。 数据科学是科大五个策略性发展方向之一,而大数据研究所的成立,正是为了促进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提供教育,因此设有数据科学科技理学学士和副修大数据科技课程。与大数据研究所合作的研究员和机构遍布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腾讯和神州数码,以及法国泰雷兹集团,反映这领域已成为全球焦点。 对于近期Alpha Go击败中国围棋棋王,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表示:「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步伐发展。从大数据研究得出的数据和分析将深切改变我们的世界。」 在全球顶尖学者讨论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研究最新发展之际,大数据研究所主任、新明工程学教授杨强教授联同其他科大教授介绍了大学在这领域的研究成果,范畴包括深层学习、机器学习、语言和语文处理、图像识别和智能城市。杨强教授说:「科大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方面处于世界前沿,可以带领香港拥抱这革命。」 是次深入的学术交流的压轴环节是专家讨论,学生藉此能更深入了解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他们的事业发展。科大理学院院长汪扬教授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带来无限可能。当下一年举办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日时,我们可能已活于截然不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