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8

新闻
推动香港未来科学家
世界竞争日益激烈,要争取优势并保持竞争力,高度创作力的头脑、批判性思考及分析能力缺一不可。为了鼓励香港小科学家超越课本知识,并透过学生的解难能力展现自己对生物学的知识,科大举办以本地中四及中五学生为对象的生物学比赛:香港中学生物奥林匹克(HJKJSBO)。
委员会由科大周敬流教授及一群热心的大学教授和中学教师组成,活动旨在让香港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及逻辑力,推论出合理的科学结论。周教授解释:「HKJSBO按照国际生物奥林匹克模式进行,我们深信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灵活互动的学习平台。」委员会亦希望比赛中独特而具挑战性的难题,能够刺激及启发学生对科学的追求,并以此作为未来专业。
比赛始于去年11月,吸引近500名来自60间中学的学生参加;经过两轮赛程及一系列工作坊,最后胜出的4位参赛者除了获得奖杯及书劵,更将会在暑假跟随教授进行生物研究。透过参与这项生物奥林匹克,所有的学生都赢得难忘的体验!
请按此浏览更多关于香港中学生物奥林匹克的详情。
2015

新闻
科大突破性研究成果为慢性脊髓损伤患者带来喜讯
科大研究团队最近发现刺激神经轴突(axons)再生的方法,可望为慢性脊髓损伤治疗打开新一页。
脊髓损伤令大量受损神经轴突难以跨越损伤组织,特别是皮质脊髓束。慢性脊髓损伤病人往往丧失活动能力甚至瘫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在科大生命科学部助理教授刘凯领导下,研究团队先为老鼠进行锥体束切断术(pyramidotomy),然后剔除其体内的PTEN基因。此外,研究人员亦在脊髓严重损伤4个月和12个月的老鼠身上进行相同程序。
研究团队在三组样本身上均发现皮质脊髓束展现再生的反应,显示即使损伤已维持一段时间,若剔除PTEN基因,仍可刺激皮质脊髓束再生。
刘教授表示,与急性损伤比较,慢性损伤的皮质脊髓束较难出现再生。尽管困难重重,但借着崭新疗法,皮质脊髓束即使在受损一年后仍可再生,令团队大感意外。
刘教授指出︰「认识到慢性受损的神经细胞仍有再生轴突和重建初步突触连接(synaptic connections)的能力,实在是一项重大发现。抑制PTEN基因的治疗可针对特定的神经细胞进行,亦即是说,我们可在日后研究中将程序具体应用于目标部位。」
请按此获取更多资讯。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首次揭示真核生物DNA复制解旋酶的立体结构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生命科学部及香港赛马会高等研究院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首次揭示在DNA复制过程中有极重要角色的MCM2-7复合体近乎原子般大小的立体结构,为双链DNA在复制过程中的「解链机理」揭开新一页。
这项突破性发现于2015年7月29日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http://dx.doi.org/10.1038/nature14685),并获同期杂志内的「新闻与观点」专栏重点撰文评述(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14643.html)。
真核生物中的双链DNA结构紧密,进行复制前必须先「解链」,当中围绕着双链DNA的MCM2-7复合体,则成为解链过程的重要一环;尽管多年来有大量针对MCM2-7复合体的研究,但它们如何令DNA分解则依然成谜。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突破性科研发现 有望治疗慢性脊髓损伤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生命科学部助理教授刘凯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发现可令皮质脊髓束再生的方法,有望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皮质脊髓束是控制身体自主运动功能的重要神经组织。这项突破性发现已刊登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脊髓受损的病人一般会失去活动能力,身理及心理承受极大压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现时全球有数以百万计的瘫痪病人,而在香港、台湾、欧洲及美国,每一百万人中,每年便有二十个脊髓受损的新个案。患者一般只能透过物理治疗及复康护理作为长期治疗,若要受损的脊髓神经,包括皮质脊髓束再生,继而恢复活动能力,被视为非常困难,特别是对于慢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受伤超过一年)。
刘凯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透过剔除PTEN基因,会令另一种基因mTOR的活性增加,从而使受损的神经轴突(Axon)再生及形成突触连接。研究结果更发现,即使在严重受损长达一年的脊髓,仍有轴突再生的情况,为治疗慢性脊髓损伤带来希望。
研究团队分别在皮质脊髓束亚急性受损、脊髓已严重受损1个月及12个月的三组小鼠进行实验,发现三组小鼠的皮质脊髓束均有再生,表明透过剔除基因PTEN可令皮质脊髓束再生。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在严重受损长达一年的脊髓,仍然可以有神经再生的情况。
神经轴突负责传递讯息到不同的神经元、肌肉及腺体,是连接神经系统的桥梁。神经轴突再生是患有脊髓损伤病人迈向康复的首要一步。刘凯教授表示,皮质脊髓束再生一直是该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尤其是对慢性脊髓损伤。他补充,到目前为止,类似的实验都是在急性或亚急性损伤的模型上进行,这项研究是首次在慢性损伤的伤口上发现皮质脊髓束再生。
刘凯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于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取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曾于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从事科研,2011年加入科大。
传媒查询:
2014

新闻
提供药物研发新机遇
蛋白质是构成人类及宇宙各种生物的主要物质。当中,对生物反应具催化作用的「酶」,大多数均由蛋白质组成。可见,「酶」与我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科大高研院─史拔思科研发展实验室联合研究小组与其合作伙伴最近发现250个从未被科学家发现其功能的蛋白质。Paul Schimmel教授乃领导此联合研究团队的教授,同时为加州及佛罗里达州史拔思科研院的Ernest and Jean Hahn教授及科大高研院访问教授。这一重大研究已于7月出版的国际权威杂志《科学》发表。
合着此研究报告的科大高研院资深学人、嘉里理学教授及生命科学部教授张明杰表示:「这一项重要发现不但开辟了一系列生物学新领域,也为进一步研发蛋白质药物提供新的机遇。」
揭示全新科研领域
经过六年以来深入研究一种名为「氨酰tRNA合成酶」(AARS)的蛋白合成酶,团队最终发现了250个全新及可能影响干细胞以至免疫系统功能的AARS剪接变体蛋白,不仅突显了生命进化过程中蛋白质演化的重要性,同时也为研发蛋白质药物制剂提供了新的方向。
进一步的研究亦正带领着团队发掘新的人体生理学领域,包括干细胞生物学、免疫反应、血管化和代谢等。
治疗疾病新启示
团队现正致力深入探讨这些AARS剪接变体蛋白的功能,并深信这些蛋白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开启了研发新一类蛋白质治疗药剂的新方向,例如广泛使用的可注射蛋白治疗剂,包括生长激素、胰岛素、促进红细胞生长素及刺激骨髓生长素等。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及美国史拔思科研院科学家 发现蛋白酶变体可作为新蛋白质药物制剂
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高研院)和美国史拔思科研院发展实验室(科大高研院─史拔思科研发展实验室)联合研究小组与aTyr制药公司发现一类蛋白合成酶在人类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新功能。这项研究不仅发现了250个全新及可能影响干细胞以至免疫系统功能的蛋白质,也揭示了生命进化过程中蛋白质演化的重要性,同时也为研发蛋白质药物制剂提供了新的方向。这一重大研究已于2014年7月18日出版的国际权威杂志《科学》发表。
领导联合研究团队的Paul Schimmel教授指出:「这一研究成果中所发现的全新剪接变体蛋白质揭示了以往于生物研究中从未被发现和触及的领域,为科学家进一步探讨生命和进化过程迈进了一大步。」Paul Schimmel教授为加州及佛罗里达州史拔思科研院的Ernest and Jean Hahn教授,并于2008年出任科大高研院访问教授。
与Paul Schimmel教授合著此研究报告的科大高研院资深学人、嘉里理学教授及生命科学部教授张明杰表示:「这一项重要发现不但揭示了一系列新的生物学领域,也为进一步研发蛋白质药物提供新的机遇。」张教授补充:「这次研究成果展示了一个由科大高研院、美国史拔思科研院、及两间来自美国及香港的生物科技公司成功合作的例子,同时也印证了基础研究与生物科技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联。」
于2013年,可注射蛋白治疗剂占十大药物中的七种,总销售额共590亿美元。其功能主要可补回原本缺少或调整过高的生物活性,因此愈趋代替传统的化学药物。
揭示更高复杂性的生物进化
氨酰tRNA合成酶(AARS)是一类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的催化酶,而每种氨基酸均需要指定的AARS来催化,因此AARS的种类与氨基酸的数量同样为20种。由于AARS对翻译遗传资讯成为蛋白质尤关重要,他们不但存在于地球上所有生命体中,且一直被视为没有太大变化的蛋白酶。
2012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首次于骨骼肌干细胞中发现新型蛋白质分子 为应用骨骼肌干细胞治疗肌肉萎缩症带来希望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 科 大 ) 生 命 科 学 部 邬 振 国 教 授 及 其 研 究 团 队 在 骨 骼 肌 干 细 胞 中 , 首 次 发 现 一 具 重 要 功 能 的 新 型 蛋 白 质 分 子 Pax3/7BP , 该 发 现 有 助 推 动 发 展 用 骨 骼 肌 干 细 胞 治 疗 与 肌 肉 相 关 的 疾 病 , 包 括 各 类 肌 肉 萎 缩 症 。
在 动 物 包 括 人 类 发 育 的 不 同 阶 段 , 骨 骼 肌 干 细 胞 起 着 不 同 的 作 用 , 例 如 在 年 幼 动 物 中 它 们 主 要 参 与 正 常 骨 骼 肌 的 生 长 ; 在 成 年 动 物 中 , 它 们 则 负 责 因 损 伤 引 起 的 肌 肉 再 生 。 在 骨 骼 肌 中 , Pax7 为 骨 骼 肌 干 细 胞 中 特 有 的 蛋 白 质 分 子 , 并 对 年 幼 动 物 的 骨 骼 肌 干 细 胞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 然 而 过 去 多 年 , 科 学 家 对 Pax7 如 何 调 控 骨 骼 肌 干 细 胞 的 认 识 不 多 。
为 了 进 一 步 了 解 Pax7 在 骨 骼 肌 干 细 胞 中 的 作 用 , 邬 振 国 教 授 及 研 究 团 队 决 定 先 寻 找 可 与 Pax7 特 异 结 合 的 蛋 白 质 。 利 用 酵 母 双 杂 交 的 筛 选 方 法 , 他 们 成 功 发 现 一 种 从 未 被 研 究 过 的 新 型 蛋 白 质 分 子 , 并 将 它 命 名 为 Pax7 及 Pax3 结 合 蛋 白 质 ( Pax3/7BP ) 。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与北京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首次利用昆虫细胞生产蛋白研发戊型肝炎疫苗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 科 大 ) 与 北 京 绿 竹 生 物 制 药 有 限 公 司 合 作 研 发 戊 型 肝 炎 疫 苗 , 首 次 利 用 独 特 的 昆 虫 细 胞 系 统 和 方 法 来 生 产 免 疫 原 蛋 白 , 为 影 响 全 球 三 分 一 人 口 的 传 染 病 寻 求 预 防 方 法 。 这 项 世 界 首 创 的 疫 苗 技 术 由 科 大 生 命 科 学 部 谢 雍 教 授 带 领 团 队 研 发 , 能 简 化 生 产 程 序 及 降 低 生 产 成 本 。
戊 型 肝 炎 ( Hepatitis E , 简 称 戊 肝 ) 又 称 肠 道 传 播 的 非 甲 非 乙 型 肝 炎 , 是 由 戊 肝 病 毒 ( HEV ) 引 起 , 该 病 可 呈 多 种 传 播 方 式 , 包 括 : 日 常 接 触 传 播 : 通 过 被 污 染 的 手 和 器 具 , 或 直 接 与 口 接 触 传 播 ; 水 传 播 : 水 源 被 污 染 所 致 ; 食 品 污 染 : 被 戊 肝 病 毒 污 染 的 食 品 , 特 别 是 未 煮 熟 的 蔬 菜 、 猪 内 脏 或 壳 类 水 产 品 ; 和 媒 介 传 播 : 苍 蝇 和 蟑 螂 可 充 当 传 染 媒 介 , 使 食 品 受 到 污 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