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2020

新闻
释放学子心灵
一如各地学子,科大学生也在努力适应因全球疫症大流行和局部封城所带来的影响。当生活出现翻天覆地的转变,不少人因前景不明朗而越发焦虑不安。
对主修生物科技、应届毕业生钟施朗而言,前景似乎尤其黯淡。由于全球经济受疫症重创,这一届毕业生将面对近数十年最严峻的就业环境。
她说:「毕业班学生为前途感到忧心和忐忑,是人之常情,但我们这一届还要面对其他问题。现在同学之间无法面对面一起讨论问题,令人更加沮丧。」
阅读相关文章: 抓紧逆市中的难得机遇
疫症爆发前,去年历时数月的社会事件已大大影响正常授课。在大学最后的关键一年,施朗真正可以在校上学的日子只有短短两个月。
科大学生辅导中心主管及临床心理学家陈彩银博士指出,今次疫症波及全球,即使没有任何诱因﹐越来越多人不期然会感到惶恐焦虑。她说:「部分学生对新冠病毒感到不安和沮丧,我们的职责就是为这些同学提供支援。」

新闻
抓紧逆市中的难得机遇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各地,世界经济大受打击,导致很多应届毕业生都对今、明两年的就业前景感到忧心忡忡。部分人认为当今的就业市场较2008年金融海啸时更为恶劣;亦有人觉得香港现时的经济状况,相比2003年「沙士」时期犹有不如。有人甚至将现时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
对于一班在2003年毕业的校友来说,当年的求职境况跟今天大同小异。他们不但挨过「后沙士」时代招聘巿场萎缩的艰难日子,最终更在不同领域做出成绩,足证危中有机这个道理所言不虚。
2003年会计学系校友谭耀彰(前排右三)经历最初的事业艰辛之路但在其后的工作蒸蒸日上。
回忆当年未能像其他同学一样,一毕业即获「四大」会计师行聘用的2003年会计学系校友谭耀彰,当日的心灰失望依然记忆犹新。他说:「看见别人成功获聘,难免会动摇自信,或为面试表现欠佳而自怨自艾。」
耀彰的事业从一家本地会计师行开始,当时月薪仅为7,000港元,但他不久已转职一家「二线」国际会计师楼,约一年后,终于得偿所愿,晋身其中一间「四大」会计师行;两年后转换环境,改为另一家核数师楼工作,也是一待两年。离职后,他加入一家以新加坡为总部的上市公司担任助理财务总监,之后事业更上一层楼,获擢升为财务总监。
2019

新闻
越洋万里拓阔视野
科大一直致力吸纳世界各地的学生,以推动校园多元发展及国际化;而为了进一步扩大非本地生组合,大学在2018推出了「海外中学访问团计划」,让中亞及中东的高中辅导老师深切认识科大为当地学生所提供的升学机会。该计划在2019年三月再接再厉,让逾30名来自九个西欧国家的高中辅导老师参与。两位分别来自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的科大学生,就和我们畅谈来港升学的由来和感受。
祖籍哈萨克斯坦的生物科技及商学理学士四年级生 Kamila ABDRASSILOVA,见证了越来越多同乡入读科大的趋势 – 她回想抵埗之初,全校的哈萨克斯坦学生只有七人,相对今天的14人,四年间增长高达一倍。
选择大学时,Kamila不讳言下了一番功夫。她除了特别重视大学的学术和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申请奖学金的机会,以及学生组合多元化与否,也是关键因素。科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大中华之冠,排名接近哈佛与哥伦比亚大学,而且实习及交流机会充足。身为IB国际文凭毕业生,Kamila 取得的奖学金足以全数支付学费及生活开销。衡量种种有利因素后,她很快已立定主意,选择这家力求创新的年轻大学。
然而,事情往往并非一帆风顺。她回忆抵港后不久的情况:「初到香港,很挂念家人,也担心家乡的政局。幸好大学的学生辅导中心提供免费支持,对我帮助很大。」
开放的环境,想法近似的人,让这个在阿拉木图土生土长的女孩,得以完全融入香港和大学的生活。Kamila积极加入不同学生组织,其中一个就是 「视野无界」 (SIGHT)。她伙拍SIGHT的其他成员,针对现存问题一起构思实际解决方案,过程中提升小妮子的设计思维及其项目管理能力。
在科大修业期间,Kamila还获得负笈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宝贵机会,汲取知识之余,也实地认识和感受美国文化。另外,她也在香港汇丰银行总部的银行增长及创新部门完成实习。一连串难得经历,助她建立全球视野此一重要职业技能,有利日后的事业发展。
种种机会让Kamila不断进步,她亦很快成为科大的忠实支持者,身体力行参与组织和带领代表团回到自己的家乡,宣传科大。

新闻
向目标奋发
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学生李淑筠是香港其中一个顶尖反曲弓箭选手,可惜两度以些微之差未能获得世界级射箭比赛世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亚运会的参赛资格,让她梦碎。无缘参加比赛后,她现正处于休学期,并将于9月复课,完成最后一年大学课程。
淑筠中学时选修理科,但她承认自己并非成绩优异的学生,因此从未想过考入大学。但为了能够像她的韩国射箭选手偶像奇甫倍一样能够参加世大,她发奋学习,最终于 2015 年考入香港科技大学。
2017 年世大的入围资格看似容易但机会却在她身边擦身而过。淑筠大受打击,非常失望。后来,她放眼2018年的亚运会。可是再一次,她的出赛排名未能代表香港作赛,再次与大型赛事失诸交臂。
淑筠只难过了一阵子,便立即重新振作。她的坚毅和凡事皆可为的精神与香港科技大学的核心价值不谋而合。科大一直提倡勇于尝试 ,从失败中学习,并且鼓励学生努力不懈大胆追求梦想。
她的家庭背景塑造了她的性格。出身微寒的她在天水围长大,父母需要工作照顾五名子女。淑筠需自掏腰包支付射箭所需用品及参加海外比赛的费用。然而,射箭的装备昂贵,需付约港币 3,500元才能买到十多支优质的箭,因此,她在射箭班当教练,并兼职信息科技工作来应付庞大支出。
淑筠说:「在香港,若没有经济支持,是很难成为顶尖运动员的。」幸好,科大透过例如校友基金的资助,大大舒缓了她由于财政困难而无法参加锦标赛的压力。
她表示,除了财政支持外,教学人员、学系以及行政部门均尽力支持她继续投入射箭生涯。为了确保她能够参加重要的海外比赛,学校既为她的中期试改期,又延长功课提交日期,让她不用担心追不上学业进度。
教授们都十分乐意在学术及全人发展上给予支持。淑筠特别感谢计算机科的蔡友集博士给她无比支持,她说:「蔡教授支持我参加体育运动,更重要的是,他在人生及职业决策上,给予我非常宝贵的意见。」有别于其他人的态度,蔡教授支持淑筠休学一年的决定,因为他深信淑筠清楚知道作为一名学生和射箭选手应如何走自己的路。
工程学院的女生不多,作为其中一员,淑筠有幸在以男性为主的的环境下学习,因为他们都很乐意助她解答疑难。她认为性别差异对学习工程没有影响,而她本人对程序设计情有独钟。